《清平樂》中的范仲淹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為何屢次被貶?

范仲淹屢次被貶,可以說是註定的。因為無論是職場還是官場,太耿直的人的仕途都不會那麼順利。但能擁有范仲淹這樣的人才的時代,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幸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對范仲淹為人最好的評價。

在《清平樂》中,

相對於宋仁宗的

,曹皇后的知書達理,張貴妃的囂張跋扈,筆者更關注的是衣著樸素,才華過人的范仲淹

范仲淹,可以說是一個為人耿直,不懼權貴,才華橫溢的才子,理論上應該是深受宋仁宗的重用,但現實卻是屢次遭到被貶。

為何一代文豪,卻屢次被貶?仕途曲折坎坷?是宋仁宗有眼不識泰山?

還是另有其因?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清平樂》中的范仲淹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為何屢次被貶?

1。

耿直是范仲淹的本色

如果說,正直是范仲淹一生的伴侶,那麼正是這股正直之氣不斷地推動著范仲淹前進。即使面對權貴,自己是無名小卒,也憑著一顆赤子之心,勇往直前,不管路遙馬寒,天寒地凍

幼時,家境貧寒,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范仲淹改嫁。范仲淹靠自己的努力,苦讀詩書,數年寒窗生涯後,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經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

范仲淹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

。曾多次任職,雖然級別不高,但是作為卻也不小,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同時,他發表意見看法的範圍,並不是侷限於一地一縣,而是就全國性的時政發表。

由於才華過人,所發表的文章

針針見血

,深受晏殊等人的喜愛。晏殊被貶後,極力推薦范仲淹入朝為官,參與政治討論。

2。

屢屢被貶

。初來京城,范仲淹剛剛上任書院的掌事,通俗易懂就是一個閒職,無名小卒一枚。但是卻敢在書院門口直接和晏殊討論“

請太后撤簾,陛下親政

”,提出官家已經長大,已經有能力執政,應該把權利還給管家。一直握權不放,這是違背倫理道德規範的,是不符合規矩的。

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

《清平樂》中的范仲淹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為何屢次被貶?

這無疑是在老虎頭上拔毛

。但范仲淹就是要挑戰這個極限,屢次上書劉娥歸還政權,但是都石沉大海。

論耐心和勇氣,范仲淹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否則誰會沉了又寫寫了又沉,挑戰這個能與呂武相提並論的大娘娘?

也因此,剛上任沒多久,,

便被劉娥一個字“貶”,又一人一馬離開了京城

劉娥去世後,宋仁宗親政,在晏殊的上書下,范仲淹再次回京。但是由於皇后沒有這個能力勝任中宮之位,大臣們紛紛提出要廢后,仁宗對於這個皇后也還是瞭解的,也同意廢后。可以說朝廷百官對於廢后一事是達成一致的。

但是范仲淹這個“

槓精

”,上書官家,認為皇后娘娘並不犯錯,於情於理都不應該被廢(郭皇后知道估計很欣慰,看來自己還是有“忠實粉絲”的)。

因此,

范仲淹又得了一個“貶”字

離京三年後,范仲淹再次被招回。這次怒懟的物件是呂相。大娘娘離世後,呂相越發越猖狂,勾結其他官員,私人集權,給其他人“走後面”。得知禾兒懷孕,拉攏禾兒的母親。范仲淹瞄準物件,下手狠準快,立刻向趙禎進獻《百官圖》,公然直斥呂相的私心,僭越職位。

但是呂相也不是省油的燈,既然你不仁我便不義,而且也早看范仲淹不順眼了,那就只好把你送出城,范仲淹因此遭到了第三被貶

《清平樂》中的范仲淹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為何屢次被貶?

為何范仲淹屢屢被貶?

筆者認為不受重用有二:

第一:

不夠圓滑

缺少圓滑是范仲淹致命的缺點,這也是為什麼屢次被貶,不得重用的原因。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官場上,

只有一腔愛國之情,是很難得到官場的認可的

。為什麼呂相不管是在劉娥垂簾聽政時期還是宋仁宗執政的時候,呂相都很吃香。

因為呂相他憑的不僅是他的能力,更是看事情的格局。

李順容去世後,大娘娘下令把李順容當普通嬪出葬,呂相知道之後,極力反對,知道劉娥是不能硬碰硬的,跟劉娥打感情牌“如果李順容按普通嬪妃下葬,是不符合規矩的,畢竟她有功,不應該為一己之私,而破壞和官家的感情”。

劉娥是什麼人?都能被呂相說服。可見,這也是為什麼呂相的仕途這麼順利的原因。反觀范仲淹,除了一股腦的去上書,針針見血的批判這些不公,沒有一絲的圓滑,所以導致每次得來的都是一個“貶”字。

第二:

太過於耿直

。、

范仲淹的好友曾經寫過一首詩《啄木》,在詩中,梅堯臣勸范仲淹不要像啄木鳥一樣,啄了林中蟲,卻招來殺身之禍,面對貪官汙吏不要過於耿直。但是范仲淹並沒有聽,屢次上書,堅決要把害這棵樹的蟲子揪出來,以至於被揪出來的蟲子反咬一口。

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清平樂》中的范仲淹可以說是能文能武,為何屢次被貶?

第三:

沒有把握好“度”

第三次范仲淹被貶時,晏殊不明白,認為范仲淹這樣的能人才子,應該就在京城,幫助官家治理國家大事,呂相確實是有過,為何還要貶范仲淹?

宋仁宗只是說了一句話:“

過猶不及

”。

由此可知,宋仁宗並不是有眼不識泰山,而是泰山過於顯眼。

范仲淹屢次被貶,可以說是註定的。因為無論是職場還是官場,太耿直的人的仕途都不會那麼順利。但能擁有范仲淹這樣的人才的時代,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幸運。

(圖片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