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陳曉軍

陳曉軍生於1963江蘇南通人,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職

業技術學院,受教於當代著名畫家範揚、顧樂夫、張

繼馨、劉振夏、朱建忠、吳永康諸名家善花鳥偶作山

水、人物。在畫境及再藝術雜誌作專題介紹和報道,

作品被眾多機構及個人收藏。現為江蘇美協會員,南

通美協會員,現居北京。2017年作品《書香人家》入選“紀念葉淺予誕辰110週年“瀟灑桐廬”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

2017年作品《翠微閒庭》入選“逐夢·威海衛”2017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8年作品《輕風拂過》入選 “郵驛路·運河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8年作品《晴川歷歷》 入選“丹青錢江 第三屆弄潮杯全國中國畫展”(西泠印社主辦)

2014年紫于丹青一陳曉軍作品展。

2015年陳曉軍、陳中林書畫聯展。

2015年煙臺陳曉軍繪畫作品展。

2016年文心合一孔孟故里行邀請展。

2017年範揚師生聯展。

2018年三鄉墨韻陳曉軍繪畫展。

2019年五月蘇州水墨交響一五友書畫展。

2019年九月紫藤花開一陳曉軍繪畫作品展。

“淡雅精緻不媚俗,平易近人不欺世”,這是我對陳曉軍作品的第一印象。他的作品繼承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書卷氣息,串聯了宋、元、明、清、近代的文人畫和院體畫的脈絡,吸取了當代藝術和設計的理念,在快節奏的當下,有種把我們從世俗的雜務中抽離出來的力量,讓我們感受輕鬆灑脫的逸趣、俏皮又不失天真的野趣,格調淡雅的文人志趣,以及當下時尚與藝術結合的樂趣。

我們在陳曉軍的作品中,能清楚地看到文人畫和院體畫互相交織、互相影響的宋人氣質,它延續了宋徽宗倡導的“宣和體畫風”——即強調對描繪物件“格物窮理”地刻畫,又要求在畫面中體現詩意。這種風格使得描寫工細的院體畫充滿了靈魂,也讓以文立國的宋代畫院的畫家們,跳出了身為“百工”之一的“畫匠”的侷限,一邊積澱文化底蘊,一邊進行繪畫創作。這是宋人院體畫氣質最具魅力的地方,陳中林深刻地領悟了這一點,並把這種思想貫徹到他當下的創作中。

“連線宋人、直指當下”是陳曉軍這個階段繪畫作品的最大特點。他精細地描繪飛禽,用逸筆描繪草木,把兩種風格的畫法,統一到一張作品中。“似與不似之間”的審美情趣得到了另一種闡釋,同時,也讓畫面“不媚俗、不欺世”。他畫的飛禽翎毛蓬鬆、且帶有質感,眼珠朝上,充滿俏皮與天真的逸趣。這與清初八大山人畫的翻白眼的孔雀不同,陳中林創作的飛禽,帶著一種幽默,一種全民娛樂時代“逗你玩”式的遊戲趣味,這也是當下對“文人墨戲”的一種延續。

而各類花草樹木,如梅、荷、芭蕉等的則跳出了院體畫寫實的特點,以文人擅長的書法入畫形式,展現了潑墨的荷葉、風中飄逸的芭蕉、如同漢字筋骨一般的臘梅、水墨江南為代表的青磚和几案,我們可以看到宋代梁楷潑墨的偶然天成,也可以看到明代徐渭開創的大寫意情調,還能看到八大山人延續到潘天壽的江南墨韻。這些作品的立意,延續了從蘇軾、米芾、黃庭堅文人墨戲的精神,逸筆草草,純任天真,不假修飾,它從宋代盛行的禪學理學生髮,直指當下。

在當下,陳曉軍又大膽吸收和借鑑了現代藝術的構成、構圖、設計等形式,用深淺不一的方格子、區域錯色的暈染、撞色拼貼的方式,衝破原來傳統的畫面,形成了屬於當代趣味的藝術表現形式。但陳中林的構圖又是嚴守著宋代院體畫嚴謹構圖的標準與核心,對畫面中關鍵物象的經營佈置、平衡視覺重心的題字與印章、凸顯“少即是多”宋代禪意和理學的留白,無一不顯示了他堅守的中華文化核心。

陳曉軍作品能有這番集大成趨向的特點,這是與他的人生經歷總是密不可分的。江南總會與宋代發生很多文脈的聯絡,他早年生活在江蘇省南通市的農村,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接觸真山、真水、真花、真草。求學時期,考入蘇州工藝美術學校,師從潘天壽高足蔣風白學習繪畫,在這裡系統地吸收了文人的審美趣味,名師的指導也決定了他視野的高度。畢業之後,陳曉軍為討生活擱筆二十年,期間體會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他朋友的資助,擺脫了世俗繁雜的困擾,拜入範揚門下繼續從事繪畫創作,一直走到了現在。陳曉軍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一個有繪畫基礎、有審美高度,深入體驗世俗生活煩擾,人到中年,仍然堅定自己的內心,一有機會仍然不放棄自己夢想的藝術家,如何一步一步地回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中的。

陳曉軍植根於宋人的文脈,又活在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迅速的當下,雖然中途擱筆很久,但是他用自己的方式體驗了人生,徹底跳出了傳模移寫的傳統繪畫創作和學習的樊籠,不出幾年,擁有良好基礎的陳中林在名師的指導下,透過刻苦地學習,技法日益精進。這些歷練過的人生,讓他更珍惜現在的創作機會,深入瞭解不同階層的酸甜苦辣,他懂得如何透過繪畫的方式表達出野逸的避世情懷,他的作品,能讓人從生活的苦悶中抽離出來,感受到審美的快樂和享受片刻的清淨與安寧。

做到這一點,已屬不易。期待陳曉軍將人生的體驗更多地濃縮在筆墨紙硯當中,讓更多的人得到精神的愉悅與自由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

畫家陳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