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蛙》:是蛙,是娃,也是媧

在歷史的漩渦中,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他人有罪,我亦有罪,這便是莫言的《蛙》。

莫言的一炮走紅

2011年 莫言的《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2012年 莫言的《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的《蛙》:是蛙,是娃,也是媧

莫言和他的《蛙》

首先這部作品的名字特別簡單,就一個字:蛙。

小說裡講到“蛙”象徵多子,是生育繁衍的代表。

而在作者的後記中,他提到小說題目有受到“聽取蛙聲一片”的啟發。

可見,《蛙》和蛙本身就是分不開的。

而我最開始對《蛙》的另一種理解是女媧的“媧”,畢竟女媧造人的傳說從小印刻在我的記憶中。

後來我發現它也可以理解為“娃“,這象徵著生命的延續。

這三個解釋都離不開一個詞:生命。

莫言的《蛙》:是蛙,是娃,也是媧

《蛙》

《蛙》: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

《蛙》主要是講在計劃生育這個大背景下,以姑姑為主線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裡面也包含了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姑姑在計劃生育的大背景下,狠抓計劃生育,不允許一例超生在自己眼皮底下出現。無論對方多麼反抗,她也從不動搖。

姑姑的做法無疑是鐵面無私的,她是黨的忠誠執行者,我也沒有辦法想象如果沒有姑姑這類人的存在,現在的國家和世界是什麼樣的。

可我還是會心疼為這個政策犧牲的一些普通人。

歷史的一粒沙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所以姑姑最後與捏泥娃娃的郝大手最後的結合,我把它理解為一種救贖。

除了這些,我在文章中還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世事無常,

也許我們曾是兒時最好的玩伴,但有一天也會反目成仇。

莫言的《蛙》:是蛙,是娃,也是媧

計劃生育的海報

姑姑:她是“送子娘娘”,也是“殺人狂魔”

在這部作品中,姑姑的角色不可忽視,她一邊是有著精湛技術的”送子娘娘“。另一邊卻是毫不心軟的”殺人狂魔“。

從某種角度說,姑姑像是天使與惡魔的結合。

她是無數產婦的希望,也是無數超生婦女的噩夢。

她的雙手上沾滿了鮮血,但內心的堅定卻也從未動搖。

我對於姑姑這個人是崇敬的,是她斷送了那些”老妖婆“對於產婦的禍害。

可我有的時候對姑姑也存有一絲怨恨和不理解。

當我看到張拳的媳婦耿秀蓮跳河逃跑只為保住肚子裡的孩子時,那個時候有一個念頭佔據了我的腦海,那就是”姑姑,你就放過她吧。”還有在後來王仁美不願去流產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想法。

因為在我的眼中,與其把她們當成一個頑固的抗法者,我更願意將她們作為一位母親看待。

耿秀蓮和王仁美最後都死了,與未出世的孩子一同死在了病床上,這讓我感到十分心痛。

這樣的結局她們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姑姑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喝毒藥不奪瓶!想上吊給根繩”。可見她對政策的強硬態度。

莫言的《蛙》:是蛙,是娃,也是媧

王肝:所謂愛情,其實就是一場大病。

我一直找不到對愛而不得的感情的一種很好的定義,而當王肝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像是找到了思路。

他說:“

我現在如夢方醒。所謂愛情,其實就是一場大病。我的病就要好了

。”

王肝對姑姑的助手小獅子的喜愛可謂是如痴如醉。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卻寫出了動人的情書,可謂是情之深愛之切。

而當小獅子和萬小跑在一起後,他像是結束了一場做了很久的夢,終於醒了。

莫言的《蛙》:是蛙,是娃,也是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