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對抗“35歲危機”,等待翻盤的職場中年

文︱咖啡未冷前

《小歡喜》:對抗“35歲危機”,等待翻盤的職場中年

《小歡喜》海報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搶佔收視率,討論最多的高考、職場危機、孩子的成長……刷屏的不止是火爆,更為地氣的貼近生活,很多情節能產生共鳴。

當我們談論“小歡喜”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呢?小演員的演技特別好,不知不覺的看哭了,潤了眼角的淚水。

人生不如意卻十有八九。

人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並沒有特別的。

“中年人”的標籤:油膩虛偽、身體被掏空、生活沒規律……當人生進度條已經走過了40%,開始邁入職業的後半程。

01.同一個世界,不同的父母,能否遊刃有餘的做好職場父母呢?

方圓(黃磊)被公司提醒去辦理離職手續,需要還高額的房貸、房租,甚至是孩子的學費,為了不讓孩子發覺,已經失業,終日在家附近的超市遊蕩,成了無業遊民。

“你今天不是去面試嗎?去不去?”“不去,不用面試。”“怎麼了?”“剛接一微信,公司讓我今兒去一趟,去趟人事那兒。”“這就算正式通知你了。”“那可不,還讓我去趟那個哪兒巨燁,就那巨燁投資,估計去領那遣散費去。”“沒事啊!”“沒事,有啥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正好,我剛給你乾洗的西裝。”“這我又不是去參加慶功宴,參加大派對,還穿那麼正式幹嗎?沒必要吧!”“有必要,你要穿的體體面面地去,你要讓他們覺著,就算他們不用你,你一樣能混的非常好,明白嗎?”“本來就是混得不好, 幹嗎非打腫臉充胖子,我穿身西裝,西服革履地去,去了之後假裝這個興高采烈,到時候以前同事見著我說,圓哥,您折離職還這麼高興,沒心沒肺,你這不是讓人笑話嗎?”“不是,方圓,誰敢笑話你,誰敢啊,你是公司的開國元老,說難聽點,折公司要沒有你,都成立不了,不要怕。”

從職場打拼多年的方圓,已然成為公司的元老,一夜回到瞭解放前。

“你是公司的老員工了,折貢獻大,成績突出,但是為了咱們公司的再發展,就要委屈你了。”

原本想著,可以坐等升職,卻被老闆炒了魷魚。

而最不可思議的是,童文傑(海清)遭遇職場性騷擾,不得不離職,突然懷上二胎,面臨抉擇,雙雙陷入了失業困境。

等來的卻是家庭收入減半。

中年失業。

季勝利(王硯輝)輾轉幾年,調回到北京,成為區幹部,卻對身邊的至親要求低調,為了季楊楊(郭子凡)讀書,搬到離校近的小區,看似平步青雲,卻危機重重。

孩子上學第一天開的法拉第去學校,沒有被評上幹部,放下仕途,把重心放在維繫家人身上,劉靜(詠梅)換上乳腺癌的那一刻,努力控制著情緒,不告訴即將高考的兒子,小心翼翼地支撐著這個家。

中年升職。

喬衛東(沙溢)尋求前妻宋倩(陶虹)的複合,使出渾身解數,讓喬英子(李庚希)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和專業。

喬英子酷愛天文,卻被宋倩控制著,不準玩一切和學習無關的玩具,把自己的夢想加在孩子的身上,不得喘氣,感覺到窒息。

命運就是那麼的不湊巧,多方的施壓下,英子患上了抑鬱症,想都不敢想。

一家人不得不破鏡重圓,重歸於好。

中年得意,患得患失吧。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社會是多面稜鏡,N個家庭,N種模式,成為遊刃有餘的職場父母,的確是給“中年”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答案各不同,卻能理解父母的不易。

02.拒絕“中年”標籤!但我不吃這套

熱播的《演員請就位》,明道也是近期很少出現在熒屏的演員,以“霸道總裁”的人設,難以忘記,難以忘記不僅是角色——《天國的嫁衣》裡的程海諾,《王子變青蛙》裡的單均昊,給出的標籤是帥,霸道總裁。

而在《演員請就位》裡,明道以最後壓軸的方式出場:“三十九歲,戲齡十五年,王子和霸道總裁,是大家給我的一個標籤,但今天,我要打破固有的一切,我會用這十五年,開啟一段全新的冒險”,三十九歲,一個不上不下的年紀。

《小歡喜》:對抗“35歲危機”,等待翻盤的職場中年

《演員請就位》明道的獨白

一段飆戲的由《破冰行動》開始,演的是兩人劫持雙方父親對峙的情節。

令人驚訝的是,由戲齡五年的陳若軒和戲齡十五年的明道來飆戲,而在演技上卻引發了各個導演的一針見血的見解,似乎並沒有什麼優勢。

而李少紅導演注重的是肢體的細節,如殺手舉槍的姿勢,被指出缺乏設計和舞臺語言,對一個演員最基礎的評價,

不論是演員還是普通人,“不專業”卻是工作中最致命的一擊。

“我很遺憾的發現,我能演的角色越來越少了。”

而演員的中年危機,卻是一場命運的選擇,等待角色,真正地綻放,想到之前《十三邀》裡關於姚晨的訪問:

“我像是一個被選擇的人,就是被命運選擇的人”

,與此同時,第13屆FIRST閉幕式海清一批為中年女演員發聲:“親愛的年輕導演、著名導演和各位製片人,我們是一群非常努力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在這個行業裡一直堅持,基本上沒有傍大款,也沒有靠父母,我們一直靠著我們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從小走到大,而且我們和你們一樣,我們非常非常熱愛電影,但是我說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各種的侷限,常常讓我們遠離一些優秀的作品,甚至從創意之處,就把我們隔離在外,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姚晨不得不親自投資監製才能抓住送她上青雲的機會,為了證明自己還很年輕,所以宋佳至今不結婚,還叫我們叫她小花,梁靜很聰明,她早早的轉了行,她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看他老公是否有好的角色給她,還有今天沒有到場的馬伊琍,昨天她盛裝出席,其實我覺得挺輕鬆的創投會……我們這麼做其實只有一個目標,希望有機會和優秀的導演、優秀的團隊合作,希望塑造出經典的角色,這是我們的野心,也是我們每一個演員的野心,親愛的導演們,歲月賦予我們很多財富,我們的經驗,我們臉上的皺紋,然後我們的閱歷,我們的寬容、善良,我們善於溝通,我們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不好合作,因為我們現在更加懂得,更加愛電影,好,其實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大家除了演戲以外什麼都不幹,什麼都幹不好,最後我想說,我們足夠足夠的專業,親愛的導演們,我們首先知道電影是導演的作品,作為一個好的演員,我們首先的任務是完成導演的風格定向,才會完成角色的定向,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所以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一樣的好用,在給我們多的機會!”,一場關於女演員的“宣言”。

而中年演員無戲可怕,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

在新舊交替的娛樂圈,成了被時代拋棄的孤兒,曾經的輝煌對立面,在也沒有曾經的璀璨。

熒屏上“消失”的演員,觀眾只記住了巔峰時期的角色,而被打入了谷底,崩的無聲無息。

中年,一個最豐沛又尷尬的年齡階段,野心、挫敗、慾望、無奈,向上的渴望,下墜的恐慌,混沌莫名,一併湧來。

03.成年恐怕是最難的一份“職業”

前不久一則新聞—38歲浙大學霸Facebook總部跳樓,當時看到這則新聞特別震驚,引發了無數人的唏噓。

陳勤今年38歲,1999級浙江大學畢業生,2011年到美國,在南加州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後留在美國網際網路界發展,履職過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平均每兩年換一次工作,於去年3月跳槽到Facebook總部,隸屬於廣告組。在入職Facebook之前,曾在網際網路裝置供應商思科公司、外包諮詢公司Ryzlink工作過。

據家人描述,陳勤工作積極拼命,最近半年日夜忙於專案,加班到凌晨一兩點是家常便飯,有時候回家只待了半天又要去加班。一名之情人士透露,陳勤與上司發生了激烈爭吵。而半小時後,陳勤從Facebook總部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而他卻成為全家人的 ,也是同事陳讚的物件,用這種方式隱忍出局。

成年人的世界那有“容易”二字。

在漫長的45歲的職場生涯,35—40歲,已經進入職場的分水嶺,35歲之後的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活力,體力、勞動力優勢不再,

迷茫且焦慮著。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為什麼在大城市打拼這麼有挫敗感?

底下的回答是這樣的:那些夢還種在影子裡,唸完金句他依舊得面對高低錯落的世界;那些車流在八點後稀釋,孤單開始侵染城市,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孤單的歌。

而去一線大城市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

想到大城市,標配的城市總會提到北上廣深,對於有抱負的年輕人,北上廣深永遠是第一選擇。

跟在北漂或是南漂的同學聊起,聊得最多的是起伏不定的房價,物價高,車子堵,懷抱夢想來到大城市,居無不定,高房價的捆綁,而一線城市給了更多的資源、工作選擇。

幾乎所有感受過城市生活艱難的人都難產生逃離的念頭,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又不敢放棄現在的生活,對大城市說“想說愛你不容易”。

成年人的世界,又累又餓又容易喪,讓你言不由衷。

04.曾經叱吒風雲的大咖,也會陷入中年危機嗎?

叱吒風雲的商業大咖,不得不提的有:李嘉誠、褚時健、董明珠、馬雲、史蒂芬·喬布斯……而有的大咖,卻成了商業討論的焦點。

1984年,是董明珠的30歲。這一年命運似乎給她開了個玩笑,正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董明珠,生活起了變化,恩愛的丈夫在這一年突然因病去世,留下董明珠和一個剛滿2歲的兒子。看著年幼的兒子,滿腹悲傷,卻不得不堅強前行。

然而6年後,董明珠卻要與命運搏一把。36歲的董明珠把8歲的兒子託給母親撫養,獨自一個人南下闖蕩。翻開董明珠的人生簡歷,似乎人生跟開了掛一樣。

而在董明珠36歲那年進入海力(當時不叫格力)時,作為業務員,被安排負責安徽市場,到了合肥第一件事就是追債——當地一家經銷商拖欠了42萬貨款,為了這40天追債,鬥智鬥勇、飽嘗冷暖、戲弄和欺騙,好不容易追回了格力的貨物。每一次的選擇,都有看不見的眼淚。

很多人看到的是大咖成名以後的風光無限,卻沒注意他/她責任背後的心裡壓力。

一路走來,董明珠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其實都是很辛苦的,我經歷過,相信大家的感覺都是一樣的。我平常跟別人說我很堅強,我從來不會哭,但是我相信肯定有哭過的那一次,因為只有哭過了才能體會到不容易。但是,今天我們靠眼淚無法解決問題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戰鬥。”

成就了格力,成了一個強硬的企業家,在家庭上留下不少遺憾。

當我們時常在討論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去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

05.生活在Python年代,洞見未來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大家並不陌生,大時代裡的小人物,而查理每天只知道擰螺絲,生活質量還不如監獄有保障。早有見術對未來進行了預知,而經歷過幾次工業革命的變革,似乎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機器和手機,網際網路的碼農,智慧客服,大工業流水線上的工人……人們自然會想到透過大規模的機器來賣命工作,一場關於焦慮的探索……

也開不開無休止的加班,首當其衝的是日本,因而被稱為“加班地獄大國”,而在日本的一些企業是實行的終身僱傭制,企業和員工形成了“僱傭與被僱傭關係”,而到點下班卻成為了“超級另類”,會被規劃到“三不組”之中(不認真、不忠誠、不負責任),久而久之,跟同事的關係會變得冷清微妙,很快就會被邊緣化。

日本早在1947年就出臺了《勞動基準法》,明確規定8小時工作制,但是實際工作中這條法律形同虛設。

當馬雲稱996是『修來的福報』,網路上已經炸開了鍋,996不明思議“每天早9點到晚9點,每週工作6天”,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沒有了希望,看到了職業的天花板。

TED的演講——什麼樣的工作才會有成就感?而往往許多人給出的答案是“維持生計”,工作具有挑戰性,它是迷人的,刺激,富有意義的。

收入意味著一個人的價值呈現,終究也算好事。對於工作的成就感: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的生活,都希望被尊重,

往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卻難以和“成功”掛鉤

《小歡喜》:對抗“35歲危機”,等待翻盤的職場中年

當然未來也被定義為『科技網際網路的未來』,Python程式設計最早由荷蘭程式設計師吉∙範羅蘇姆於1991年首次釋出,網際網路最佳的選擇是AI,擴大了人類的想象力,由科幻向現實的轉變,一切職業將被顛覆。

對AI將顛覆的行業:金融業、稅收領域、醫學領域、客服領域……而機器卻能不間斷24小時工作,就醫學領域而言,Waston能在17秒內閱讀3496本醫學專注,248000篇論文,69種醫學治療方案,61540次實驗資料以及106000份臨床報告,並提供三個最優選的治療方案,資料的驚人讓人害怕!

回頭看AI“攻陷”的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一些新的職位,有些職業將會悄無聲息地取代,而是讓“自己”工作起來更有效率。

06. 擺脫中年危自救指南

⑴“隨身碟化生存”

這一概念來自羅振宇得到APP上的《夾縫中的80後》一音訊,而羅振宇認為,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個體會越來越脫離組織存在。人們應該把自己的狀態,從裝電腦裡的“硬碟”,變為隨時拔插的“隨身碟”,用16個字總結為

“自帶資訊,不裝系統,隨時拔插,自由協作”

⑵跳出舒適區

什麼是舒適區?

舒適區(Comfort zone)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舒適區,又稱為心理舒適區。。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多夫》

而到了畢業五年後,會出現一種職業“

懈怠

”狀態,無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跌入忙碌陷阱,工作低價值無法自拔。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舒適區不斷擴大的過程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⑶35歲後的“邊際效應”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第一證券分析中提出了“內在價值”的概念(即安全邊際):證券分析家似乎總在關注證券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距。

而所謂的“安全邊際”指你距離某一糟糕的事件發生,還有多大的空間。安全邊際越高,你就越安全。

“35歲現象”,卻不說是社會上赤裸裸的年齡歧視,而是面對“失業的恐懼”,35歲早早的迎來了中年危機。

不免焦慮、惶恐,不只問題出在哪裡,更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

如今提的最多的是“核心競爭力”:

找到自己擅長或天賦的領域,打造核心價值;

而在職場中有一份難得的能力,也是屈指可數,

稀缺能力的背後,看似不起眼,卻是把它做到極致。

⑷始終保持學習狀態,不斷覆盤

“腹有詩書氣自華”,常常會因為工作陷入知識盲區,而感到乏力和困頓。

保持好奇心,追求對事物的敏感度,不斷的get新技能,也不知不覺的消退了。

書裡能不斷給與總結,與自己和解、對話,人生是一個不斷量化的過程。

默默努力的狀態,能削減焦慮和對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