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為找工作年齡改小11歲被罰,35歲後求職怎麼那麼難?

近日,上海市49歲張某因年齡大找工作屢遭拒絕,便突發奇想,花費300元找人做了一張假身份證,將證件上的年齡改小了11歲,後因違法被拘,令人不勝唏噓。

年齡大了就不配擁有工作嗎?這是困擾所有中年職場人的焦慮。

上海女子為找工作年齡改小11歲被罰,35歲後求職怎麼那麼難?

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刪

也許你很困惑,明明

自己的職業發展很成功:在自己熟悉且擅長的領域精耕細作了10年以上,成為行業的意見領袖,或在管理上做到了總監層級。

可不論怎樣,都無法擺脫35歲到來的危機。

90%的企業在進行人員招聘時,要麼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要麼為了規避法律上年齡歧視的風險,在招聘後臺篩選簡歷時自動設定年齡篩選條件,一旦你超過35歲,簡歷連被看見的機會都沒有。

生活永遠比你想象中殘酷。

35歲:你必須要面對的三大問題

上海女子為找工作年齡改小11歲被罰,35歲後求職怎麼那麼難?

第一個問題,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叱吒於職場的人們似乎經濟獨立,又積極自信,似乎從來沒有難以平衡的事業和家庭的困惑。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絕大多數領導者認為,為了職業上的成就,他們付出了個人生活的代價。

我身邊不少北上廣深優秀的大齡單身未婚青年男女,年齡在30-45歲不等,基本都做到公司中層及以上或者在專業領域做到專家的角色。不是996就是007,完全沒有私人時間,晚上11、2點還在和團隊開會,凌晨還在和老闆談論公司經營發展或專案策劃的問題,即使在國外度假,也是隨身帶著電腦,隨時隨地處理工作。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兼顧家庭?開什麼玩笑!

第二個問題,經驗與可被利用的價值

職場的一切本質都是交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是老闆、同事還是合作伙伴,所有的關係都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

如果把35歲設定為職業生涯中艱難的一個拐點,當你不再年輕,也不擁有不可替代的能力,你將感受到這個社會深深的惡意。

別人幫你圖你什麼?你要清晰地認識到,老闆發你的薪水、客戶給你的錢,都不是因為太想和你交朋友,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能從你身上獲取利益。畢竟,35歲已經過了“待價而沽”的年紀,你沒有資格再異想天開,只能從不斷地交易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你最大的優勢並不是經驗與資歷,而是你有獨立認清自己和洞察這個世界的能力。你可以被利用價值的高低,是你35歲後的最大籌碼。

第三個問題,年齡與認知的差異

職場中年人的競爭對手,絕不是年輕人,你必須打破自己的認知壁壘。我加入頭部央企做管理的時候,公司有一女會計,在公司待了十來年,幾乎不更新自己的知識,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認知,最後被開除,並非因為她年紀大,而是別人10套經驗用在一件事情上,她一套經驗用10年。

35歲的職場人:如何擺脫職場焦慮,贏在職場?

上海女子為找工作年齡改小11歲被罰,35歲後求職怎麼那麼難?

第一件事,與比你強的年輕人做朋友,和過去的自己競爭

大多數職場人一到中年就停止前進了,公司晉升的通道優先,上層隨時留意你,下層隨時想頂替你,你必須重新學習,重新做執行,重新從0開始解決問題。35歲以後的職場人,不是重新建立自己的能力模組,而是查漏補缺加強自己的能力短板。接受比你強的年輕人,相互學習。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本領。與其把年輕人當做要搶自己飯碗的敵人,不如把他們當做可以參考學習的朋友。

既有年輕人鮮活的想法,又有中年人老練的經驗,職場競爭力自然就上去了。

第二件事情,

學會存錢,不要掉入精緻的消費主義陷阱

年輕人一定要摒棄消費主義陷阱。不控制消費慾望,就很難抵禦中年危機。道理很簡單:手裡有糧,心中不慌。當你沒有第一桶金,就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事情比比皆是,關掉手機裡的借唄、花唄、白條,取消信用卡,不要網貸,不要購買自己不需要的任何物品。

普通人更善於花錢,而富人更善於把錢存下來,買那些能增值的東西。能不斷增值的叫資產,而消費品只是一種消耗而已。

第三件事情,開啟視野和格局

從能力為主,到客戶資源、人脈資源為主,積累自己的能量。脫離具體操作層面的瑣碎事情,把看待問題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遠一些。在你所擅長的領域,持續輸出成果、積累經驗,塑造核心形成基於自己知識能力的視野和格局。

職場中年並非洪水猛獸,35歲也並非是被淘汰的決定性條件。相較年齡的衝擊,更重要的是你在職業領域要有做專、做強的目標和行動,用歸零的心態打造核心競爭力,最終成長為職場強者。

願35歲的職場人依然有乘風破浪的勇氣,一路高歌猛進,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上海女子為找工作年齡改小11歲被罰,35歲後求職怎麼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