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合群

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合群

你害怕孤獨嗎?曾經我認為,孤獨是世界上只剩自己一個人。現在我認為,孤獨是自己一個人就能構成整個世界。

01

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合群。

多餘的社交會讓我們做出犧牲,但一個善於獨處的人,很少會做犧牲。有些人會在獨處時顧影自憐,而有著豐盈精神世界的人會感受到自己豐富的思想。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贏在了不像別人,有些人卻輸在了不像自己。

02

獨處,是一個人珍貴的能力。

在多數人眼中,孤獨的人是失敗的。有些人為了顯得不孤獨,只能拼命合群。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們最終還是要掌握與自己獨處的能力:理解孤獨、接受孤獨、享受孤獨。

03

獨處,是一個人成長中的增值期。

享受孤獨,會讓一個人變得強大。因為,孤獨讓一個人出眾,而不是合群。那些想摘星星的人需要明白,忍受孤獨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合群

獨處是一種人生修行

《禮記》有云,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什麼叫“君子慎獨”?真正的君子,哪怕一人獨處,也不會停止對自己內心的叩問。

很多人為了所謂的面子和人設,在人前硬撐,在人後卻原形畢露。他們沒有意識到,人的一生,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恰恰是獨處之時。

決定你人生格局的,不是旁人眼中的高低貴賤,而是深夜無人時內心的波瀾起伏。

獨處時,無人干涉,無人督促,是選擇放縱還是堅守本心,全靠內驅力。

演員陳道明曾說,獨處是對一個人的審視。他的生活恰恰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在旁人看來,以他的學識經歷,足可以稱得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不論是被國學大師季羨林讚許過的才華,還是被無數觀眾追捧的演技,都足以讓他在人群中成為最耀眼的中心。

這樣的人,完全可以享受旁人的注目與追逐,但他依然選擇獨處,享受獨處。

閒暇時,比起在眾多飯局見往來逢迎,他更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裡,或是揮毫潑墨,或是彈琴看書,時不時鑽研古籍,興致來了就寫上幾篇雜文。

好友馮小剛曾笑話他,成天宅在家裡的功夫,不如參加一場飯局更有用,他卻不以為然。如果人生都要追求“有用”,那該多無趣啊。

正如周國平所說:“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

一個人在獨處時,才能將平日攝取的外界資訊加以沉澱,不至於在繁複的世界裡迷失本心。經得起獨處的考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合群

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合群

魯迅曾說:“猛獸總是單獨行走,牛羊才成群結隊。”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被低效的、盲目的社交與應酬綁縛,反而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訴求。

其實,高質量的獨處,勝過盲目追求合群。

想起大學時同宿舍的姑娘小含。剛進校園時,大家還忙著嘗試新鮮生活,她就開始獨來獨往。

清晨六點就出門晨跑、朗讀、自學外語,晚上十點從圖書館回來,繼續挑燈夜戰,看專業書、讀原文。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異常充實。

當我們還在為五花八門的社團活動糾結,考慮是否要和剛認識的同學一起逛街時,她三下五除二,把這些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斬了個一乾二淨。

這樣的她會不合群嗎?並沒有。每逢集體活動,她總是準時參加,和人相談甚歡。雖然不曾參加各種小團體,但也報名參加了不少含金量高的活動。

她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於是把時間都用在了刀刃上,對她而言,低效的、重複的、為了追求合群而勉強參加的活動,都不如自我精進的獨處來得重要。

同樣是大學四年,有人到畢業時才慌忙發現,自己成天和夥伴們一起吃飯、一起社交、一起混跡各種圈子,最後卻連一份好看一點的成績單都拿不出來。

而像小含這樣的學霸,早就手握優質offer,馬不停蹄地奔往人生下一站了。

誠然,熱衷社交與埋頭學習,本質上並沒有高低之分。

但在選擇如何分配所擁有的時間上,是茫然跟從,強求合群,還是心懷篤定,朝著認準的方向前進,這在冥冥之中,已經決定了人生後半程的模樣。

與其耗費寶貴時間追求別人的認同,不如把機會留給獨處的自己。

有人說,人生註定是孤獨的旅程,但林語堂卻說:

“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成年人的獨處,是紛繁熱鬧過後的平靜,是喧囂名利過後的真心,是人生自有詩意的篤定。

願你享受獨處,擁抱這難得的獨處時光。

部分圖文來自於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分享出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