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實際上,在《蜘蛛俠:英雄遠征》上映前,我並未被調動起足夠的期待,預想它應該又是一部鋪路作用大於作品本身的“功能性產品”。但是在看完之後,我驚訝於它的完成度和某些段落的表現力。縱然《英雄遠征》沒有任何創舉,也並未試圖製造什麼型別電影的標杆或突破,但在如今的漫改電影語境下,它無疑是一部成功的作品。這得益於電影濃縮了極為成熟的工業化寫作,以及一些從《復仇者4:無限戰爭》引過來的小聰明。完全可以說,本片很好地給“無限傳奇”進行了收尾善後工作,並且是2004年《蜘蛛俠2》之後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本文將提及一些蝙蝠俠作品,還請讀者不要先入為主地產生反感情緒。如果你是影迷和美漫迷,長期關注並喜愛這種文化,那麼就該理解對漫威或DC產生任何偏見是無趣且沒必要的。其次,若要深入談及漫改電影,除了現在的MCU和DCEU兩大品牌,山姆的《蜘蛛俠》系列和諾蘭的《黑暗騎士》系列也一定是繞不開的,他們雖然是風格迥異的角色,卻具有非常多的內在相似性,甚至電影重啟的次數都一樣。最後,《英雄遠征》最令人叫絕的段落,直接讓我聯想到了某個非常經典的蝙蝠俠作品。

我至今仍然認為,非常不忠實原著的山姆·雷米版《蜘蛛俠》三部曲,才是真正依靠新世紀的視聽技術與型別編寫,將漫畫英雄電影引向了正途。在這之前,雖然有理查德·唐納的《超人》和蒂姆·波頓的《蝙蝠俠》創造過熱潮,但也都暴露了一定侷限性。從表現方式來看,二者已經難以適應當代觀眾的型別審美需求。這當然不光是特效方面的問題,否則同樣特效落後於時代的《星球大戰》和《回到未來》,為何現在看還是相當迷人?更不用說,無論《超人》和《蝙蝠俠》留下多麼美好的印象,都被97年上映的《蝙蝠俠與羅賓》幾乎瞬間抹滅了。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當然,漫改電影起死回生的路程,並不是老版《蜘蛛俠》獨自的功勞。比它早兩年上映的《X戰警》雖沒有能力製造一次足夠規模的回潮,卻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路作用。然而,直到第一部《蜘蛛俠》橫空出世,這一題材才徹底迎來複興,正式讓漫改電影踏進A級商業製作的殿堂。隨後便是我們熟知的巔峰《黑暗騎士》,還有漫威電影宇宙長達的十年統治期。

蜘蛛俠是斯坦·李最得意的作品。他的設定靈活,可塑性很強,並且比其他英雄更貼近青少年觀眾,而年輕觀眾則是流行文化消費的主力軍。在漫威電影宇宙之前,蜘蛛俠是無可爭辯的“當家花旦”,是王冠上那顆最亮的鑽石。相對而言,DC的蝙蝠俠逐漸取代超人的統治地位,是由於冷戰結束、自身形象風格的轉變以及觀眾/讀者審美口味的變化,最後又靠《黑暗騎士》徹底成為DC的絕對主角。蜘蛛俠陽光活潑,蝙蝠俠嚴肅陰沉,蜘蛛俠瞄準青少年市場,蝙蝠俠容易吸引年齡更大的成人。二者截然不同,都在兩個端點完美彰顯出各自不同的魅力。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然而從型別發展的角度而言,《黑暗騎士》難以複製。它太過獨特,在高度模式化的型別工業中完成了形式風格的突破,世界上能達到這種品質的人少之又少。相對而言,山姆·雷米的成功經驗則更容易模仿。影片的技巧顯而易見,也都有跡可循。它直白地用情感驅動故事,顯著的戲劇衝突來源於彼得·帕克對超能力和身份認同的猶疑與焦慮。老三部曲將這一核心拆解為許多外部矛盾,如平民家庭中一連串變故造成的隱痛與青少年心理成長,校園生活體現的複雜的人際關係與階級對立,還有從校園到社會的環境變化衍生的種種問題,這些全都是現實中常見的困境。影片將每階段進行細膩表現,力圖簡潔明瞭地去彰顯主題,人物在此程中逐漸變得立體豐滿。實際上,《英雄遠征》依然在遵循著這樣的策略。

不同的是,如今蜘蛛俠被納入MCU的版圖,因此對老三部曲的主題有所取捨,但是大的框架並沒有改變。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山姆·雷米留給索尼和漫威的遺產,並且到現在終於被很好地利用了。之所以在前文花費大量筆墨,透過對標蝙蝠俠來描述老版《蜘蛛俠》的優秀和人物特徵,就是試圖闡述彼得·帕克這一形象對漫威的不可或缺性,以便更好理解《英雄遠征》對MCU未來發展起到的關鍵推動作用。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赫蘭德的蜘蛛俠到底呈現出何種新面貌?看罷電影,結論已很明顯。彼得一直以來有兩個口號,一個是“你的好鄰居蜘蛛俠”,另一個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老版《蜘蛛俠》將重心放在第二句,因為一切故事的起點都在於本叔叔的死亡,對責任的認知構成了人物發展的心理動機。而當湯姆·赫蘭德的蜘蛛俠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首次亮相時,已經完成了英雄身份的轉變。這樣做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不拖累影片的敘事節奏,避免把太多篇幅花在蜘蛛俠身上,畢竟這根本上還是美國隊長的單人電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版權和電影重啟次數等原因,小蟲最終沒有趕上MCU的首班車,無奈從初始復仇者主力中退位。因此,漫威選擇去背景化的創作傾向,是妥協後的結果,也是目前比較合乎情理的解決方案。

因此,從《美國隊長3:內戰》到《蜘蛛俠:英雄歸來》再到如今的《英雄遠征》,漫威一開始便有意淡化本叔叔的重要性。在電影中,彼得·帕克每強調一次自己的“好鄰居”身份,實際上就是對“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某種揚棄,也就是在消解說出這句話的人——本·帕克對蜘蛛俠成長不可或缺的影響力。從現在來看,漫威採用這種隱晦的方法,並不是為了讓蜘蛛變成一個扁平的形象符號,以迅速融入MCU之中,而是要重建人物的心理動機與敘事邏輯原點,改變彼得的心結進而創造新的個性。本叔叔的替代品不是別人,正是鋼鐵俠託尼·史塔克。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在許多蜘蛛俠漫畫和兩版老電影中,本傑明·帕克更像一個功能型道具,因為沒有篇幅去塑造他,所以無法對觀眾構成任何情感代入。青少年角色的成長,往往需要一個極端事件來實現情節逆轉,本體現的就是這個功能。MCU之前的兩部老電影,都是因為本的死亡,迅速啟動了彼得·帕克從懵懂少年到超級英雄的身份轉變。這種邏輯原點作用,在山姆版《蜘蛛俠》三部曲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包括第二部彼得扔掉戰衣,第三部化為黑蜘蛛,背後的深刻原因都與本的死有關。區別於老電影,赫蘭德版蜘蛛俠的本幾乎退場了,其精神轉移到了犧牲的鋼鐵俠身上。雖然背離了漫畫原著,但實際上對系列的發展是有益的,因為我們已經用了十年來了解鋼鐵俠這個人物,更能體會到蜘蛛俠對他的情感。

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託尼以非常不尊重的方式突然闖入彼得的世界,強求他加入自己陣營,對抗美國隊長——他的地位和實力使之有這樣做的資本。彼得與託尼在家中見面的戲極為重要。起初,彼得是以託尼粉絲的身份登場的,這個先行設定有一種巧妙的合理性,比如鋼鐵俠爆棚的人氣容易引發關注,還有兩人均為技術宅的認同感。在臥室交談的過程中,二人你來我往顯得相當尷尬,一方面是託尼的拜訪方式令人措手不及,另一方面是兩位超級英雄都有著類似的孤兒心結。正是這次交談,標誌著蜘蛛俠的情感開始從本轉移到託尼身上,也就賦予了《終局之戰》後小蟲新的人物動機。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無論是不是真的可以將美國超級英雄文化稱為“當代神話”,至少這些描述英雄成長的作品,都或多或少流露出美國人某種集體無意識的民族心理。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其文明的建立,正是以17世紀大量受歐洲迫害的清教徒橫渡大洋登陸美洲為開端的,而後又透過戰爭實現了真正的獨立。年輕的美國史充滿了叛逆、鬥爭與冒險,美國人的祖先在當年幾乎都切斷了與祖國的“血緣關係”,在身份和文化上失去了根基與依靠。他們孤立於當時文明的中心——亞歐大陸之外,在陌生的土地上面對未知的兇險,其空虛、焦慮、孤獨的生存狀態可想而知。而這種心理,如今已成為美國人恆定的基因,被有意無意地全面灌入到文化創作中——超級英雄漫畫也是如此。

因此,從蜘蛛俠到鋼鐵俠,從超人到蝙蝠俠,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孤兒。直到如今的漫改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各式各樣原生家庭的缺失,以及對俄狄浦斯情結的逆反:鋼鐵俠的父母在冷戰時期被殺害,陰影伴隨他的一生;超人的家鄉被完全毀滅,地球上的養父也在災難中去世;星爵兒時失去母親,後來又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黑豹的父親在襲擊中去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蜘蛛俠和蝙蝠俠。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布魯斯·韋恩目睹父母被劫匪槍殺的情節,在銀幕上被不斷強調,甚至讓一些觀眾產生厭煩。蜘蛛俠不僅一上來就失去父母,最後還要親身經歷本叔的死亡。兩位英雄都是因為家人的離去,宣告成人禮的結束,開始與心結抗爭,並決絕地走上成為英雄的曲折道路。同時他們也得到了新的“代理父親”,類似於導師的角色。布魯斯是阿爾弗雷德,之前的彼得是本·帕克,如今則是託尼。而蝙蝠俠和蜘蛛俠的疏離感與身份焦慮,也不斷在故事中被展現,童年經歷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學者羅伯特·莫里斯認為這種現象便是美國精神背後所蘊含的清教徒心態、西部牛仔作風、以及政治社會語境三者雜糅出的榮格孤兒原型心理。

我們能在宙斯和奧丁的故事中找到無數孤兒或弒親的例子,這也是超級英雄文化被一些人視為“當代神話”的原因。在《蜘蛛俠:英雄歸來》中,彼得與託尼的父子關係得以建立完畢。後來,當他親歷了託尼的犧牲,意味著父親兼導師再次退場,孤獨的蜘蛛俠屢次失去精神寄託,暫時只能靠梅嬸和哈皮開導。包括副標題“Far From Home”對應上一部“Homecoming”,用意也在於回望託尼與彼得的聯絡。另外,“無限傳奇”的主角是鋼鐵俠,蜘蛛俠成為他的“義子”的過程,其實也就描繪了託尼從孤兒到父親的轉變。因此,漫威在《終局之戰》之後,不顧宣傳營銷的負面效果(《蜘蛛俠》續集公佈,相當於劇透了《復聯4》小蟲復活),選擇蜘蛛俠作為“無限傳奇”最終章,就是必然中的必然。欣慰的是,從成片效果來看,《英雄遠征》也沒有讓人失望。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當我們以此切入,理解了這部電影的內在動機和邏輯原點,才能更好地發覺本片對角色弧光的延續是多麼關鍵。之前在《內戰》和兩部《復仇者》中,蜘蛛俠是客串或配角的存在,功能性大於人物本身。經歷了不成功的重啟後,他作為漫威漫畫的“扛把子”,好在人氣也並沒有落下美隊和鋼鐵俠太多,重返銀幕是眾望所歸之事。《英雄歸來》預示著蜘蛛俠正式加入漫威電影宇宙,但對彼得本身來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託尼作為其“父親”的認同,藉此得以暫時擺脫焦慮與空虛。不過在《終局之戰》後,對英雄身份的拒絕,對世界的疏離,對責任的拋棄,以雙倍壓力重回蜘蛛俠身上。《英雄遠征》在立場上非常類似《蜘蛛俠2》,都是在講彼得擺脫焦慮,逃避責任的故事。他拒接尼克·弗瑞的電話,執意享受旅遊追MJ,與《蜘蛛俠2》裡失去超能力,將戰衣扔進垃圾桶的行為無甚區別。

電影在這樣的驅動力下展開敘事,雖然中間難免有些細節的破綻,以及為了迎合MCU一直以來的基調,將一些嚴肅話題一筆帶過,進行淺顯處理,但是影片整體在文字上還是有著很不錯的完成度。整部電影的敘事都是向心的,主要矛盾聚焦於蜘蛛俠要如何面對失去託尼後的負面情緒,追求瑪麗·簡實際上是不被觀眾重點關注的次要目標。影片沒有在這上面犯糊塗,一直將強烈的衝突放置在彼得·帕克、神秘客和尼克·弗瑞身上。對託尼留給自己的遺產,以及復仇者候選繼承人帶來的重重壓力,彼得一直在試圖逃避。而影片著重表現的一連串事件,尤其是中段情節轉折之後,全都將矛頭指向了這種逃避行為。這是電影沒有錯亂失焦,以簡明清晰的脈絡流暢實現型別化敘事的技巧所在。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而從《驚奇隊長》開始,漫威電影也呈現出了某種新態勢,那就是熱衷於在形式上做文章。實際上,《復仇者3:無限戰爭》裡這個苗頭已經顯現了。只不過因為《無限戰爭》太受關注,原著也被廣泛熟悉,大家都知道滅霸會勝利,這個轉折也就無法發揮作用。如果《驚奇隊長》的陣營對調以及身世揭秘還有試錯成分的話,那麼羅素兄弟的《終局之戰》前半程就是徹底反MCU慣有結構的拍法,給人一種既保守又大膽的奇妙觀感。到了《蜘蛛俠:英雄遠征》,影片更是繼續玩轉折,中間甚至夾雜了MCU對自身世界觀的自嘲。神秘客撲朔迷離的來歷,在不斷的反轉中最終落於對復仇者的蔑視,對當今世界價值觀與輿論環境的批判,對英雄作為一種權威象徵的否定。雖然熟悉漫畫的人都知道,神秘客這種手段已經是老套路了,但鑑於影像的不同表現力度,快感還是被有效建立了起來。漫威應該知道觀眾已經進入了審美疲勞期,所以不知道下一階段的漫威電影,是否都有意要走這種反慣有形式的路子。

影片格局不大,難免會讓一些人覺得作為階段句號,顯得不夠分量。但是這部電影無疑是最合適的收尾,上文已經闡釋原因了。而本片從視聽層面而言,最大亮點在於神秘客製造幻象的段落。看到這裡時,我腦海中不斷湧現《蝙蝠俠:阿卡姆》遊戲系列的稻草人關卡。本片中,神秘客與稻草人手段類似,透過幻術來迷惑敵人。只不過稻草人更像一名邪惡的化學家,而神秘客則是機巧的幻景魔術師。在《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中,玩家要跟隨布魯斯·韋恩面對多個老對手,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稻草人關卡,甚至“打破了第四面牆”,直接給玩家造成宕機的假象,真是天才般的創意。在《阿卡姆之城》和《阿卡姆騎士》中,稻草人也都有出場,並且每次給布魯斯製造的幻覺都直擊他內心最深處的創傷,也成為了三款遊戲中的精華所在。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英雄歸來》的幻象段落所營造的觀感,不亞於《蝙蝠俠:阿卡姆》系列。他不僅透過磅礴的想象力和高明的特效,提供了一種難以形容的蒙太奇快感,靠此迷惑了自己的對手,也迷惑了觀眾,提供了一種瞬間變幻莫測的新奇和興奮,就像看魔術表演一樣,同時也暗合了電影作為一種表現形式的迷幻本質。包括影片前半段的故事主軸,都貫徹了這套幻術邏輯,形成了一個敘述性詭計。所以,本片再次證明好的反派對型別片是多麼重要,他不一定要在力量上與具有超能力的正面英雄劃等號,恰恰相反,我們所記住的,都是那些沒什麼蠻力的高智商罪犯。希斯·萊傑的小丑沒有蝙蝠俠的高科技裝備和體格,但卻是蝙蝠俠最棘手的敵人。《阿卡姆》裡的稻草人也是如此,除了會玩些藥水,並沒有比老爺強大到哪兒去。由此來看,漫威電影的反派塑造一直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而這次傑克·吉倫哈爾出色地詮釋了神秘客這個角色,並沒有將之停留在表面功夫上。在MCU的反派圖譜中,神秘客至少能排到季軍的位置。

有趣的是,託尼·史塔克幾乎撐起了漫威反派的半邊天。《鋼鐵俠1》裡的鐵芒果、《鋼鐵俠3》的基裡安、奧創、再到這部的神秘客,都是因為跟鋼鐵俠結了仇才走上不歸路。稍顯遺憾的是,神秘客在本片中就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使命,以後應該是徹底告別MCU了,對一個出色的反派而言,似乎有些浪費。而影片在表現鋼鐵俠遺產時,仍有些力不從心,把遺產的威懾力全部設定在無人機身上了,顯得有些說服力不夠。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在滅霸之後,能有一個更具魅力的反派登場,這次的神秘客交出了不錯的答卷,那麼下一個會是行星吞噬者嗎?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蜘蛛俠:英雄遠征》稱得上是“無限傳奇”階段相當不錯的收官之作。從這部電影來看,蜘蛛俠無論從本身的人氣,還是MCU裡的重要性而言,都會與驚奇隊長一樣,成為下個階段漫威電影的核心人物之一。不知道接過美隊盾牌的獵鷹,會不會也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魅力,形成新的鐵三角呢?至少從現在看來,彼得·帕克似乎比卡蘿爾更受人歡迎。老角色的退出,導致漫威電影的製作策略,和對繼任者們扛起大旗的能力來說都是嚴格的考驗。觀眾們已對超級英雄電影司空見慣,一味的官能刺激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吸引眼球了。在人們越來越看重人設,在MCU更新換代的節點,高度奇觀化的高概念型別電影要如何繼續發展下去,是自下而上的顛覆,還是自上而下的革新?相信不久後漫威就會給出答案。

更多精品文章:

|《玩具總動員4》|《權力的遊戲》|《無辜的人》|喪屍文化|《終局之戰》|《招蜂引蝶》|《只狼》|科幻思維|年度遊戲|2018電影總結|8。75mm電影|《此房是我造》|克里夫·巴克|《毒液》|9月電影小結|《過來看看》|《蟻人2》|《死侍2》|《暴劫梨花》|FIRST影展|《邪不壓正》|《Lean On Pete》|《我不是藥神》|《伊迪絲·芬奇的記憶》|《燃燒》|《寂靜之地》|版權之害|《犬之島》|遊戲-影像|《湮滅》|爆櫃|《小農民》|豆瓣禁片|《頭號玩家》|《環太平洋2》|燕麥工作室|《國土安全》|奧斯卡混剪|《黑豹》|2018奧斯卡|《三塊廣告牌》|2018春節檔|《方形》|《嘉年華》|《尋夢環遊記》|《不成問題的問題》|我與音像店|《東方快車謀殺案》|2017國慶檔|《敦刻爾克》|《勇往直前》|小蟲銀幕史|《生吃》|《只是世界盡頭》|60s搖滾|《猩球崛起3》|《踏血尋梅》|電影誕生|影宮崛起|中國院線改革|《風騷律師》|《塞爾達傳說》|《全岡良》|第三隻眼|《天空之眼》|《情梟的黎明》(上)|《情梟的黎明》(下)|影院與觀眾|《卡薩布蘭卡》|《狗牙》|《尋找小糖人》|《馬克斯,我的愛》|DND簡史(1)|DND簡史(2)|DND簡史(3)|DND簡史(4)|《著魔》|《釜山行》|《阿卡姆騎士》|《聖誕快樂勞倫斯》|漫改公司|《爆裂鼓手》|《午夜守門人》|馬修·麥康納|《俠盜一號》|牟敦芾|密室電影|《瘋狂動物城》|赫爾佐格|《沉默》|《極速風流》|婚禮歌單|《荒野獵人》|《不可饒恕》|明星的隕落|《活著》|《沙漠巴士》|《刺客信條》歷代記(4。1)|《刺客信條》歷代記(4。2)|

十五年來最好的蜘蛛俠電影

電影是溫柔的流氓

音樂是浪漫的瘋子

遊戲是嚴肅的小丑

文學是高雅的娼妓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