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江北 / 文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外頗受歡迎,出現了中國典籍譯成外文,流傳海外的情況。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在中國有所謂“開卷不談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一說,更是翻譯的重點書目。

俗話說:“文好題一半”。

《紅樓夢》的書名翻譯是在國外是否暢銷、是否被外國人理解的關鍵所在。

來自國內外的許多翻譯家,因為不同的翻譯目的,對《紅樓夢》的譯名也作出了不同的處理。據統計,《紅樓夢》在最近20年間,就被翻譯成英、法、日、德等20多種文字。

為什麼國內外對《紅樓夢》的題目有多種翻譯方法?我在這,

從中西文化角度,對“紅”“樓”“夢”進行逐字剖析。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一、“紅”裡糾纏

“紅”字,在《紅樓夢》中不僅有獨特的文字意義,更蘊含著深層的文化意義。揭示出“紅”的內涵,在某種程度上就完成了《紅樓夢》一半翻譯的任務。

1 。 東西方文化中的“紅”

“紅”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一種

積極的文化意義

。但當紅色進入政治領域,就和

等級制度

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成為

權力的象徵

也是在權力的影響下,“紅色空間”成為了一種具有獨特意義的意象,成為了一種象徵著權力的、具有一定

禁閉和私密意義的且環境優美的特定空間,一般多指權力和富貴之地。

如“朱門酒肉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月橋花院,瑣窗朱戶”。

在《紅樓夢》所表達的內涵中,更傾向於後者,即

傳達一種“朱門酒肉臭”之權力顏色,往深處講,也代表著一個封建家族的興衰存亡。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紅色在西方文化中則是一個貶意相當強的詞,是“火”、“血”的聯想,象徵著殘暴、流血

如The red rule so tooth and claw(殘殺和暴力統治),red revenge(血腥復仇),a red battl(血戰)等;

象徵激進、暴力革命

,如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運動),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red activities(左派激進活動)等;

象徵危險、緊張

,如red alert(空襲報警),a red adventure story(一個令人緊張的冒險故事),a red flag(危險訊號旗等);

還象徵著放蕩、淫穢

,如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蕩而浪費的青春),a red light district(紅燈區),Is she really so red as she is painted?(難到她真的象人們所描繪的那樣放蕩嗎?)等。

而且,

布萊克《病玫瑰》

中的“red”便使不少人從

性與暴力

方面進行闡釋。

中國文化裡的“紅”在西方文化中的意義,更接近英語中的 gold (金色)或 green(綠色)。

如果在翻譯過程中不考慮文化層面,直接搬用“red”一詞,會在文化內涵上

完全顛倒了整本書的文化背景

,也會產生

歧義

,給國外讀者帶來

閱讀障礙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2 。如何避免“紅”的歧義?

在英國人大衛·霍克斯的翻譯中,對書中涉及《紅樓夢》“紅”的內容翻譯上,幾乎都進行了刻意的迴避。如將“

怡紅院”

譯為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將

“怡紅公子”

譯為

Green

Boy,甚至在翻譯第五回“

樓夢”曲名時候,直接翻譯成A Dream o

f Golden

Days。

在西方文化裡,在內涵上比較貼近中國文化中“紅色”內涵的是紫色

,紫色在西方代表著高貴和權力。但是在中國文化裡,紫色卻並非正色。

“紫,疵也,非正色”。

——東漢末年劉熙《釋名》

人們往往把以邪犯正,以下亂上比作“以紫奪朱”。

王莽篡漢,《漢書·王莽傳贊》則書為“紫色蛙聲,餘分閏位”,把王莽篡漢說成是以紫奪朱,蛙聲打鳴。

清時之文人曾罵滿清王朝為“奪朱非正色,異姓盡稱王”,這也是以紫奪朱的運用。

不管是red還是purple的使用,都會顧此失彼,造成在某一方面的歧義和偏頗,難成兩全之美。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怎樣避免這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歧義?

一是透過將表示顏色的詞抽象化,從具體含義中剝離出來。

如按照黃龍的觀點翻譯成A Red-chamber Dream。這裡,抽象化了的“red”與本就屬於抽象名詞的“dream”相得益彰。

二是採取完全意譯的方式,直接將“紅”這部分的翻譯丟棄,翻譯出“紅”背後蘊含的意義。

如霍克斯將書名譯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避開了對“紅”字的翻譯,採用《紅樓夢》的舊名

《石頭記》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二、“樓”裡彷徨

“樓”,表面上是這三個字中,唯一表示實際意義的詞語。

但如果將它與《紅樓夢》的內涵聯絡起來,置於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背景下解讀,就變成了

具有豐富意味的抽象化詞語

了。

更有意趣的是,在泛指亭臺樓閣等一系列的建築物前面加上一個“紅”字,稱為“紅樓”,一下子就更具特別的意味。

從實際物質上看

,不僅指賈府,也可以具體指大觀園。

從抽象意義上來講,

可以代表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

從文化意義上講

,是帶有隱私色彩的 “閨房”,是帶有浪漫愛情和青春氣息的“鳳樓”,是象徵權力與富貴的“朱門”;

從《紅樓夢》所表達的內涵中講

,是承載著一個封建大家族由盛轉衰,最終走向滅亡的場所。

總而言之,

“紅樓”具有三重含義:第一指繁盛綺靡的富貴場,第二指香豔風流的溫柔鄉,第三又代指從紅樓世界裡的男男女女和整個抽象的封建大家族中剝離抽象出來的“空幻之象”。

而且這三重含義並非是獨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具有語義上的雙關多義性,所以在選擇一個對應的譯詞時應當將如上含義照顧全面。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現在對“樓”這個字,主要有兩種通行的譯法,

一是將其譯為“chamber”,二是將其譯為“mansion”。

Chamber意思是

“內室、臥房

”,這個詞一方面從某種層面上很好地突出了

深宅大院所具有的禁閉感和私密感,側重凸顯出大觀園中的一眾女兒

;另一方面也似有若無地帶有一絲香豔之色。

側重凸顯了“溫柔鄉”和紅樓男女的世界。

但是,“紅樓”之樓不僅僅之大觀園,大觀園只是樓中一樓而已,“紅樓”之“樓”不僅還指寧國府和榮國府,更指代一座“心中之樓”——一群男男女女掙扎其中的封建囚籠。

Mansions有

“府第”

之意,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的譯本就捨棄了過去用過的chamber而採用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不使用定冠詞the特指,並使用了mansion的複數形式,避免了狹指一方而代表一個“紅樓群”即一個“紅樓世界”,體現出這座樓是具有

封建權勢之樓

無論是chamber還是mansions在對“樓”的翻譯上,尤其是在多義性雙關處理上,都存在著顧此失彼的現象

,前者凸顯“溫柔鄉”,後者凸顯“富貴場”,二者皆無法兼顧多重喻指,

翻譯時找不到意義對等,因而造成了資訊遺漏。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三。“夢”裡迷惘:

對於“夢”的翻譯,在各種版本的譯名中都比較一致地選擇了“

dream

”一詞。

從文學層面上,dream的確在含義上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無論在東方文學的語境中還是在西方文學的語境中,都代表著

不真實的虛幻,而且這種虛幻往往帶有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

如莎士比亞的A Middle-summer Dream(《仲夏夜之夢》),就和《紅樓夢》在某種層面上有字面意思上的相通之處。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但是,將“紅樓夢”之“夢”置於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之下,就遠非“dream”所能及了。

《紅樓夢》在開篇就言道:“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 : 故曰‘甄士隱’云云。”

《紅樓夢》這本書的靈魂就在“夢”這個字上。

“夢”不僅是全書的核心思想,構成了小說的內容和主題,又構成了小說的結構,是解釋整本書內容的一個框架。

可以說,全書以夢開始,以夢作結。

所以,將“夢”字翻譯出來,整本書的靈魂就翻譯出來了。

在文化背景下看,

紅樓之“夢”在意味上更貼近佛家用語,如“幻”“色”“空”等詞,意謂世事無常,如夢幻泡影,轉瞬即逝,一切皆空,體現出茫茫紅塵不可依恃的宗教理念。

從文學本位出發

,“夢”不僅代表空空夢幻,同時也蘊藉著作者歷經滄桑鉅變後感人世虛幻變化的心境,同時也是情、是悟。

從文化視角出發

,以夢比喻人生,即“人生如夢”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種源遠流長的表達方式,如莊周曉夢將自己化為蝴蝶,如蘇軾對月吟誦“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東坡詞“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

在中國文化裡

,國家興亡、人生沉浮皆是大夢一場。單單一個dream明顯難以表現出這種無窮的寓意,而且dream一詞的抽象化程度也遠遠不夠,導致在翻譯過程中原書的資訊容量大大缺失,讓母語不是漢語的讀者摸不著頭緒。

《紅樓夢》在國外被譯成“石頭記”?從中西文化探其翻譯情況

總結

林語堂先生曾說,

“在一種語言向另一種語言轉換的過程中,想實現語言與語言之間的透明互譯是不可能的。”

何況,《紅樓夢》的翻譯過程

不僅僅是一個“中外”的問題,還是一個“古今”的問題

但在《紅樓夢》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在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更應當堅守文學本位,堅持

“信、達、雅”的翻譯準則,

不能產生歪曲和歧義。因為譯本也是一個雙向互動的傳播過程,不應只是這部鉅著走向世界,更應該是全世界的讀者懷著崇敬之情走向它、體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