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的保護,其實是傷害

當我們在精神上或者是,心靈上非常的糟糕了,但是在別人問你:感覺怎麼樣?最近還好嗎的時候,你永遠都說,還好了,可以啦,沒問題啦,跟別人一樣啦,這就是所謂的正常化的防禦機制。如果你長時間沒有對自己的狀況,有自知之明的話,有可能會被強制性地做心理治療,甚至是藥物治療。

過分的保護,其實是傷害

衝動化的防禦機制,你用性、吃或者是仇恨緩解不愉快的情感。我估計這個防禦機制可能很多人都用過,我自己就是,當我自己沒有辦法緩解內心的一些衝突的時候,就糾集幾個人大吃一頓,猛喝一頓,然後不愉快的情感就可能會煙消雲散,有些人可能會通過沖動化的購物來緩解內心的緊張,我相信更多的女性,都是使用這樣的防禦機制。

過分的保護,其實是傷害

假性獨立,你變成了獨行俠,不允許任何人幫助你,這個在要大不大的青春期小孩那裡非常明顯,比如12、3歲的或者男孩,他們可能會對別人的幫助非常的敏感,他會認為別人對他的幫助就是對他那裡的貶低,是對他的自我邊界的突破,所以他們會採取非常嚴厲的方式,拒絕他人的幫助。

病理性利他,我們的宣傳機構有時候有點過度渲染,對他人的幫助利他行為。但是精神分析師認為如果我幫助別人,幫助到我自己過得都比別人差的話,那麼這種利他就是病理性的。

解釋是:我把對我幫助的物件看成非常虛弱的人,這個虛弱實際上不是他本身的虛弱,而是我把我自己的受害者的狀態或者是虛弱的狀態投射到他身上,然後在幫助他,其實是在否認我自己口欲期的慾望,在我幫助他的時候,我體驗到的是我被我自己滋養了,所以這樣的人的利他,實際上只不過是在轉彎抹角的照顧自己而已。

過分的保護,其實是傷害

經濟學上有個定律就是如果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從事經濟行為的話,整個國家的經濟會好轉,會變得非常繁榮,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在經濟行為,中間是要滿足利他的願望的話,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會崩潰,這真的是有事實作為證據的。

改革開放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是毫不利己的為國家工作,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非常的糟糕。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實行的新的政策是讓部分人透過努力先富起來,我們的經濟最近二三十年都是以兩位數的發展速度朝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