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廣東一位家長為了讓孩子體驗生活之苦,居然讓年僅10歲的幼子喬裝成乞丐沿街乞討。

在被派出所民警叫停之後,這位家長還理直氣壯地說自己當年就是這麼苦過來的,現在讓孩子也體驗一下,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後能成什麼大事。

且不說這種做法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單單是把苦難當成財富傳承的畸形教育方式,就已經值得我們反思。

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吃苦教育很必要

但不是吃無意義的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父輩們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哪怕現在生活條件已經很優渥了,追求更高水準的生活,仍會讓他們充滿罪惡感。

他們不僅把自己當年在物質上受過的苦視作勳章,還會把吃苦當成孩子們的人生必修課。

能吃苦固然很重要,但一味逼著孩子吃些無意義的苦,只會讓他們浪費時間,迷失方向。

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網友阿豪就分享了自己被父母的吃苦教育折騰得苦不堪言的經歷。

他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務工十幾年,裝卸工、流水線、建築工人都幹過。好不容易存下十幾萬,回縣城修了套房子,開起了水產店。

後來逢上政府規劃划進了旅遊開發區,不光房子的價值翻了幾番,生意也水漲船高,擴出了幾家分店。沒兩年,他們家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水產大戶。

阿豪爸爸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當年辛苦打拼的經歷,生怕富足的生活會讓孩子變得墮落敗家,於是想盡辦法給孩子製造艱苦的條件。

阿豪的童年幾乎沒買過幾樣玩具,就連衣服都得穿親戚鄰居家小孩穿剩的。初中起就必須跟在店裡打雜,30斤的水產箱一天要搬幾十件。

寒暑假對阿豪來說更是噩夢般的存在,在其他同學參加夏令營、冬令營,上興趣培訓班的時候,他在車間流水線做凍魚打包,一站就是12、3個小時。

在被父母鞭策著要吃苦耐勞的幾年裡,以前跟他成績相仿的同學,靠著藝考成績加分,考進了重本院校,而阿豪連二本院校都沒考上。於是,順理成章地繼續在搬貨、送貨的日常中蹉跎。

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每次同學聚會,看著大家侃侃而談各自的專業、見聞,阿豪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規劃,而他的人生裡,彷彿就只剩下幹不完的體力活。

“我爸老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我吃了這麼多年苦,為什麼混成了班上最差勁的一個?”

吃苦教育確實能鍛鍊孩子的毅力和耐力,但在物質富足,無須為溫飽擔憂的今天,一味地受皮肉之苦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這並不是在否認老一輩吃苦的價值,而是時代在進步,觀念也應該隨之進步。適合以前的生存法則,未必還適應當下激烈的競爭環境。

盲目地承受無意義的苦難,只會讓孩子離原來的平坦大道越來越遠。所以,

與其讓他們吃生活的苦,不如去吃學習的苦,吃奮鬥的苦

找不準吃苦的價值

就等於自討苦吃

很多人把馬雲那句“不吃苦,不奮鬥,你拿青春來幹什麼?”奉作圭臬,但很少有人會去深入思考,什麼苦才是值得自己去吃的。

找不準吃苦的價值,那承受的苦難,就都是自討苦吃。

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前陣子,朋友王潔跟我們抱怨職場的不公。

“進公司以來,我算是整個部門加班最多的人了,連休息日都在見客戶出方案,結果我累成這樣,升職加薪的卻是其他同事。”

說起為這份工作吃的苦,他簡直如數家珍:“我到公司單程就得花兩個小時,哪怕加班到凌晨第二天照樣準時上班。”

“公司哪次活動的場地不是我在幫忙佈置,就連大家不願意接的專案我都主動攬過來做,這一年多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我不禁問他:“那你吃了這些苦長進了多少?業績比其他同事更出色嗎?”

他愣了愣,竟然無言以對。

雖然這麼問很殘忍,但事實就是如此。

職場上沒人在意你吃了多少苦,這個功利的世界,所有的成績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

如果別人比你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少,工作卻做得更出色,那你的苦勞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暴露了自己工作能力的硬傷。

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郭臺銘每天工作16小時;比爾蓋茨為了工作將睡眠時間擠壓到4小時;劉強東在創業時期曾52小時未閤眼休息……他們難道不苦嗎?但人家的苦是有目標,有價值,也是有成效的。

為工作吃苦不是為了感動領導,更不是為了感動自己。明知道苦還一味蠻幹,那吃的不是工作的苦,是自欺欺人的苦。

吃苦同樣講究價值和策略,否則,前人讓你少走彎路的規勸和指導,還有什麼意義?

苦難本身不值得感謝

戰勝苦難才是吃苦的意義

陳虻曾對柴靜說: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這一點,我深以為然。

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陝西一位高考狀元在母校的一場演講,曾上了熱搜。

演講上,他沒有老生常談地感謝貧窮,感謝苦難,反而說出了不一樣的心聲。

“如果可以選擇,我不願我的父親冒著生命危險,在暗無天日的礦井裡一天待15個小時,就為了一個月3000的收入。我不願我的母親一個人種十幾畝的莊稼,每天起早貪黑還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貧窮和苦難不值得感謝,它應該是我們要去戰勝的敵人,因為它帶給我們的,更多都是愁苦和疲憊

。”

“所以我從不感謝那些受苦的日子,我感謝的是即使這麼辛苦,我的爸爸媽媽依然供我上學,我也感謝自己在無數次想要放棄的時候,咬牙堅持住了。”

“我現在所有的努力,都只為讓家人不需要再過這樣的苦日子。學習是我們這種出身的人唯一的出路,但我希望,其他寒門學子走在這條路上時,能和我一樣堅定,卻比我更加幸運!”

出乎意料的一席話,卻足以讓人深省。

是啊,

苦難不是老天善意的饋贈,它不值得推崇,更不值得迷戀。吃苦的意義不在於忍受苦難,而在於磨礪出戰勝苦難的鬥志和能力。

把吃苦當信仰的人,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苦難從來不是人生的捷徑,懂得規避苦難才是

。如果從苦難中熬出頭了,我們應該感謝的,是拼搏不服輸的自己,而不是苦難本身。

生而為人免不了要受苦,怕的是,

我們明明過著低標準、低質量的困苦生活,還在心理安慰自己吃苦是可貴的經歷

當一個人對眼下承受的苦習以為常,甚至引以為傲時,他就不會再花時間提升自己,低配的生活將永遠伴隨著他。

所以,我們每一次與苦難的對抗都有特定的意義,因為它使我們越來越接近想要的生活和更好的自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