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詮釋的中國人的根

對自己產的電影毫無興趣,而一直追著別人屁股後面跑,這是我理解的崇洋媚外。

我也不免俗,好像愛看歐美電影和系列電視劇就顯得我比較高階,在嚮往追求西方文化的時代大背景下,這樣也能與更多的人有話題感。

想想初衷是因為閒的慌看膩了才去找點不一樣的新鮮感,才促使我遇上了賈樟柯導演的《山河故人》,不吹不黑,看過才能有自己的體會。

《山河故人》詮釋的中國人的根

​ 該片講述了汾陽姑娘沈濤一家三代人從1999年到2025年情感、時代變化的故事。支線是三個兒時小夥伴面對人生不同選擇後的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片中最觸動我的是中國母親,作為中國人對後代的一種中國人文精神的傳承。

濤要求已經被國際文化浸潤的兒子回來老家參加外公的葬禮,並跪下那男兒黃金膝。再帶著兒子坐火車,回到姥爺去世的候車站,靜坐感受那停留的親情。交給兒子一把鑰匙,並交代隨時可以回來。

這就是濤想把中國家庭親情的溫暖植入到兒子心中。儘管後來他隨父親躲難去了澳大利亞,儘管不知道自己的中國名字,甚至忘記了母親的名字,但是心裡有股衝動找回自己的根,這股衝動的動力來自濤給的血緣之情,這就是原動力。

《山河故人》詮釋的中國人的根

​ 中國人的精神來自於

你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爸爸媽媽叫什麼?

《山河故人》詮釋的中國人的根

​ 就好像大家庭裡的老祖宗,儘管血緣會不斷的延伸,基因不斷的複製又更新,到我們老了總是要去尋找分叉的枝枝蔓蔓。

無論你變成什麼樣的人。功成名就或碌碌無為,你只要心裡有把家的鑰匙,心裡就是踏實的。

《山河故人》詮釋的中國人的根

回家看看。有錢沒錢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