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只是搞笑橋段,長大才知道滿滿的都是逼格

你在哪裡知道《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呢?

當然是在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裡了,星爺扮演的尹天仇痴迷表演,把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視作精神上的重要寄託,時常捧讀,與張柏芝飾演的柳飄飄共度良宵後,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留給了她,也包括這本《演員的自我修養》,星爺透過這一情節細膩的表現出尹天仇對柳飄飄的真情,成為這部電影能夠打動人心的幾處感人瞬間之一。

原以為只是搞笑橋段,長大才知道滿滿的都是逼格

其實小時候,我完全以為這本書只是周星憑空馳創作出來的,想想看,周星馳一本正經的拿著”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樣的名字的書,非常符合電影無厘頭的風格和人物設定。那時候還經常拿這個橋段跟同學開玩笑。

長大才知道,原來這部書不只真實存在,還是學習戲劇表演的必讀著作之一,他的作者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就是出自這位大師之口。

原以為只是搞笑橋段,長大才知道滿滿的都是逼格

原以為只是搞笑橋段,長大才知道滿滿的都是逼格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938年)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奠基人,說他是戲劇表演領域的愛因斯坦也毫不誇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主張演員應該把自身置身於角色之中,從潛意識裡進入角色,再去完成動作和表演,也就是”真聽、真看、真感覺“,

這種體系也被稱為”體驗派“。

另外兩種體系是布萊希特體系和梅蘭芳體系,與這兩種體系不同的是,體驗派更注重貼近觀眾,把觀眾帶入到角色中,體會人物情緒的變化。比如,演員需要表演一個冷血的殺手,那麼演員就需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殺手,腦補下童年的創傷經歷,怎樣一步步成為一個殺手,舉手投足間都要表現出殺手冷血特質,其實非常不容易。

這種方法傳入美國,逐漸發展出衍生的派別,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方法派(method acting),它透過感官記憶訓練和情感記憶訓練等方法來使演員更加貼近角色,而這種方法也是爭議較大的,因為情感進入一個角色往往太投入而無法齣戲,導致演員情緒失控、抑鬱,甚至自殺等悲劇發生。例如,在《黑暗騎士》中表演”小丑“的西斯萊傑,因為長期無法走出角色的陰影,服藥過量而亡,未能獲得奧斯卡追授給他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原以為只是搞笑橋段,長大才知道滿滿的都是逼格

馬龍白蘭度就是方法派的代表

原以為只是搞笑橋段,長大才知道滿滿的都是逼格

永遠的小丑:希斯萊傑

《演員的自我修養》講的的什麼呢,他以一個剛剛辭職參加演藝培訓班的初學者寫課程日記的形式,比較生動的描述了怎樣才是表演,並虛構了表演課作業和同學的表現,告訴愛好者該用怎樣的心態和方式練習表演、怎樣才是好的表演。

那麼問題來了,星爺究竟看過這本書嗎?

原以為只是搞笑橋段,長大才知道滿滿的都是逼格

星爺在訪談中自爆

星爺,一直以為你是在致敬大師,原來你也在裝逼啊!

電影與傳奇,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