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當然是神聖的,但它們往往不只屬於我們

我們的身體當然是神聖的,但它們往往不只屬於我們

今天推薦的書是愛爾蘭作家希內德·格利森的《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

介於文學隨筆與社會學之間的書寫,浪漫而嚴謹,溫柔且堅定,格利森展現出她身兼作家、說書人與詩人的神奇魅力。

希內德·格利森在少女時代便罹患單關節炎,成年後又患上白血病,在病痛中度過了大部分青春歲月。為了尋求康復的希望,她曾到聖地盧爾德的聖泉中沐浴,卻遭遇了信仰的幻滅。

她開始轉向內心,探索自己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喜悅——墜入愛河,成為母親。於是她又將目光轉向身體之外,開始鑽研歷史、藝術、文學以及音樂,開始書寫女性身體的親密體驗,從疾病中重生 在侷限中尋找希望。

在個人經歷與社會、歷史、文化的交匯中,格利森如解剖身體般一一審視骨骼、頭髮、血液、子宮之於女性的意義,探討深受愛爾蘭宗教傳統和父權思想影響下的當代女性,要如何在身體病痛、養育子女、身體自主、藝術創作之間尋求平衡。

人可以患病,但不能成為疾病:

這是一個超越病痛抵達藝術永恆的生命故事,

這是一場重新定義自我、救贖自我的療愈之旅。

無論是病痛還是心碎,我們都生活同一張皮囊下,知曉它的脆弱,體味它的真實,爭奪它的主權。

我們打造出自己多重的身體,如俄羅斯套娃一般,

但我們應該保留哪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版本?

透過這些文字,我們既可觀望到一位女性充滿苦難與幸福的豐富人生,也可透過社會觀察家的智慧之眼,剖析女性身體在文化與社會中遭受的誤解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