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所言科技至少落後現代二十年,難稱經典

《流浪地球》所言科技至少落後現代二十年,難稱經典

賀歲大片《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以來大火,全球票房已過40億,位居國產影片次席,直逼《戰狼二》的50億。

票房雖然不能說是影片價值的全部,但是也是極重要的指標。特別是對商業電影來說,更是如此。

但是,作為一部科幻片就不同了——這是《流浪地球》的最重要標籤。

如果從這個角度進行評價,《流浪地球》還不能稱為經典——除了構思比較宏大之外,科幻片最重要的本質,即對科技發展的未來構想,存在很大不足。

《流浪地球》所言科技至少落後現代二十年,難稱經典

首先是全面落後的生活細節。比如顯示器的落後,比如衣著的簡陋,比如自動駕駛技術居然都沒有,還有發動機居然還在使用燃料推進,而不是目前進步很大的可控核聚變。能源的匱乏居然也沒有解決。還有交通工具居然是汽車,飛機的款式比現在的都不如,槍支還是二戰時期的。諸如此類,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這種種對當代前沿技術視而不見的細節,表明作者對當代科技的發展缺乏瞭解。

其次是充斥銀幕的鋼鐵構造。特殊材料的大量使用應該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必然,但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居然全部是粗笨的鋼鐵構造。讓人實在無語。

第三是自相矛盾的科技推斷。電影上說,地球停止自轉後,海平面上升了幾百米。但是上海居然還沒有被淹沒。另外,主人公在空間站外行走時,居然不是失重狀態,居然表現得極其吃力。

《流浪地球》所言科技至少落後現代二十年,難稱經典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對科技的未來發展缺乏合乎邏輯的想像,細節更缺乏創意,對一部號稱科幻的大片來說,這實在是無法遮掩的硬傷,看著玩玩可以,但實在難以稱道。

劉慈欣作為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其小說水平居然只如此,中國科幻小說之路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