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孩子們害怕莫須有的野獸,到頭來真正的‘野獸’卻是在人性中潛伏著的獸性。”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作為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的重要作品《蠅王》,甫一面世,就轟動了英國文壇,被譽為英國現當代文學的典範,被列入英美校園文學課的必讀文章。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蠅王》是一首現代道德的寓言,戈爾丁善於將神話、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象徵主義意象融於其作品中,因此,這部作品非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落伍過時,反而是對於作品誕生六十餘年後的今天的我們,依舊有著很多的啟迪。

今天我只想談談——

未成年人身上的“惡”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蠅王》這篇小說講述了在虛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架疏散孩子們的飛機從英國本土飛向南方,被不幸擊落後,這群6~12歲的男孩子們流落到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珊瑚島上掙扎求生的故事。

起初,他們尚能和睦相處,甚至還透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了一個叫拉爾夫的男孩做首領,決定以生火求救為主要任務。但後來,人性的惡不斷膨脹,以傑克為首的武力派以打獵吃肉的誘惑,奪取了統領權,象徵著人性中的“惡”漸漸壓制住了理性。終於在無意識地殺死了代表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西蒙,和象徵科學與理性的佩奇之後,傑克泯滅了最後一絲人性,為追殺拉爾夫而不惜燒燬了整座海島。

這令人不禁聯想到近些年來,一些引起廣泛關注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人性的“惡之花”開得妖豔又恣意,令人觀之後脊發涼!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例如,2018年廣西13歲小學六年級女孩因嫉妒同學比自己好看、成績更好,就將其騙至自己家中殺人並碎屍。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2018年12月湖南12歲男童因不滿母親管教而弒母,連砍20餘刀,後被警察捉到時居然還面帶微笑。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去年10月大連13歲男孩蔡某某將10歲女童誘騙至家中,遭強烈反抗後便殘忍地連捅七刀,後拋屍小區附近灌木叢中。他甚至若無其事地出現在拋屍現場,還在同學群裡炫耀!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當然,國外也不乏這樣的“小惡魔”——日本有個14歲男孩殺害12歲男童,因其未成年被免於死刑,兇手將犯罪過程寫成書出版,堂而皇之地賺取版稅,大吃特吃“人血饅頭”。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美國也有個10歲女孩兒因為嫌吵鬧,將僅6個月大的嬰兒摔在地上,並不停踩踏其頭部,最終致其死亡。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未成年人多是單純可愛的,或無邪孱弱的。然而,

某些未成年人或許是天生具有撒旦的基因,在適合這基因的土壤裡得以發芽、滋長後,他們的惡行肆無忌憚,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美國犯罪學家迪魯里奧,在1995年曾將未成年犯罪者稱為“

人類社會的'超級掠食者'

”,因為“這些孩子對人命毫無敬意,對未來毫無概念,他們是石頭般冷酷的掠食者”,“不以被捕為恥,也不以入獄為苦”,“只要他們年輕有精力,就會‘自然’地謀殺、強姦、搶劫、襲擊、盜竊、交易毒品,並且樂在其中”。

荀子說“

人性本惡

”。文明社會的運轉,依靠的是人們共同遵守的道德、習俗、法律等,它們合力將人類的邪惡本性抑制住。可是

文明依舊是十分脆弱的,稍有縫隙,惡之花便會伺機綻放

戈爾丁曾說:

“一個孩子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併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即便是成年人,在被法律法規嚴厲約束的情況下,仍有人不斷地走上犯罪的道路;那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面對的誘惑難道就比成年人少嗎?

事實上,非但沒有更少,反而還因為是網路原住民,獲得可效仿的惡念、惡行、惡習更加輕而易舉,而呈指數級增長的態勢。

人性的“惡之花”正綻放呵:《蠅王》給我們的啟迪

此外,因為一般孩子的天真與孱弱,更加襯托得這種“惡”之可怕!讓我們來看看,本想告訴大夥,他們所懼怕的“野獸”其實只是一個跳傘失敗的飛行員遺骸的西蒙,是怎樣被別的孩子當成野獸活活打死的吧——

西蒙大聲地叫喊著,山上有個死人。

“殺野獸喲!割喉嚨喲!放它血喲!幹掉它喲!”木棒一條條地揍下去,孩子們重新圍成一個圈圈,從他們的嘴發出嘎吱嘎吱咬嚼的聲音和尖叫聲。

“野獸”手臂交迭地護著面孔,在圈子當中雙膝著地。

乘著電閃雷鳴的巨響,“它”大叫大嚷山上有個死屍。

“野獸”掙扎著朝前,衝破了包圍圈,從筆直的岩石邊緣摔倒在下面靠近海水的沙灘上。

人群立刻緊緊追隨著他,他們從岩石上湧下去,跳到“野獸”身上,叫著、打著、咬著、撕著。

沒有話語、也沒有動作,只有牙齒和爪子在撕扯。

然後烏雲分開了,象瀑布似的下起了傾盆大雨,雨水從山頂上濺下來,樹上的青枝綠葉被雨水打落下來;雨水傾瀉到沙灘上正在打鬧的孩子們身上,就象是冷水淋浴。

不一會兒那群孩子向四處逃去,一個個人影踉踉蹌蹌地跑開去。

只有那“野獸”離海邊幾碼遠,靜靜地躺在那兒。

“野獸”在灰白的海灘上蜷縮成一團,血跡慢慢地滲透開去。

這就是活生生的“人吃人”啊!

雖然在最後,拉爾夫在被追逐得走投無路時被海軍軍官所救,給這個悲劇故事一個看似不那麼悲慘的結局,但

這個戛然而止並不代表著“人性惡”就此偃旗息鼓

,因為前來拯救他們的是軍艦啊,軍艦所代表的戰爭不正是人類社會中最大的“惡”麼?!

作者簡介:

伊夷以憶,一個愛閱讀、愛思考的教育從業者。願我的文字能激盪起你思想的漣漪。

所有插圖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