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體驗”與“暢”

“高峰體驗”與“暢”

“高峰體驗”與“暢”

亞夫

當下,無論是哪個行業、產業,言必談“體驗”。 馬斯洛的“高峰體驗”與奇克森特米哈伊的“暢”是從心理學的視野談“體驗”的極致狀態的。

高峰體驗是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創造的一個名詞,是指人們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基本需要獲得滿足後,達到自我實現時所感受到的短暫的、豁達的、極樂的體驗,是一種趨於頂峰、超越時空、超越自我的滿足與完美體驗。在高峰體驗時,人會產生一種存在認知,這與一般的認知不同,這種體驗彷彿與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時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無我的狀態。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人,即處於需要金字塔的頂層的人,更可能發生高峰體驗。

因為達到這個階段的人有一種個人發展的需要,他們不會像我們大多數人受焦慮的折磨,對現實進行曲解,這使得他們能更清楚地評判他人和環境。他們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領域,如科學、藝術甚至是社會服務行業表現優秀。自我實現的人並非完美無缺,只是他們沒有許多人為阻礙自己實現潛能的障礙。

高峰體驗不能透過個人的意願而發生,但卻有可能透過安排自己周圍的環境提高它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獨處可能是一個有益的影響因素。這也是我們在商業世界裡面能夠嘗試做到的,即創造人能夠實現高峰體驗的環境、場景,如現在的禪修、冥想等等。也是我們做產品規劃與設計,特別是文旅產業、商業綜合體規劃與設計應該追求的一個出發點。

“高峰體驗”與“暢”

高峰體驗與最佳狀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高峰體驗就是最佳狀態本身。馬斯洛在很多地方論述了高峰體驗。他認為,高峰體驗是一種強烈的同一性體驗。

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有一種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加整合(統一、完整、渾然一體)的自我感覺。他們更少分裂或者分離,更少自己與自己作戰,對自己更加心平氣和,體驗的我與觀察的我之間更加一致,目標更加集中,更加協調有機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組織起來,非常良好地運作,具有更加有效的協同作用,更少有內在的摩擦,等等。仔細地想一想:“分裂”、“分離”、“自己與自己作戰”、“內在的摩擦”等是不是我們常常體會到內心的矛盾狀況呢?與高峰體驗相比,我們對這些狀況顯然是更加熟悉。

我們現在說的“糾結”、“擰巴”就與這種體驗是相反的狀態。

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更加純粹地成為他自己時,他就更能夠與世界、與以前非我的東西融和。例如,摯愛者雙方更加親密地融為一體,而不再是兩個人;‘我與你’的一元關係更具可能性;創造者與他的產品合二而一;母親與她的孩子合為一體;藝術觀賞者化為音樂、繪畫、舞蹈,而音樂、舞蹈、繪畫,也就變成了他;這就是說,對於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滿的獲得,本身就是對於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時,個體達到一種相對忘我的境界。”

而這種“同一性”,這種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其前提就是要求個人處於“沉浸式”體驗的環境或場景中,而不是遊離的、淺表的體驗。

美國的登月者米歇爾,在阿波羅登月倉中,從宇宙中遙望美麗的地球而獲得高峰體驗,剎那間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義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後有一種層次,人類的追求必須提升到全球的資源共享,世界才會是可持續的”,米歇爾重返地球后,放棄了太空生涯,投身於環境與生態的運動。

“高峰體驗”與“暢”

更具場景感的是精神分析學派的賈曉明說過的一個關於自身經歷的故事:“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地忙碌,生活像亂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順,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風景區遊玩,我去了。當他們興致勃勃地爬山的時候,我就坐在山腳下一片樹林中等待。我放鬆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陽光從林間葉縫裡灑下來,我長久的凝視著身邊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身體變得很輕,像浮在空氣中,內心深處有一種湧動,我開始分不清它是一種喜悅還是一種痛苦,但後來,我有了一種很強的滿足感,內心似乎聽到一種召喚,有了一種使命感,生命的意義一下變得清晰可見,疲憊和煩惱一剎間蒸發了,我又變得生氣勃勃。在以後的生活與事業中,我充滿了靈性,直覺和獻身精神。”

被譽為“民國第一女作家”的陳衡哲在六七歲的時候曾經有過類似的高峰體驗:第一次是和婢女去菜園收衣服,忽然目睹了一大群烏鴉從天而降,落在附近一棵巨大的樹上。足有上千只的烏鴉,就那麼突如其來地神奇出現,秋末冬初的枯樹枝上剎那間佈滿了移動的小黑點,這一幕給了陳衡哲巨大的震驚,以至於“暮色四合的時候”仍“捨不得離開菜園”。另一次是隨父親到鄉下掃墓,兩人乘坐一艘小船在河道中緩慢行走-對於久居城市的陳衡哲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兩岸的景色變換著,竹林水田的鄉野景象讓頑皮好動的陳衡哲一下安靜下來,父親感到很奇怪,但陳衡哲是被自然的神奇驚呆了:“我覺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真狀態那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跟我此前的生活又那麼不同!我完全被迷住了……” 面對自然的美景,每個人都會生髮無數的感慨,但是能夠由此激發對個體生命的某種頓悟並不容易。正因為聽命於內心深處這種朦朧而強烈的訴求,陳衡哲一直拒絕父母和家族的某些意志安排,努力選擇並計劃著自己的人生之路,這使得她越來越果斷,堅定,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從而突破女性的性別障礙,實現了那個時代難得的自我價值。

總的來說,沉浸在美當中的人容易獲得這樣的高峰體驗。除了美景,好的電影,書籍,繪畫,音樂,戲劇,歌劇等藝術以及對某個領域深入極致的追求和探索都容易帶來這樣的體驗。 高峰體驗和實現自我價值相輔相成,高峰體驗促進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現又促進高峰體驗的再現。 這種神秘的體驗超越了感性和理性,是自然宇宙與人之間的一種奇妙契合和共鳴,是天人之間的連線和融合。它讓人迴歸真實的自我狀態,並超越凡塵俗事,追求生命的極致狀態。

“高峰體驗”與“暢”

“暢”是美國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的概念,是指在工作和休閒時產生的一種最佳體驗,類似於馬斯洛提出的“高峰體驗”。人在進入自我實現狀態時所感受到的一種極度興奮的喜悅心情。這種感受不常出現,但又是多數人不曾有過的。它不僅出現在科學和文藝的創作活動中,而且也能在日常活動和平凡的勞動中出現。“”

奇克森特米哈伊認為,當一項活動或任務既不太難(那將導致壓力)也不是特別容易的時候,人們往往能夠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只有當活動所帶來的挑戰與參與者的自身技能水平大體平衡的時候,他才會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在這種“暢”的狀態中,人們全神貫注於他正在做的事情,他忘記了時間和自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充滿了信心。

“暢”只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才會出現,而且,當它出現的時候,總是有某種規則使得人們集中精力去從事活動,而不是被私心雜念所困擾。“暢”在休閒研究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是與“娛樂”、“遊戲”並列的概念,有時又指一種情境。與中文的“陶醉”相似,但又不同,因為陶醉強調客體的影響,而“暢”強調主體自我的作用。這一點與馬斯洛的觀點是一致的,高峰體驗或“暢”的前提是必須有與內容同一的利於“沉浸式”體驗的環境或場景,體驗者不受任何雜念的干擾。

“暢”狀態並不只限於某種特定的自由時間或是娛樂活動中。凱利說道:“至少從理論上講,身心的努力或密切的交往過程都會產生‘社會性暢’。”“暢”具有許多遊戲的特徵並且正如赫伊津哈所理解的那樣,遊戲精神和“暢”狀態一直都是透過廣泛的人類行為而體現出來的。在遊戲和“暢”中,我們發現了薩頓·史密斯在對遊戲加以界定時所區分出來的一些要素:“~~·所出現的新的情感、認知和行為導致了感情、意志和思想的變化。在遊戲中,目的是次要的,遊戲本身才是重要的。”

關於源自體驗的另一個思想是休閒的專業化。也就是說,當人們追求某種特定的休閒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越來越瞭解這種活動,培養起更多的興趣和美學鑑賞力,並將這種活動視為它自己的目的。

“高峰體驗”與“暢”

“暢”和專業化理論都假定,人們越是投入自己喜愛的活動就越能培養起專業技能和審美情趣。斯密斯說:學習和對活動的投入是我們快樂的源泉。他從生物學和進化論的角度認為,將會思想的人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的特徵是:

人可以從他自己的思想中發現樂趣。所以,他認為那些可以從思想中發現樂趣的活動是最好的,因為它們是人類快樂的真正源泉。娛樂體驗、審美體驗、避世體驗中都包含教育體驗。

“由於這種簡單的區分,我們能夠發現,在娛樂活動中有一種比現存的劃分標準更為基本的模式~~~休閒活動中,或是任何一種人們用來求取快樂的活動過程,都是從單純的感覺到成熟的理性,由此反映出一個由動物行為到人類行為的不同範圍來。”

有人總結了普通人從類似於下列的活動中比較容易獲得高峰體驗:

1。極限運動跳傘,翼裝飛行,滑雪,賽車等等,那種被迫意識全神貫注高度集中,一個失誤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2。沒有生命危險但高難度的藝術運動,盲擰魔方突破世界紀錄,轉筆學習過程中超常發揮,玩音遊超常發揮破紀錄等等。 當時意識高度集中,事後解鎖成就,大腦反饋多巴胺。

3。體育競技,電子競技在競技過程一波操作超水平發揮,感覺自己很強。

4。大型舞臺表演,大型比賽比如奧運會,運動員比賽過程就是高峰體驗,緊張興奮,被全世界看著,比賽時的高度集中以及比賽後拿到金牌的成就感榮譽感都是高峰體驗。

5。做愛,尤其是和喜歡的人做愛靈肉合一的感覺。

6。冥想,練的好的人會有高度清醒高度寧靜的大腦阿爾法波狀態。

7。被一些很好的影視作品以及音樂感動到震撼到心靈的感覺。

“高峰體驗”與“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