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劉備的“哭”

三國的歷史中,提到“哭”,大家一定會想到劉備。

為求武將,劉備為賞識的趙雲“執手垂淚”,不忍趙雲離去;

為求謀士,三顧茅廬得見諸葛亮,“涕淚沾袍”,盡顯誠意;

為求立業,魯肅討伐荊州時,“掩面大哭”,動情得讓魯肅無奈離去。

以至於有人調侃到,“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軍師聯盟》電視劇中曹操的“笑”

但說到曹操,大家心目中多浮現的是“奸詐的笑”。

實際上,曹操的一生中,也有很多次重要的“哭”,其次數並不亞於劉備。

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曹操。

那麼,曹操的“哭”是為了什麼呢?

是人之常情的釋放嗎?是真實情感的流露嗎?又反映出曹操怎樣的性格與品行?

01 曹操的五次“痛哭”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193年,為父報仇後見張邈之哭——“見邈,垂泣相對”。

張邈,陳留太守,年輕的時候以俠義聞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曹操和張邈脾性相投,關係要好。

曹操的父親在徐州蒙難後,他發誓要替父報仇,並率兵攻打徐州。

徐州鎮守的陶謙實力雄厚,曹操出征前,便將自己的家人託付與張邈,告訴他們如果自己遭遇不測,便投靠張邈。

誰知攻打徐州非常順利,當凱旋而歸之時,面對張邈,心中之情迸發,情不自禁痛哭流涕。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淯水之戰痛失愛將

197年,為淯水之戰陣亡將士之哭——“臨淯水,祠亡將士,歔欷流涕,眾皆感慟”。

曹操率軍進攻到淯水後,張繡畏於兵力,便投降於曹操。

誰知後來曹操羞辱張繡之妻,張繡極度憤懣,最終趁曹操軍中不備,突然反叛。

由於措手不及,淯水之戰中,為了保護曹操脫身,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數百名將士慘遭殺害。

當曹操再次討伐張繡時,行至淯水,回想昔日,淚流滿面。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官渡之戰形勢圖

204年,為敵人袁紹之哭——“親往袁紹墓下設祭,再拜而哭甚哀”。

袁紹,作為政治和軍事上最大的對手,一直是曹操的心中之患。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打敗於曹操,基本宣告袁紹勢力的終結。

袁紹回到冀州,平定了幾處叛亂後,突然發病而亡。

當曹操平定袁紹的老家後,特地前往袁紹的墓前,想起曾經年少與袁紹之友情,後來反目成仇,忍不住嚎啕大哭。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曹衝病亡

208年,為曹衝病亡之哭——“及亡,哀甚”。

曹操其實有很多兒子,對兒子們也非常關注和喜愛。

眾多兒子之中,曹衝一直是曹操的“掌上明珠”。

從“曹衝稱象”的典故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曹操深愛曹衝的聰穎和智慧,後來曹操一度有將他培養成繼承人的意思。

無奈天妒英才,曹衝十三歲時突患惡疾,早早逝去。

愛子的夭折,曹操極度悲傷,時常掩面痛哭。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影視劇中荀攸的形象

214年,為荀攸去世之哭——“太祖言則流涕”。

荀攸,是曹操的重要謀士,擅長靈活多變的戰術與策略。

曹操對荀攸的才學與品質非常賞識,在平日裡經常誇讚荀攸。

誰知,在曹操伐吳的途中,荀攸不幸去世。

失去這樣有才的謀士,曹操非常痛心,每每提到,便哭泣不止。

五次“痛哭”,貫穿曹操的青年、到中年,最後到老年。

“哭”的時間在變,場景在變,不變的又是什麼呢?

02 “哭”後的情感透視:真情還是假意?

心理學認為,悲哀是失去所熱愛和期待的事物之幻滅,所產生的情緒體驗。

而由悲哀所帶來的緊張釋放,便產生了哭泣。

曹操這五次“痛哭”,若按照事件緣由進行區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其一,為親人而哭。

比如,曹操為父報仇後,見到張邈,突然失聲痛哭。

可以想象,曹操當時抱著必死之心討伐徐州,當鎩羽而歸時,見到友人、見到親人,必然百感交集。

由於父親之死,是曹操長期壓抑在胸中的“巨石”,此時終於得以落下。

這淚水,便是釋然之淚、宣洩之淚。

又如,當愛子曹衝病逝,喪子之痛讓曹操久久不能釋懷。

當時,算算時間,曹操已經年過半百,看到自己最珍視的兒子去世,心中一定是極度悲傷的。

這淚水,是慈父之淚,包含著對孩子的深切之愛。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其二,為下屬而哭。

比如,面對淯水之戰,曹操可以說心中是極度內疚的。

畢竟張繡反叛之因,是有曹操自己而起。

就因為曹操一時的放縱,導致數百將士陣亡。

當二次到達淯水之時,愧疚湧上心頭。

這淚水,是悔恨之淚,更是對陣亡將士們的敬重之淚。

再比如,愛才惜才的曹操,得知荀攸在行軍途中病亡後,同樣悲傷萬分。

曹操就曾讚賞荀攸,“荀公達,人之師表也”。

當再回想起荀攸往日的忠心耿耿、智慧謀才之時,哭聲便應情而下。

這淚水,是惋惜之淚,也是痛心之淚。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其三,為對手而哭。

也許大家很奇怪,袁紹,作為曹操的對手,為何還要為之哭泣?

我想,也許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袁紹其實也是曹操小時候的玩伴,少年時光的友誼還是值得去回味的,只是無奈於往後各自步入政壇,步入成人的世界。

另一方面,也是曹操心中的“仁”,除了在袁紹墓碑前哭泣,其實曹操還慰問了袁紹的妻子及家人,為他們送去衣服綢緞。

這淚水,是仁義之淚,也是惻隱之淚。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從上述對曹操五次“痛哭”的梳理中,不難看出,曹操的“哭”足以讓我們窺探到其內心的多變。

透過曹操的“哭”,可以看到其情感之豐盈。

看起來高高在上的一代梟雄,實際上他的情感也有極為人性化的一面。

為親情的哀痛、為友情的悲傷,人之常情在曹操的身上其實都能夠尋找到影子。

透過曹操的“哭”,可以看到其情感之真摯。

有的人會認為,曹操的“哭”作秀成分多一些。

但我認為,他的五次“痛哭”都是發自肺腑、發自內心的。

無論是將士戰死,還是謀士病亡,曹操對於人才是極為珍視的。

其實,不僅僅是荀攸,當典韋、郭嘉、鮑信等人才去世之時,曹操的悲傷都是痛徹心扉。

除了為他們而“哭”,哭泣之後,曹操也透過多種方式,撫卹他們的家屬,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他的真實情感。

透過曹操的“哭”,可以看到其情感之複雜。

自古帝王哭泣的情況其實大同小異,無非是追憶故人、痛惜下屬,曹操不同的則是常為敵人而哭。

為對手、為敵人而哭,一方面透漏出曹操對敵人才華之認可,另一方面也反襯出自己內心之強大。

我想,這也是曹操性格中很獨特的一方面。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03 人性的另一面:曹操的“良善”

也許,我們印象中的曹操,總是生性多疑、陰險狡詐、驕傲自負。

但我想,這些看似主流的“標籤”,實則掩蓋了曹操人性中隱藏的那一縷微光——“良善”。

善於惡、好與壞、奸與雄,都不是絕對的。

在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政局動盪、民不聊生,湧現出一批批英雄豪傑和時代人物。

曹操只是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他的虛偽、嫉妒、猜忌、無義,或許是人性中主要的那一面。

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抹去曹操的另一面中的“良善”。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正如前文所述,曹操的五次“痛哭”,為親人、為下屬、為對手,但淚水中飽含的真誠、悲傷是顯而易見的。

曹操的“哭”並不是作秀。

他的“良善”,藏在感恩之心中。

對於他的江山事業,做出貢獻的謀士、將士、官員,其實曹操的內心都是感激和認可的。

戎馬生涯,使得曹操明白,良才難尋。

比如,當曹操逃離華容道時,就曾捶胸感嘆,如果郭嘉在的話一定不會有如此失誤!

他的“良善”,藏在血脈之情中。

為父報仇之事,不可否認的是,曹操血洗徐州,濫殺無辜,是不仁不義的。

但僅僅就將全家託付一事而看,曹操對於自己的血脈親人,還是有著濃濃的情感。

他的“良善”,也藏在矛盾之變中。

曹操的性格與品行,是充滿矛盾的。

他既是治世的能臣,又是亂世的奸雄。

一生中,他經歷過無數人的逝去,或是哀傷、或是惋惜、或是痛苦。

但“哭”過之後,曹操依然要繼續前行,繼續在亂世中當好自己的帝王。

讀懂曹操的五次“痛哭”,才能窺探一代梟雄人性的另一面

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

縱觀曹操一生中的五次“痛哭”,雖然面對的事件不同,但從中還是能窺見某些共通之處。

似乎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感,而這種孤獨感,或許就是他人性中最柔軟的那一面。

即便是體現在曹操,這一代梟雄身上,仍令人動容。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本文由“封塵記”原創釋出。

聊文學,談詩詞,敘歷史,

一起發現點滴美好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