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最近很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掀起熱議,想必很多朋友都看過了,劇中人物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和人物命運讓大眾唏噓不已,引發了很多對於劇中人物個性特點,犯罪動機的討論。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但原著《壞小孩》,和展現在電視劇中的人物設定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劇中的三個孩子,其實都沒有實際殺人,所有的殺人行為都是張東昇所為,或者是意外。但原著中可是每個孩子都參與了直接殺人。之所以叫“壞小孩”是更赤裸裸的揭示了我們眼中應該善良天真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朱朝陽:

劇中的朱朝陽是個學霸人設,跟著離婚的母親一起生活,懂事,內向,有禮貌,學習好,沒什麼朋友。在乎親情,心疼媽媽,也想要透過學習好多被爸爸重視,一直稱呼父親妻子王瑤阿姨,稱呼其孩子為妹妹。

書中的朱朝陽學習好,孤僻。因父母離異一直稱呼爸爸的妻子為“大婊子”,稱他們的孩子為“小婊子”,並且是直接將朱晶晶推下樓致死的直接兇手。是謀劃殺死親生父親和其妻子的幕後黑手。並且為了繼承遺產揹著所有人來到墓地將其父屍體故意外露而引發村民報案,第一時間掌握其父遺產分配的主動權。

劇中的朱朝陽是一個不想惹事生非的好學生人設,是因為偶爾錄到張東昇殺人過程而一步步被迫走上參與犯罪的道路。而文中的朱朝陽是一個少年版的張東昇第一次殺人是通過錄像裡看到張東昇推下岳父母,他模仿從6樓推下妹妹致死。第二次殺人是模仿張東昇用氰化鈉毒死妻子並且製造不在場證明,而逼迫張東昇協助犯罪,並且讓丁浩(劇中嚴良)和月普(劇中普普)來直接殺人。

劇中有幾次鏡頭是朱朝陽在寫日記,但並沒有公佈內容。書中最後的破案全部依照了這本偽造的日記來展開,朱朝陽口中最好的兩個朋友其實都是他犯罪過程中的棋子,一開始他就推斷根據事態的發展丁浩和月普最後都會死,而在日記中將所有罪行都推到了這兩個朋友身上,自己以一種害怕糾結的姿態存在。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月普:

劇中的普普甜美可愛,為了救弟弟而不惜逃出福利院,用犯罪證據去勒索三十萬也是為了救身患白血病的弟弟,所有的作法都合情合理,讓不少觀眾可憐這個孩子的懂事和遭遇。

書中的普普冷漠惡毒,只懷念已經被槍斃的父親,認為母親和弟弟被殺是活該。在少年宮欺負朱晶晶的時候出主意讓丁浩將陰毛拔下來塞進朱晶晶嘴裡來噁心她,這是一個九歲女孩想出來的陰損招數,可見其內心的黑暗。

在朱朝陽計劃殺父親和王瑤時候也是普普出手操作,騙取朱廣平的信任將其毒死,並且用針管注射的方式將氰化鈉扎入王瑤脖頸中。作案時的冷漠和狠毒並非電視裡展現的楚楚可憐的模樣。

因為長期沒有得到過愛,書中的普普對朱朝陽有依賴和愛慕之情,三個孩子不僅僅是電視劇裡的純潔的哥妹關係,所以才會不惜殺人來支援朱朝陽的犯罪動機。而月普這個月光普照的名字恰恰和朝陽是一對。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丁浩:

丁浩(劇中嚴良)在劇中是一個講義氣,有主見,也有善心的人設,是三個人中的領導者。但在文中丁浩其實是三個人中最天真和不算惡毒的簡單少年。衝動,愛打架,愛玩電腦遊戲,但對於勒索,殺人等都屬於協同犯,他本身沒有過殺人的動機,而且有過報警的想法。

他是文中最無辜的一個,父母雙亡不想普普在福利院受欺負而出走,被捲入案件中成為一顆棋子,被最好的朋友朱朝陽一步步設計而最後丟了命。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劇中的張東昇,朱廣平這些大人們,各有各的無奈,但又不失人性,讓人恨不起來。但文中的這些成人的性格描寫也遠遠比劇中尖銳露骨,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殺父殺妻,不認親生兒子,毆打前妻等行為讓讀者感慨人性之惡遠非人們能想象的程度。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壞小孩》讓我們不能不正視,我們身邊這些祖國的未來,初升的朝陽,是不是真的如家長和學校眼中看到的那樣天真,誠實,有愛心。

結論恐怕是否定的,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青少年犯罪等,都能揭示出:小孩不會撒謊是錯誤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有待質疑的。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經歷了什麼樣的生活,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得到了多少愛和埋藏了多少恨都是他人格塑造的基礎。

文中多次提到朱朝陽清楚14歲以下犯刑事案件不承擔法律責任,未成年人違法頂多少管所等內容,所以敢於鋌而走險。這也是提醒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應該有法制教育,更應該加強的是道德教育。知法而利用法律去犯罪才是更可怕的。

教會孩子敬畏生命是最基本的人性底線,比如電影《少年的你》中富家女魏萊面對警察的質問,回答的是:她死了多好啊,她死了她媽就能拿到那麼多賠償,等著她長大掙錢多少年才能掙到這麼多錢。這樣的話在青少年中其實並不少見,當今社會對孩子的道德教育缺乏對於生命起碼的尊重。家庭條件差距過大也會讓所謂的”強者“欺凌”弱者“。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防止青少年犯罪應該從幾個方面展開:

1。家庭防禦。

原生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道德觀念和行為規範都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單親家庭,留守家庭,更該重視孩子的身心教育,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與關心,以防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2。學校教育。

孩子從3歲上幼兒園開始就進入了一個小社會,一直到大學畢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學校應該首先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而不是將學習放在首位。只有一個有良知的人,才能長大造福社會,而不是培養只有成績,沒有人性的”惡魔“。

3。社會督導。

社會應倡導符合當代特色的價值觀。並且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減少校園霸陵事件的發生。採取有效措施制止”黃,賭,毒“進入青少年的生活,是社會相關部門和所有公民的責任。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孩子“可善,可惡,是善是惡,要看他得到過什麼,而回饋了什麼。

半糖ECHO歡迎您留言討論關於親情,愛情,友情,親子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