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06 戰國BBKing張儀(上)

鬼谷弟子入亂世,君臣皆為盤中子。

東方六國團復散,翻手為雲覆手雨。

大破合縱六國憂,連橫即成鬼神愁。

巧舌如簧唯蘇張,一生只把富貴求。

上一篇我們說蘇秦憑藉一張好嘴在戰國大搞合縱,攪動時局,一時間風頭無兩。其實他還有位同門是兄弟張儀,張儀的嘴相比蘇秦更是不遑多讓。蘇秦評價張儀:“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幸吾先用”,更是認為當時只有張儀能夠在秦國掌握大權。張儀和蘇秦開創了戰國縱橫家先河,也是其中的宗師級人物。

縱觀戰國縱橫家取得的成就和外交表現,張儀只有在最初陷入蘇秦計謀,從此之後再無敵手,在秦、魏、楚與公孫衍、陳軫的較量中完勝。我們今天就看看這位戰國BBKing如何用一張嘴把合縱忽悠成連橫了,把楚懷王好好的智商忽悠瘸了,把曾經的霸主魏國忽悠成小跟班了。

張儀恩威並施、狡詐異常、連哄帶騙大破六國合縱,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在張儀身上沒有春秋戰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禮義廉恥,只有實用主義的不擇手段。他是楚國、魏國的蛀蟲、奸賊、賣國賊,也是秦國臥底各國、為秦國爭取最好國際環境的大功臣。

今天不評價他的品德,就看看他是如何巧舌如簧地用與蘇秦完全相反的理論瓦解六國合縱。

魏國真是人傑地靈,戰國時期魏國國籍或有魏國履歷的人才強大得讓人窒息,例如吳起、商鞅、張儀、范雎等,可惜魏國國君不能識人,否則一統天下也未可知。張儀是魏國人,與蘇秦一起跟隨鬼谷先生學習遊說之術,並讓當時的學霸蘇秦自愧不如。縱觀蘇秦的職業生涯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1、 谷鬼求學,窮困潦倒,楚國遇辱。

2、 蘇秦相助,秦國發跡,同門互助。

3、 臥底魏國,瓦解合縱,六國難合。

4、 巧舌如簧,戲耍楚國,大破合縱。

5、 遊說列國,威逼利誘,東西連橫。

6、 在秦失勢,黯然退出,竟得善終。

(一)求職路艱辛,楚國遇羞辱

張儀在鬼谷學院畢業後和蘇秦一樣周遊列國,不出意料,和蘇秦遭遇一樣的情況下,各種不順,喝水塞牙,放屁都能砸腳後跟。

他在楚國待過一段時間,有一次受邀參加楚國國相的酒宴,期間楚相丟了一塊玉璧,門客都懷疑是張儀偷的,“張儀貧窮,還沒有好的品德,偷國相玉璧的人一定是他”,果然,窮是原罪。於是,眾人一起抓住張儀打了幾百板子,逼他承認偷玉璧,但是張儀威武不能屈,寧死不承認,現場的人只好放了他。

回家之後,她的妻子悲傷地說:你如果不讀書不遊說,又怎麼會受到這樣的侮辱呢。

張儀說:你看下我的舌頭還在不?

妻子被突如其來的問話逗樂了,笑著說:舌頭在呢。

張儀回答:那就足夠了。

張儀是真漢子,沒做的事絕不承認,對自己的本事也是絕對自信,自信可以靠一張嘴翻盤。

(二)受激勵,張儀入秦;暗相助,同門情深

蘇秦已是趙國國相,在大力推行六國合縱。這時秦國公孫衍攻擊魏國,殺敵四萬人,並揚言向東進攻趙國,蘇秦擔心合縱萌芽被消滅,於是決定用激將法刺激張儀去秦國。

他找人暗中勸說張儀:你當初與蘇秦一起求學,是鐵哥們,他現在已經在趙國當了大官,你為什麼不去投奔他呢。

於是,蘇秦前往趙國投奔蘇秦,期望能得到幫助,但是遞上名帖之後卻一直沒有被蘇秦接見,原來蘇秦早告訴門人不要替張儀通報,同時又設法不讓張儀離開。就這麼過了幾天才見張儀,並且讓他坐在堂下,拿僕人侍女吃的食物招待他,並責備說:憑你的本事,居然讓自己受到如此大的屈辱,當年咱倆說好有福同享,你是覺得我不能使你榮華富貴嗎?你不值得我收留。

蘇秦此時心中一萬頭非洲大草原奔騰而過,好你個蘇秦,我來投奔你,你不看兄弟情分也就算了,居然仗勢如此侮辱我。你不是依仗趙國嗎,那我就扳倒你的靠山。經過一番分析,覺得能教訓趙國和蘇秦的只有強大的秦國了,決定投奔秦國去遊說秦惠王。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張儀窮的連去秦國的車馬都沒有,在客店一籌莫展。

張儀走後,蘇秦告訴自己的門客說:張儀是這天下最厲害的賢才,我比不上他,今天的處境不同,只是我僥倖率先被重用了而已。現在我需要一個人去秦國穩定局勢,除了張儀沒有人能夠掌握秦國的大權。然而張儀長期貧困,沒有進身求見的資本。我擔心他滿足於一些小的利益而不能成就大業,故意把他找來羞辱了一番,其實是想刺激他的鬥志。你替我暗地裡支援他去秦國吧。於是讓人帶著車馬金銀偷偷跟隨張儀,與他同住一個客店,逐漸找機會接近他。熟絡之後表示非常器重張儀,願意資助他去秦國,凡張儀需要的全都供給。張儀果然用才華打動秦惠王,被任用為客卿,一起制定攻打東方六國的謀略。

此時,蘇秦的門客準備離開,張儀說:我依賴你才能有顯貴的今天,正要報答你的恩德,為什麼就要離開呢?

門客說:其實瞭解你的不是我,而是蘇秦先生,蘇先生憂慮秦國攻擊趙國導致合縱失敗,認為只有你才能獲取秦國的權利,所以故意激怒你,並讓我暗地裡相助,這都是蘇先生的計謀啊。

張儀知道真相後感嘆地說:這些都在我學習的謀略中,我卻沒有發覺,我比不上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得到秦王重用,又怎麼能立刻謀求進攻趙國呢。請你幫我回去答謝蘇先生,只要蘇先生當權,我不敢對他的謀略有異議,而且,蘇先生在,我又能做什麼呢。

張儀成了秦國國相,於是寫信警告楚國國相:以前我陪你飲酒,並沒有偷你的玉璧,你卻揍了幾百鞭子,現在你就好好守衛你的國家吧,我要考慮偷盜你們的城池了。

(三)恩威並施,誘魏連橫

秦國採用司馬錯的建議攻取巴蜀,國土大大增加,人民更加富足,對東方六國日益輕視。張儀分析各國形勢後,認為魏國與秦國緊鄰,且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般,對受到秦國已成驚弓之鳥,是破壞南北合縱最好的突破口。

秦王派張儀、公子華攻取魏國蒲陽城,張儀建議秦王把蒲陽主動還給魏國,並讓公子繇去魏國做人質。這樣的事大大出乎魏惠王意料,居然還有這種“好事”。張儀對魏惠王說“秦國對魏國不薄,為了兩國以後的友誼,你們不能沒有一個像樣的回禮啊”。於是,魏國把上郡、少梁兩座城送給了秦國,以此感謝秦國的“好意”。

魏惠王這腦子真是一言難盡,被賣了還幫別人數錢。

張儀這事辦得讓秦王非常高興,秦國出兵征戰,死傷不少士兵獲取一座城,轉眼之間變成了兩座,還讓魏國充滿感激,這張儀果然高段位玩家啊。張儀順勢與秦王秘密商定,身在魏國心在秦,決定去魏國做臥底,反間瓦解合縱同盟。

張儀到魏國被任命為國相,鼓動魏國率先臣服秦國,為其他國家做個榜樣。遭到魏王果斷拒絕,於是秦國立刻攻打魏國,奪取兩座城,暗中與張儀呼應,並送張儀很多金銀財物。張儀覺得還沒有成功策反魏國,有些慚愧。

魏惠王去世後襄王即位,依然拒絕張儀的建議向秦國低頭。秦國再次攻打魏國,魏國再次戰敗。雖然蘇秦被殺,但是合縱聯盟並沒有消失,此時公孫衍(就是之前秦國的公孫衍,與張儀爭權失敗後來到了魏國)成功實現了韓、趙、魏、燕、齊五國合縱,意欲伐秦。然而合縱聯盟內部不團結,秦國打敗韓國軍隊,殺敵8萬,引起諸侯驚恐,魏國更是嚇破膽。

張儀趁機遊說魏王:魏國佔地不到千里,軍隊不超過30萬,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而且南邊與楚、西邊與韓,北邊與趙,東邊與齊交界,駐守邊界計程車兵就不能少於10萬。無論與哪個國家有問題都可能被四面攻打,這是四分五裂的形勢啊。各國合縱是為了透過這種方式保衛國家,維護自己的地位。主張合縱的人想使天下聯合為一體,堅定大家對同盟的信念。然而親兄弟還有互相爭奪家產的時候,更何況貌合神離的列國呢?依靠虛情假意來維持蘇秦留下的策略,明顯不可能成功。

如果您不依附秦國,秦兵就會出兵攻打魏國,並奪取衛國險要關隘,讓趙國不能南下救援,南北聯絡就會斷絕。南北聯絡一旦斷絕魏國想不遭遇危險都不可能。秦國一旦使韓國屈服,緊接著就會再次攻打魏國,而且韓國畏懼秦國定然會與秦國連為一體。到時候,魏國還沒來得及和談,就要國家滅亡了,這就是我擔心的事。為了大王考慮,不如臣服秦國,一旦秦、魏結成同盟,楚、韓一定不敢輕舉妄動,也就成不了魏國的禍患,您也可以高枕無憂,不用擔心國家危險了。

更何況,秦國想削弱的主要是楚國,能使楚國變弱的國家莫過於魏國了。楚國雖然頂著國土遼闊,人民富足的名聲,實際卻很虛弱。軍隊雖多,打仗卻總是逃跑,不能頑強作戰。如果出動魏軍南下攻楚,肯定能取得勝利。分割楚國使魏國得到好處,使楚國受損歸附秦國,就是把災禍轉移到楚國求得安全的策略。如果大王不聽我的建議現在行動,一旦等到秦國東征,即使想要歸附,恐怕也來不及了。

況且那些主張合縱的人大多都是慷慨激昂,說合縱的有天大的好處,其實沒人相信。他們就是希望說服一個國君實現自己封侯,所以才會不停地奔走呼號。君主欣賞他們的口才,被他們的說法迷惑,怎麼能不糊塗呢。我希望大王你謹慎地做決定。

魏襄王智商果然被忽悠下線,背叛合縱同盟,透過張儀與秦國結盟。張儀重新回到秦國做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