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馳騁沙場勇猛堪比趙雲,征戰半生卻命運多舛,結局令人唏噓

說起趙雲,想必大家都會對七進七出長坂坡的逆天戰績耳熟能詳

,在戰場上能夠以寡敵眾、來去自如的威風事蹟自然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讚譽。而同樣是發生在三國時期,

另一位武將馳騁沙場的事蹟

大家似乎就不這麼瞭解了。

《西園聞見錄》中曾經評價過三國時期的武將,趙雲與另一位武將被作者譽為“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的典範武將形象。

與趙雲一起獲此殊榮的就是三國後期的武將——文鴦。那麼,相比於家喻戶曉的趙雲,文鴦在戰場上到底創下過怎樣的驚人戰績,以至於能夠與趙雲齊名呢?

此人馳騁沙場勇猛堪比趙雲,征戰半生卻命運多舛,結局令人唏噓

淮南魏將,隨父勤王

《魏氏春秋》

記載,文鴦

“原名文俶,小名阿鴦”

是魏國揚州刺史文欽的兒子。文欽驍勇善戰,是魏國在淮南地區的主要將領之一

,文鴦自幼隨父出征,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深得父親的喜愛。

文欽與當時得勢的大將軍曹爽是同鄉,因此頗受朝廷重用。

然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曹爽倒臺被滅族,文欽作為曹爽的親信隨即遭到了司馬家的猜疑。司馬家為了奪取魏國軍政大權,對文欽等人進行了打壓,

只是礙於文欽手握淮南地區的兵權,不敢貿然下手。

後來,

司馬師廢除了曹芳的帝位,改立曹髦為帝。

總管淮南軍事的毋丘儉與文欽得知訊息後,決定在淮南發兵勤王,討伐司馬師,文鴦由於武藝超群,雖然

年方十八歲,也跟隨父親一起勤王起兵。

此人馳騁沙場勇猛堪比趙雲,征戰半生卻命運多舛,結局令人唏噓

擔任先鋒,出兵樂嘉

正元二年,毋丘儉與文欽等人集合淮南軍隊,假託太后詔書,在壽春起兵征討司馬師。為了壯大聲勢,毋丘儉曾派人聯絡鄧艾,

勸說他一起發兵。然而鄧艾作為司馬家的心腹將領自然不會理會,反而斬殺了使者

,火速出兵趕到樂嘉城下,一面架設浮橋抵擋毋丘儉,一面等待司馬師的大軍。

毋丘儉得知訊息後,派遣文欽率軍前往樂嘉城,抵擋鄧艾的軍隊。

文鴦自告奮勇擔任先鋒,率軍在前為父親保駕護航。

毋丘儉等人本來以為樂嘉城方向只有鄧艾的軍隊不足為慮,卻沒想到司馬師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

率軍親征也到達了樂嘉城下

此人馳騁沙場勇猛堪比趙雲,征戰半生卻命運多舛,結局令人唏噓

夜闖敵營,所向披靡

文欽沒有料到

司馬師的大軍也會如此迅速地趕到樂嘉城下,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

,一時之間驚愕萬分,不知道如何是好。文鴦卻沒有被城外的魏軍嚇到,反而認為

“及其未定,擊可破也”

向父親提出

趁著敵軍遠道而來喘息未定,發動夜襲

,一定可以大獲全勝。

文欽最終同意了文鴦的建議,決定與兒子各率一支部隊,

兵分兩路夜襲司馬師大營

。據

《資治通鑑》

記載,文鴦當晚一馬當先

“率壯士先至鼓譟”

司馬師的營帳在喊殺聲中陷入大亂

。原來,此前司馬師剛剛割去了眼睛旁邊的瘤塊尚未痊癒,此次為了平定淮南是帶病出徵。而

文鴦在營帳中肆意衝殺,所向披靡,使得司馬師因此驚慌失措

,帶傷的眼珠竟然從肉瘤瘡口內迸出,劇痛難忍,更無暇指揮戰事。

不過,

文鴦在敵營衝殺半夜卻始終不見父親文欽的兵馬,只好下令撤退。

回軍途中,司馬師派軍追擊,文鴦絲毫不懼,親自殿後。文鴦

“以匹馬入數千敵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乃莫敢逼”

在三國曆史中又上演了

一出七進七出

,成功掩護軍隊撤退。

此人馳騁沙場勇猛堪比趙雲,征戰半生卻命運多舛,結局令人唏噓

事敗降吳,再戰淮南

原來,文欽當夜由於天黑誤入旁道,錯失了與文鴦會合的時機,只好返回樂嘉城。後來,

在司馬師大軍的壓迫下,毋丘儉指揮失當,屢戰屢敗

,大本營壽春被攻陷,毋丘儉在逃亡的路上被部下出賣,被司馬師殺害。

無奈之下,文鴦只好率領殘兵敗將護送父親文欽投降了吳國。

甘露二年,司馬昭在司馬師去世後掌握了魏國大權,又激起了駐守淮南的諸葛誕的反叛。

諸葛誕向吳國求援,文欽父子奉命與吳將唐諮等人率軍救援,文鴦再次領兵與司馬家對抗。

只是,這次命運的天平同樣沒有向諸葛誕傾斜

,在司馬昭大軍的進攻下,諸葛誕和前來救援的吳軍只能困守壽春城下。

諸葛誕本來就不信任文欽等人,在危機面前更是利令智昏殺害了文欽。文鴦當時正領兵在城中防禦,得知訊息後

想要反擊諸葛誕,卻沒有部眾響應,無奈之下只好出城向司馬昭投降。

此人馳騁沙場勇猛堪比趙雲,征戰半生卻命運多舛,結局令人唏噓

命運多舛,未得善終

得知

文鴦投降

,司馬昭的部下都勸司馬昭殺了文鴦為司馬師報仇,但司馬昭認為

“鴦以窮歸命,且壽春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

決定善待文鴦以瓦解敵軍。於是,

司馬昭沒有追究文鴦的罪責,反而為他加封官職

,讓他巡城勸誘城中守軍。果不其然,壽春城中的守軍看到文鴦都能被司馬昭不計前嫌地任用,紛紛出城投降,

諸葛誕的叛亂因此被平息。

此後,

文鴦還曾在晉朝建立後出兵西涼

,為司馬家掃平鮮卑叛亂,也算是有功之臣了。然而,天下太平後,文鴦逼迫司馬師的事情註定讓他的命運多舛莫測。

晉武帝司馬炎後來假借其他名義罷免了他的官職,讓他賦閒在家。

後來,外戚楊駿在權力鬥爭被擊垮,遭到清算,此事與文鴦本來毫無瓜葛。然而,東安王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對

文鴦當年叛逃導致諸葛誕被害一事懷恨在心,居然誣告文鴦是楊駿的黨羽,文鴦因此被殺,終年五十四歲。

縱觀文鴦的一生,有著在敵營中七進七出,

堪比趙雲的戰績,被後人認為“勇猛無敵”

。然而,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

他卻沒有在波譎雲詭的政治局勢中生存的能力,因此註定了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哪怕勇冠三軍,卻依舊躲不掉令人唏噓的結局。

參考資料:《西園聞見錄》、《魏氏春秋》、《三國志》、《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