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著名心理諮詢流派薩提亞認為:

人這一生都可能難以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現在的個性。

所謂的原生家庭指的是,爸爸媽媽,你的親兄弟姐妹和你。

當我們出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父母就是我們的啟蒙老師。

透過他們我們學會最初的愛與尊重,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因此,父母的相處模式直接影響了孩子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建立。

一對恩愛的父母會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鼓勵對方,常常表達對對方的愛和關心,行為和語言上都能讓孩子感受的安全的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人格也會發展得比較健全,更容易對別人產生信任,也更懂得關心別人。

相反,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一個充滿爭吵和謾罵的家庭,父母互相嫌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自卑,沒有安全感,認為世界是充滿恐懼的。

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不幸的是,我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我的爸媽都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我媽更是大字不識幾個,也許她小時候捱過太多窮和苦,導致她性格特別焦慮暴躁,而我爸則比較老實木衲,這在我媽眼裡就成了蠢笨,反正他們兩性格南轅北轍。

小時候,我沒少見他們吵架,說是吵架,其實只有我媽單方面的罵我爸,有時候罵得真的很難聽,還用手指著,尤其語氣更是尖酸刻薄,我媽還常常表現出對我爸和我們兄妹的失望。

所以我在看《都挺好》的時候彷彿看到了我們家,看到了自己,蘇明玉太像我了,而我太理解她了。

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跟蘇明玉一樣我很小就立志以後長大了絕對要遠離這個家,我真的很討厭我媽。

然而,我越是這樣,卻發現自己越逃脫不了原生家庭的控制。一方面我的性格發展成跟我媽完全相反,另一方面潛意識卻深深受她的影響。

我變得自卑敏感寡言,我媽越是說我,我越是要跟她反著來,就像是一種報復,只是傷人又傷己。 同時對陌生人總是抱有一種敵意,很難跟別人親近,幾乎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直到上大學以前,我都在這種壓抑痛苦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較勁中徘徊,一度想一死了之,覺得自己再也忍受不了了,我想也許死了,才能讓我媽有所醒悟。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強迫性重複,重複某一個行為或者重複某一個體驗,為了尋找與原生家庭的連線,填補內心的空洞。

有時候我發現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像極了我媽,一遇到事情第一反應就會變得暴躁、憂慮,因為這是來自我潛意識裡面最熟悉的模式,就像刻在石頭上一樣,難以抹去,我總是讓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感覺裡,顧影自憐。

我悲哀地發現,這麼多年,兜兜轉轉,我還是活在了我媽的影子下。

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後來我接觸了心理學,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有因果。

我開始慢慢了解自己,理解父母,不再鑽牛角尖,去看見自己內在的小孩,學會愛自己、愛其他人,學著跟自己跟原生家庭和解,雖然我有時候還是會恨我媽,但是不再偏執。

當一個人真正認識到自己,看見自己的潛意識,他才能找到改變的方法,才能找到與原生家庭和解的辦法,從而跳出原生家庭的怪圈。

我也曾想過去死,後來靠自己走了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小時候我們也沒能反抗家庭的冷暴力,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總是戰戰兢兢害怕做錯事。

但我們現在長大了,成年了,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這時候,如果還一味的把責任推給原生家庭,那我們內在的小孩將永遠得不到成長,我們會一直記得父母給我們的痛。

所以我們只能選擇跟原生家庭和解,試著理解父母,多去跟他們溝通,因為只有自己真正放下內心的包袱,才能繼續往前走,才能開始更好的生活。

願每個曾經受過傷的小孩,都有自愈的能力。

你是否也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現在走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