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朋友並沒有真假之分

什麼是真的朋友?一看到這個問題,就會想起古龍先生在書中寫的那句——“朋友就是不圖什麼”。可謂一語道盡朋友真諦。

也許,朋友並沒有真假之分

我們一直以來所受到的教育,好像讓我們特別愛較真,對什麼東西都習慣總結出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對什麼事物都想界定一下“真假”、“好壞”。於是,我們的觀念裡,就經常是此為真實、彼為虛妄,此為真心、彼為假意,此為真理、彼為謬誤……

但這套東西未必對,也不是隨時管用的,有時甚至可笑。比如說,你可以把碧空如洗形容為好天氣,把霧霾揚沙稱之為壞天氣,但絕不能把前者叫做“真天氣”、後者叫做“假天氣”。說到底,客觀事物不以我們的主觀意願為轉移。

也許,朋友並沒有真假之分

而“朋友”一詞,恰恰本就只是形容人與人之間某種狀態的,和我們的主觀價值取向無關。因為,不同的人的價值評判千差萬別,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的好惡觀也可能判若雲泥,怎能“一言以蔽之”呢?

從詞源上來看,“朋”和“友”意義相近,也都本為象形字。“朋”字是吊在一起的兩串錢的形象,“友”字的古形則為並列伸出的兩隻手——都僅是表現“待在一起”的狀態。兩字相和,是為“朋友”。因此,可以這樣理解,能呆在一起廝混的人,即可稱為朋友。良師益友是朋友,狐朋狗友是朋友,諍友是朋友,損友也還是朋友。只有是、否之分,而無真、假之別。

也許,朋友並沒有真假之分

在交朋友這件事上,我們往往有種下意識的做法,那就是懷著功利心去求別人的不功利。“我要找一個不圖我什麼的真朋友”,你看,你希望別人“不圖你什麼”,實質上不也是種“圖”嗎?這就好比,有的家長老告誡自己的孩子,要和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玩,不要和成績還不如自己的玩。結果,孩子到學校一看,別人家的家長也是這麼想的,於是,沒得“玩”了。

也許,朋友並沒有真假之分

更何況,朋友既無所謂“真假”,也沒有哪一種是無用的。有諍友不怕頭髮昏,有損友不會無意趣;求疑解惑尋益友,得意忘形找酒友。

你想找“真”朋友,你夠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