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比起導演,徐崢更像是一個商人。

商人做事通常是在權衡利弊下做到利益最大化。

春節期間《囧媽》的網路首映得罪了整個傳統電影行業,但對於徐崢是值得的。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分析一下這次交易可以給各方帶來的收益

對於徐崢

位元組跳動購買影片的6。3億現金外加分成,徐崢本人同時作為投資方的股東和製作方,是最大受益者。

未來更多的可能,也許個人也會成為影視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開拓者。

觀眾的口碑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對於歡喜傳媒:

歡喜給徐崢的製作費應該不超過3億元,剩下的當然就是公司淨利潤,在保底協議失效的情況下,就以目前《囧媽》上映來的口碑看,在影院上映還真不一定能收到這麼多票房分成。

搭上了當前流量最大的平臺之一,這次只是個試水,未來還會有更多合作。

公司股價大漲40%,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預期,公司市值的增長遠比一部春節檔影片帶來的收益高的多。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對於位元組跳動

6。3億帶來的廣告及流量效應遠比之前各app都在弄的集卡分紅包的活動要大的多,畢竟這次是獨家。

未來自家平臺可以和影視行業內極具分量的歡喜傳媒有更多的深度合作。

同時獲得了包括《瘋狂的外星人》在內等十多部歡喜傳媒出品優秀影片的打包版權,利用短影片盈利思路去搶奪傳統影片平臺市場,拓展自身業務範圍。

實打實的使用者口碑,畢竟是花了6。3億買來請全國人民看了春節檔影片。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對於觀眾

特殊時期不必外出就能在家免費看到春節檔影片,算是最大得益者。

所以說這是一次除了影院外各方均受益的交易

,而唯一利益受損的線下影院在徐崢身上的損失相比於春節檔撤檔的損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電影行業本就損失了全年近1/6的票房收入,沒上映的影片還要跑去其他檔期去搶票房,每個檔期的票房體量都是有上限的,蛋糕本就已經不夠分了,少一部《囧媽》對於今年的整體票房來說早已無關痛癢,

影院的宣告更像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立場,同時給後繼模仿者一個警告。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至於電影行業對徐崢的抵制,我們先看看徐崢背後的歡喜傳媒的股東

:徐崢、甯浩、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張藝謀等。

外加

賈樟柯,王小帥,陳大明,李楊,文雋,劉心剛

等簽約導演

有如此靠山的徐崢,怎可能會被一封宣告被徹底封殺呢?

所以這是一次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為什麼說徐崢更像是一個商人?

列舉徐崢對於自己的個人ip《囧》系列歷年來的操作便可知一二。

《泰囧》對《人在囧途》的“借用”與“分割”

《泰囧》是徐崢在《人在囧途》大獲成功後推出的”續集”

在《人在囧途》的團隊還在籌劃拍第二部的時候,徐崢作為導演和編劇的《泰囧》藉著《人在囧途》“續集”的名義搶先上映,雖然徐崢是《人在囧途》的主演,但版權並不屬於他,而且《泰囧》的劇本大綱也涉嫌抄襲《人在囧途2》,因此徐崢被告上了法庭,最終被判侵權的徐崢賠償了《人在囧途》製作公司500萬元,相比於12。54億的票房收入來說500萬的賠償費微不足道。

《泰囧》票房的火爆正是借用了《人在囧途》的口碑,在賠償過後徐崢的《囧》系列也與《人在囧途》再無任何瓜葛,成為了徐崢的個人IP。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港囧》的資本遊戲

徐崢把《港囧》玩成了資本遊戲,在《港囧》上映前,

徐崢作為老闆的真樂道把《港囧》47.5%的票房淨收入作價1.5億賣給了21控股

,徐崢同時持有 21控股19%的股份,最終《港囧》取得16。1億的票房收入,片方能夠得到的總分賬票房大概在6億,表面來看徐崢虧了,但實際

這是一場穩賺不賠的資本遊戲。

徐崢的真樂道在上映前就得到了1。5億的現金流,票房的分賬有一個很長的週期,提前獲得的現金可以降低很大的資金成本。

在票房不確定的情況下1。5億算是保底成本,即使票房收入不理想也可以提前收回成本,降低了自身風險。

作為21控股的股東,如果《港囧》的票房表現超過預期,勢必可以帶動股價的上漲,這部分股份的增值收益也遠超票房分紅

此時的21控股也順勢向娛樂相關領域轉型改名歡喜傳媒,《港囧》作為轉型的前陣十分成功。

從結果來看,這是一場雙贏的資本遊戲。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囧媽》的保底協議和網路首映

《囧媽》在撤檔前是和橫店影業簽了

24億的保底協議

,注意是保底協議而不是網上所傳聞的對賭協議,橫店影業這24億的保底協議的內容是橫店承擔6億的保底票房分成收入和1。5億的宣發費用,也就是說雙方對電影的預期票房在24億以上。

徐崢敢要價6個億的底氣是他個人的名氣、人脈以及《囧》系列的票房號召力。

在《囧媽》預售票房不理想的情況下,徐崢史無前例的提檔到大年三十

,這一做法也是頗具爭議。

提檔是因為徐崢急了,雖然有橫店保底,但徐崢賭上的是自己的市場號召力,

在《港囧》賣座不賣好之後,《囧媽》如果連賣座也做不到,那麼徐崢的《囧》系列的資本遊戲也許就要到頭了。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之後便是春節檔影片集體撤檔,撤檔便意味著保底協議的失效,以囧媽的預售情況換到其他的檔期,很難再簽下另一個24億的保底協議。

此時徐崢在與影院有播放合同的情況下果斷把

《囧媽》的首播權賣給了位元組跳動,6.3億現金加分成,不亞於24億保底協議的收入。

徐崢此舉更是給電影製作人指引了一條未來新的盈利思路,至於與影院的播放合同的終止,也許會歸結於不可抗力因素。

透過改為線上播放的這一操作。

《囧媽》得以“起死回生”並收穫頗豐,

《囧》系列的資本故事也可以繼續講下去了。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商業電影追求盈利無可厚非

我們通常把電影分類為商業片和藝術片。

商業片是電影工業發展的產物,並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商業電影通常會迎合大眾的審美和興趣,

商業片成功的評判標準便是票房收入。

藝術片則是電影行業的初衷,以藝術層面的探索和個人思想的表達為主要目的,面向的是專業度比較高的觀眾群體,

藝術片的評判標準是觀眾的評價和各大電影節的獎項。

《囧》系列是標準的商業喜劇電影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徐崢既是《囧》系列電影的主創,同時也是製作公司的老闆,盈利是公司製作商業電影的第一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無可厚非。

《泰囧》票房收入12。67億,片方分賬4。9億,2012年國內票房榜第一名。

《港囧》票房收入16。14億,片方分賬6。26億,2015年國內票房榜第三名。

《囧媽》直接收入6。3億。

在商業角度來看徐崢的《囧》系列電影每一部都十分成功。《囧》系列作為商業電影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也無可厚非。

商人徐崢:《囧》系列電影與他的資本遊戲

至於剝去商業的外衣,單純評判電影的好壞

每一位觀眾都有自己的喜好標準。

但是不可否認徐崢是中國最優秀的商業電影導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