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讀懂了《傲慢與偏見》中夏洛特的選擇

什麼樣的愛情可以通往婚姻。

《傲慢與偏見》可能是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均有了很大的反響,被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名著小說”之一。小說的主題是愛情與婚姻,通過出身中產階級的幾位小鎮少女對婚姻愛情不同的選擇,反映出作者的婚姻觀,背後可能隱含著婚姻的真相,對當下的青年男女的也有一定的啟發。

初讀《傲慢與偏見》滿是驚喜,一口氣讀完,又細細品味多遍,羨慕伊麗莎白與達西偏見消失之後的相愛,勢均力敵,之後步入婚姻。但對於伊麗莎白好友夏洛特的選擇則有怒其不爭的憤怒。而今再看,更多的則是理解

婚姻中的大多數——各取所需

夏洛特像極了普通中你、我、她。

夏洛特,小說女主人翁伊麗莎白好友,年齡27歲(在當時已經算是“大齡剩女”),相貌普通,嫁妝少,在婚戀市場上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權。迫於現實她需要儘快找到結婚物件,因為她要是還不能嫁出去,她就會成為父母的恥辱和拖累。

於是她選擇與柯林斯(伊麗莎白的表哥)閃婚,因為他擁有牧師的穩定收入和班納特家產的繼承權。夏洛特在告知好友伊麗莎白自己的婚戲時,面對伊麗莎白的不解,夏洛特對伊麗莎白說,“

並不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擁有浪漫,我已經被賦予一個舒適安全的家,已經有很多東西我需要感激的了,我已經27歲了,我沒有錢,我也沒有了憧憬了。

不難看出夏洛特選擇柯林斯並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她足夠清楚婚姻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自己渴望在婚姻中得到什麼。

而立之年,讀懂了《傲慢與偏見》中夏洛特的選擇

儘管夏洛特還對伊麗莎白說“

你既然要和一個人過一輩子,最好儘量少了解他的缺點。

”但她想必是知道柯林斯無趣呆板,喜歡阿諛奉承,只是選擇主觀性的迴避,因為在在她看來,安穩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她之所以這麼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也是當時(或許也是當下)大多數青年男女的選擇,有人會質疑建立在金錢與物質上的婚姻能夠支撐圍城中的漫長的歲月,度過一地的雞毛蒜皮,不得而知。但也別忘了白玫瑰也會變成飯粘子,紅玫瑰也會變成蚊子血。

到底什麼樣的愛情可以通向婚姻,說到底是你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