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勿幫2人,隨禮不入3門”人過中年,你悟出了幾樣?

提到現在農民回村的感受,我覺得可以用“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來形容了。自從打工的閘口開啟之後,農民就像是被閘口阻攔了很久的洪水一樣,噴湧而出,奔波輾轉進到城市這個廣闊的天地。一眨眼,一二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對很多農民來說,重新踏進故鄉的土地,本來腦海中應該是熟悉的場景,但看起來哪裡都變得陌生了,除了一些仍然健在的老人可能還能認出來這是村裡的人外,很多新成長起來的小孩已經全然不認識了。

變化大的不止是村裡的人和村子的面貌,還有農民那顆迴歸的心,據一項網上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農民都表示人到中年,家庭穩定後就回到村子裡,安安靜靜的過起來自己的小日子,起碼可以活的真切一點,不用那麼累地去應酬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我想告訴農民朋友的是人生在世,形形色色的時期都需要應付,真的很難徹底的脫離,但要人際應酬變得簡單也很容易,那就是做到“有錢勿幫2人,隨禮不入3門”就行了,人過中年,你悟出了幾樣?

“有錢勿幫2人,隨禮不入3門”人過中年,你悟出了幾樣?

“有錢勿幫2人”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對人過中年的人來說,不管手裡有多少錢,都不要去幫助2類人,他們分別是:

一、名聲不好的人

老話說“說要一張臉,樹留一張皮”,生活在群體的社會里,除了金錢外每個人其實還有一份固定資產,那就是名聲(現在流行的說法叫人設,一個意思)。正常情況下,人們都會維護自己的名聲不受損害,但也有人是無所謂的態度,不管多聲名狼藉都還自我感覺良好。如果真有這樣的人找你幫忙或者借錢,不管多少,最好都不要幫。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一個連自己名聲都無所謂的人,你指望他講信用,指望他對你感恩嗎?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嘴裡沒實話的人

在當今這社會,說實話絕對算是一種稀缺的品質了,但越是稀缺就越顯得珍貴,所以只要說話辦事兒靠譜,這類人是很受歡迎的,也很容易混得開。不過也有一些人相比之下就是嘴裡沒實話了,就算是求人幫忙,找人借錢的時候也是滿嘴跑火車,嘴裡根本沒實話。對這樣的人,不管他說的理由是什麼,都不要輕易把錢借給他,也不要幫他,因為和這樣的人很難成為真心朋友,所以沒什麼可猶豫的。

“有錢勿幫2人,隨禮不入3門”人過中年,你悟出了幾樣?

“隨禮不入3門”說的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在隨禮的時候,有3種人家是不用去隨禮的,具體的包括以下3種:

一、不入辦“無事酒”的門

很多人聽過婚宴,月子酒,週年酒,但估計有人沒聽過“無事酒”,這其實是農民為了錶帶內心的不滿而起的名字,無事酒正如其名,就是無緣無故辦的酒席。那為啥說辦“無事酒”的門不能入呢?因為舉辦這種酒席擺明了就是為了收點份子錢的,就算份子錢都收齊了,其實也沒多少錢,但連這錢都想掙得人,其品格可見一斑,所以和這樣的人交完沒什麼必要,所以才有了不入“無事酒”的門的說法。

二、不入太高傲的門

從古至今,親朋中都存在一般人和有錢有勢的人,但既然是親朋,彼此間就該是平等,真心交往的,而不能是普通人去仰望活著討好有錢有勢的親朋,況且有時候真的去討好,別人也高傲的不行,根本不領取,與其到時候搞得自己也很無趣,倒不如干脆不去踩他們的門,這樣倒落得自在。

“有錢勿幫2人,隨禮不入3門”人過中年,你悟出了幾樣?

三、不入太算計的門

不管是個人相處還是親朋相處過程中,都很難達到彼此付出完全一致的地步,所以保持彼此關係和睦的秘訣說白了其實就是難得糊塗,但也有人偏不這樣,一分一毫都要計算清楚,沾光了就會很高興,吃虧了就會很沮喪,事無鉅細都要算計清楚。和這樣的人禮尚往來很容易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鬧掰,與其處處小心謹慎,倒不如直接不登門聯絡,那一切煩惱都不存在了。

“有錢勿幫2人,隨禮不入3門”人過中年,你悟出了幾樣?

以上就是“有錢勿幫2人,隨禮不入3門”所包含的內容了,人過中年,對這些道理應該早就悟出來了,這些雖然不能幫著讓人大富大貴,但是在為人處世上確實非常受用的,所以還是要嘗試著悟出來並逐漸做到。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