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大幸福,佛說幸福要解決貪嗔痴

心有歡喜,發現幸福,知足常樂,天地悉歸。

我們說我們不幸福,往往是說我們缺乏幸福的資源,從來不會去指責自己,有沒有發現幸福的能力。

說到這裡我想起,某年春節的時候曾經很轟動的一張照片。就是在鄭州春節的時候放焰火,那個記者呢拍到了一張照片,是一個流浪漢,當他看到那個焰火升空的時候啊,那個記者就把他的這個表情給捕捉到了。那種燦爛、那種無邪、那種天真,那種發自內心的洋溢在臉上的笑容。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他旁邊站著一位女士,一位中年女士啊,穿著貂皮大衣,滿臉冷漠、木然的,好像沒有發生什麼。她顯然是來看焰火晚會的,看著這個焰火,但是臉上是一片漠然,這個照片在當時轟動很大。

後來網友把它叫幸福哥,講資源而論,這二個人天壤之別呵,貂皮大衣和一個髒的不能再髒的一個破棉襖。但他們呈現出來的這種狀態,天壤之別,很不一樣。

我覺得差別就在於,大到焰火;小到一朵花、一塊石頭能夠產生反應,這已經是很稀缺的一種能力了,你有沒有發現幸福的能力?感到幸福的能力?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是這個道理。

小歡喜,大幸福,佛說幸福要解決貪嗔痴

幸福要解決貪嗔痴

有一天我在山上跟一個禪師聊到關於幸福這個話題。他說其實幸福啊,就是要解決貪嗔痴這三個問題。那我說,什麼是貪嗔痴?他給我的這個答案挺有意思,他說貪呢,就是超過了你需要的慾望;嗔呢,就是你習慣性的對抗;痴呢,就是無意識的慣性。

什麼叫無意識的慣性?他說這個東西我給你一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在你面前滔滔不絕的講話,你突然打斷他,停,把你剛剛說的那一句重複一下。他重複不出來,為什麼重複不出來?因為許多人在講話的時候,完全是口腔的慣性,是無意識的慣性。你聽一下那些電臺主持人,哇啦哇啦說了很多話,而且呢很華麗,關鍵是呢,他沒有把每一句話都是用自己的心注進去來講話的。所以,他講出來呢,只是他的無意識的反應,語言就像是水一樣,它就是順著那個流而已。

他說這種痴,不光是體現在語言上的,包括我們在用情,我們做事情,我們對某個東西的愛,其實都是一種慣性而已。所以有一些人總是被愛情傷害,是因為,他就習慣於用一種被傷害的方式談戀愛。所以他註定一次又一次被傷害,這就叫痴。

痴,其實是一廂情願,就是不顧對方的這個需求和反應,就一廂情願地、比較自動化地去反應。

關於幸福,它跟我們獲得多少沒有關係,也許跟我們想獲得多少有關。而且成反比,你想獲得多,你就不幸福,你想獲得少,你就相對幸福一點。

也有一句話說這個幸福啊,其實沒有什麼所謂幸福不幸福。只有不同境遇之間的落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