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好的沒我會寫詩,會寫詩的沒我會打仗,我就是辛棄疾

武功好的沒我會寫詩,會寫詩的沒我會打仗,我就是辛棄疾

1、

話說在我們泱泱中華,向來都是文官能帶兵,武將能寫詩。

隨便拿幾首,即便放在詩詞巔峰的唐宋盛世,也未必遜色。

首先出場的是岳飛大大。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好詩!

臺下整齊一片的粉絲團岳家軍齊聲叫好,大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氣勢。

這廂同樣名震海內的另一隻粉絲團“戚家軍”按捺不住,一邊有節奏地鼓掌,一邊呼喊著“元敬“元敬“”元敬”。

一個面容滄桑、面板粗糲的大叔站了起來:“那我也來一首吧。”

韜鈐深處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封侯不是我的願望,我只想四海承平,打敗入侵者。”

戚繼光正慷慨激昂地說著,手機忽然響了。

“喂,老婆,我在幹嗎?我在參加武將詩詞大會呀。好好好,我馬上就回。”

掛了電話,戚繼光帶著戚家軍回去給老婆買宵夜了。

這時候一位器宇軒昂的小鮮肉來到了臺上。

“戚繼將軍說的對,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眾人疑惑不已,哪裡來的小鮮肉?這裡可不是唱、跳、rap、籃球的舞臺。

小鮮肉劍眉一揚,如同老幹部一般咳嗽幾聲。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不對,這是王維寫給我的。

江樹城孤遠,雲臺使寂寥。

漢朝頻選將,應拜霍嫖姚。

咦,這個也不對,這是杜甫寫給我的。

戰夫若熊虎,破敵有餘閒。

張子勇且英,少輕衛霍孱。

不對不對,這個是李白寫給我的。

全場鴉雀無聲,看這A裝的,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看到眾人的反應,霍去病滿意地摸了摸下巴並不存在的鬍鬚,緩緩念道。

四夷既獲,諸夏康兮。

國家安寧,樂未央兮。

載戢干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霍去病還沒來得及說:“這才是我寫的”。

人群中突然衝出一精神矍鑠,悲愴不已。

“爺爺啊,我終於見到他了!”

2、

辛棄疾,咱們今天的主角。

南宋年間,北方已淪陷於金人之手,辛棄疾在這種時候呱呱墜地。

他爺爺辛贊雖然做了金國的官,但一直心繫大宋,希望有一天能夠和金人決戰,收復山河。

辛贊看著懷中的孫子,喜不自勝,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棄疾”,希望孫子能像漢朝大將軍霍去病一樣,奮勇殺敵,光復大宋。

辛棄疾尚未成年父親就病逝,教育的重擔就落到了爺爺辛贊身上。

為了讓孫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霍去病),爺爺走遍了金朝著名補習班,並且一有空就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點山河。

在這般教育之下,辛棄疾從小就文武雙全,而且繼承了爺爺對金人的仇恨。

有一次,辛棄疾和爺爺逛街時正好碰見金國皇帝出行。

行人紛紛散開回避,只有愣頭青辛棄疾盯著車隊,手攥拳頭怒目而向。

保衛人員瞪了他一眼:“瞅撒咧,再瞅削你了啊。”

“瞅你咋了?信不信老子早晚把你們都整死!”

爺爺聽到辛棄疾的豪言壯語,嚇得一把捂住了他的嘴,顫聲道:“孫子啊,別亂說,你是我爺爺成不?”

雖然有才華,但辛棄疾成績一般,參加了兩次中考都沒考上,於是爺爺幫忙找了一份史館編輯的工作。

工作不久後,爺爺辛贊因病去世,辛棄疾變成孑然一身。

沒多久他就寫了一封離職信給史館。

“世界這麼亂,我想出去闖闖。”

離職後的辛棄疾跑到南部山區,組建了兩千多人的團隊,我們把這叫做自主創業,古代把這個叫做造反。

3、

雖然“創業”之後打了幾個小勝仗,但辛棄疾知道自己這規模太小,做不了什麼大事,於是就帶著團隊投奔當時最大的起義軍耿京。

耿京是農民出身,帶著一幫兄弟起義,麾下軍士達二十萬之多。

但這些人大多沒文化,小打小鬧還行,要公司化管理參與天下逐鹿那就差太遠。

此時看到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前來投奔,可把耿京高興壞了,當場就把起義軍大印交給了辛棄疾保管,負責文書起草。

辛棄疾自主創業的時候,結交了一個叫義端的朋友,手下也有一千多人。

辛棄疾投奔耿京之後勸道“人少難以成事”,於是義端也率隊歸附了耿京。

但沒過多久,金國就派出精銳部隊對起義軍進行鎮壓,各路義軍被紛紛擊潰。

於是義端就動了心思,有天晚上趁辛棄疾睡熟後,偷走了大印,準備帶著竊取的大印和其他機密情報投奔金國。

辛棄疾一早醒來,發現大印丟失,立馬上報耿京。

耿京大怒,拔劍欲殺棄疾。辛棄疾單腿跪地憤然道:“給我三天時間,抓不住義端,你再殺我也不遲。”

於是在濟南慘淡的月光下就出現了這樣的場景。

一個青年瘋狂地追趕一個和尚,一追就是兩天兩夜。

義端眼見走投無路,只能回頭求饒。

“看在我們相識一場,能不能放我一條生路?”

青年嘆息了一下,低聲道:“下輩子做個好人吧。”

刷的一道劍影掠過,鮮血四濺。

當義端的頭顱被扔到耿京面前的時候,義軍的陣營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

不要崇拜哥,哥只是個傳說——這一年,辛棄疾還沒有過二十一歲生日。

4、

千里取人頭之後,辛棄疾備受領導重視,為了抗金事業的發展,辛棄疾說服耿京帶著幾萬人馬歸順南宋。

再三權衡之後,耿京採取了辛棄疾的建議,派其作為代表火速趕往南宋都城臨安。

與南宋朝廷的和談很順利,可還沒等辛棄疾返程,義軍隊伍裡出了大事。

起義軍的二把手張安國跟幾個同夥,趁耿京睡覺時將其亂刀砍死,還帶著數萬大軍投降了金。

嫉惡如仇的辛棄疾獲知此事後,率領五十人的敢死隊,馬不停蹄地回到山東,殺進了數萬大軍的敵營。

這個二當家正樂呵呵的喝著酒,還沒反應過來就去領了盒飯,當場被辛棄疾給活捉了。

捉了叛徒之後,辛棄疾又帶著五十騎兵安然無恙的突出重圍,把叛徒直接押送到南宋首都斬首示眾。

更厲害的是辛棄疾還順手帶著五萬起義軍一起南下,歸順了南宋。

辛棄疾深入虎穴的英雄壯舉讓南宋舉國震驚,南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連續幾周都佔據了熱搜榜首。

據說就連宋高宗趙構聽說後,都驚掉了下巴,接連感嘆三聲:“真是英雄了得。”

《稼軒記》裡這樣記載: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

如挾毚兔,束馬銜枚,

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

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

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後來辛棄疾自己在《鷓鴣天》中也寫到自己的這段歷史。

壯歲旌旗湧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騄,漢箭朝飛金僕姑。

這一年,辛棄疾才二十二歲。

他沒有想到這將會是他一生軍事生涯中最輝煌、最燦爛的時刻,也沒有想到從此之後,他竟然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長江以北,回到自己的老家山東。

5、

辛棄疾投奔大宋後,一心想北伐抗金收復國土,

可惜宋高宗根本不想打仗,隨便任命了一個江陰籤判的文職打發了辛棄疾。

恰巧的是,這一年裡宋高宗趙構讓位於宋孝宗趙昚,而趙昚一直夢想光復中原,登基之後立刻任命張浚為樞密使,商議北伐之事。

只可惜張浚德不配位,又不聽取辛棄疾的建議,結果在安徽符離被金軍打得落花流水,宋軍溺死者不可勝數,這就是著名的“符離之敗”。

宋孝宗本來雄心勃勃,不料卻遭遇當頭一棒,只得遣使與金議和,簽訂了屈辱和約——隆興和議,從此便對北伐心灰意冷。

朝廷上下,也沒有人再敢談論北伐,只有辛棄疾勇敢地站了出來,直接向宋孝宗獻書。

先遞上了十篇關於抗金的軍事論文:

《審勢》《察情》《觀釁》《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詳戰》。

史稱“美芹十論”。

不久,辛棄疾又獻上了九篇軍事論文:

《論用人》《論長期作戰》《論敵我的長短》《論攻守》《論陰謀》《論虛張聲勢》《論富國強兵》《論遷都》《論團結》。

可結果卻如同石沉大海,鬱悶的辛棄疾只能成天借酒消愁。

乾道七年元宵節,辛棄疾目睹滿城火樹銀花,心中感懷,酒後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一年辛棄疾剛過而立之年,他筆下那個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或許就是有心殺賊、卻無力迴天的自我寫照。

6、

好在辛棄疾實力夠強,雖然平時沒人搭理,但一旦出現叛亂什麼的棘手問題,就會被南宋朝廷當做滅火器拎出來救急。

比如湖北茶商暴動,朝廷派了兩撥人平亂都失敗了,辛棄疾只用了兩個月便滅了亂軍首領,平息暴動。

又比如朝廷讓辛棄疾去江西剿匪,同樣三個月妥妥搞定!

後來又被派往打仗打成一片廢墟的滁州當行政長官,結果沒想到辛棄疾搞經濟也是一把好手,僅僅半年就盤活了滁州的經濟和民生,GDP和人民幸福指數都大幅上漲。

在湖南當官的時候,辛棄疾還組建了一隻戰鬥力超強的特種部隊——飛虎軍。

這個飛虎軍名字和後世香港飛虎隊很像,戰鬥力可是強過了不少,雖然只有區區2500人,卻被金人忌憚地稱為“虎兒軍”。

這世界上總有一些人,自己不做事,還特別看不慣別人做事,南宋朝廷這種人更是佔據了主流。

像辛棄疾這種在十八年裡被調動了十六次,還在勤勤懇懇工作的人,自然成了他們攻擊的物件。

於是其他幕僚們聯名上奏,以私設飛虎軍之事找茬。

在一年裡,辛棄疾遭遇了五次降職,直到最後被摘去所有官職貶為一介平民。

沒想到赤膽忠心竟落得如此下場,

辛棄疾心灰意冷,便在江西上饒買了一塊地,修了一棟別墅,自號“稼軒居士”。

“老子種田、養花、鋤草去,不和你們玩了。”

7、

辛棄疾隱居上饒期間,過著恬靜閒適的鄉村生活。

可能是性子淡薄了下來,這個時候的詞風也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婉約風還是鄉村田園風,都是信手拈來。

既然無法縱橫沙場,那我這個軍人就去文壇上開疆拓土吧,於是辛棄疾就此迎來了自己創作的黃金時期,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好詞。

清平樂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但這時辛棄疾的內心他又是愁苦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絕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可是一個軍人,一個以光復中原為己任的戰士。

所以在鄉村田園風之外,他又寫了很多反映內心矛盾、痛苦的悲情詞句。

賀新郎

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

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雲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七成以上的佳作,皆成於這個時期。

武功高的沒我文采好,文采好的沒我武功高。

辛棄疾完美地凸顯出了複合型人才的優勢,雖然沒能在疆場上實現自己人生抱負的辛棄疾,但是卻在詞的世界裡留下了不朽的身影。

8、

淳熙二年,南宋舉辦了一次著名的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

節目請了南宋最有名的兩位大V,一位是朱熹,一位是陸九淵。

他們兩人酷愛打嘴仗,所以他倆的共同朋友呂祖謙乾脆邀約兩人在江西鵝湖寺來一次當面吐槽。

結果朱熹與陸九淵兩人吐槽了三天,依然難分高下,誰也不能說服誰。

雖然沒有勝負,但這次大辯論影響極其深遠,取得了超高的收視率不說,還吸引了巨量的哲學粉,這次吐槽大會在哲學史上也被譽為“鵝湖之會”。

淳熙十五年,辛棄疾寫信給好友陳亮和朱熹,希望參加“鵝湖之會”第二季。

結果愛好“和平”的朱熹耍大牌不來,理由是“家裡種了菊花菜……”

那個鵝湖寺的傍晚。

雪後,殘陽。

內心忐忑的辛棄疾站在石橋之上扶欄遠眺,遠遠看見策馬奔來的陳亮,興奮不已。

兩人久別重逢,感慨萬千,在村前石橋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酣暢淋漓地吐槽了十天。

史稱南宋詞壇上的“鵝湖之會”。

“鵝湖之會”第二季結束之後,兩人揮手淚別。

可才分開,就開始想念。

辛棄疾駕車向著陳亮離去的方向追去,可是追到蘆溪河邊的樹林時,車輪陷入了溼滑的泥土之中,無法前行。

望著陳亮的背影,辛棄疾悲傷不已,寫了一首詞。

賀新郎

佳人重約還輕別。

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問誰使、君來愁絕?

鑄就而今相思錯,

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南宋網路延時嚴重,幾日之後,陳亮才收到辛棄疾發來的訊息,感動不已,於是也回了一首詞。

賀新郎

樹猶如此堪重別!

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

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絕!

九轉丹砂牢拾取,

管精金只是尋常鐵。

龍共虎,應聲裂。

辛棄疾讀完陳亮的詞,長嘯幾聲,提筆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

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世間友情,莫過於此吧!

9、

南宋嘉泰三年,六十三歲的辛棄疾迎來了最後一次北伐的機會。

時任宰相韓侂冑打算以伐金的“蓋世功名”來鞏固地位。

一提到北伐,自然想起了辛棄疾,於是主戰派的辛棄疾很快就被啟用為鎮江知府。

“等了這麼多年,終於要北伐了。”

上任後的辛棄疾站在鎮江樓上眺望,看著遠處的斜陽草樹,不由思緒萬千,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京口北固亭懷古》。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不久,皇帝召見辛棄疾商議北伐之事,不想辛棄疾的態度卻出乎意料。

現在不能打,絲毫準備都沒做,貿然出兵就是死路一條,至少要先準備幾年。

韓侂冑不樂意了:說要打也是,現在說不打的也是你。你繼續回家歇著吧,我這是非打不可。

結果一敗塗地,全部被辛棄疾給說中。

辛棄疾的預言向來都是無比準確,比如早在任職滁州之時,辛棄疾就說過:“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

六十年後,金國果然掛了,但金國的覆滅換來的是蒙古的崛起,這個時候中國的憂患才真正變大。

果不其然,又過了四十五年,南宋被蒙古所滅,中華文明險些在崖山之後斷檔,這都是後話。

吃了敗仗的韓侂冑又想起了辛棄疾,連忙派人趕往江西請辛棄疾出山。

這次南宋終於給了辛棄疾一個軍人應有的職務,先是安排辛棄疾為兵部侍郎,和現在國防部長差不多,接著又加任樞密院都承旨,這個厲害了,相當於軍委主席,可是說是每個軍人都夢寐以求的位置。

南歸四十年,辛棄疾第一次有了指揮南宋正規軍對金作戰的機會,第一次距離一個運籌帷幄、決勝沙場的大將軍那麼近,那麼近。

可惜命運再次開了一次玩笑。

朝廷任命到達鉛山時,辛棄疾已經重病臥倒在床。

開禧三年九月初十,已經昏睡了三天的辛棄疾忽然睜開眼睛,

大喊三聲:“殺賊,殺賊,殺賊啊!”

接著,一切歸於沉寂。

一代豪雄,就這樣閉上了眼睛,他終究沒有以軍人的身份站上對金作戰的戰場。

但或許正是因為人生無比艱辛,他的詞才充滿了“金戈鐵馬”的豪邁之氣,才因此而得以成為“氣吞萬里如虎”的詞聖。

慶元六年,朱熹去世時辛棄疾為其寫過四句悼詞,這四句悼詞同樣適合他自己: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

孰為公死,凜凜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