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不再以“專業”來作為衡量一個演員最基本的標準。

大家講起了噱頭,拼起了眼淚,卻忽視了專業才是一個演員的立身之本。如果論其專業來,大概只有一代宗師侯寶林先生最為合適了。

今天,適逢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誕辰一百週年,謹以此文紀念那些年我們曾聽過的“侯式相聲”。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侯寶林先生是個孤兒,為了養活自己,11歲就去天橋下找師傅學戲。吊嗓子不認真,一個音跑掉就會挨一頓板子。直到他拜入朱闊泉先生門下,才開始與相聲結緣,

這一結,就是一輩子。

那個年代,北京城最紅的是梅老闆的戲,在大家眼中,相聲是窮人玩意兒,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沒人聽沒關係,侯寶林就到處去演出,不管是天橋底下,還是小茶館,亦或是街頭巷尾,他都會一絲不苟地向大家講著相聲段子……

生活很難,有時賺得錢還不夠維持生計。但只要老百姓聽相聲聽樂了,對侯寶林來說一切都值得。

他日復一日的苦練,踏踏實實地琢磨每一個段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他的相聲在最大的劇院“火了”。慢慢地,也有很多達官顯貴心甘情願地捧著他,請他去做演出。但侯先生從來不為名聲所累,也不把自己當“角兒”,仍然用盡全力去創作一個個新作品,為每一個喜歡聽他相聲的觀眾做演出。哪怕是坐火車的時候,大家想讓他講一段,他也從來不端架子,仍然講得極好,效果和劇院演出相比也沒有絲毫差距。

因為侯寶林先生清楚的知道:

能在鮮花和掌聲中站住只是運氣,能在歲月流逝中站穩腳跟才算本事。這一切的一切靠的都是專業。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侯寶林先生之所以被稱作“宗師”、“大家”,和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業水準是分不開的。

哪怕在1966到1976十年間,侯先生被迫脫掉長衫,不能登臺,甚至被關進牛棚,扔進公共廁所……面臨那麼多心酸與苦難,他也從沒有放棄對專業的堅持。

即使生活低到塵埃裡,他也竭盡全力不在泥沼中淪陷,努力讓生活開出花來。他抗住時間的錘鍊,把那些艱難的日子創作成一個又一個啼笑皆非卻意義深刻的段子,在簡陋的環境中,他仍然堅持練習,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每一個抑揚頓挫都深深烙印在心中……

1977年,侯先生重新穿起長衫,走進劇場說起了相聲,

仍然是當初最正宗的腔調,最專業的姿態。

劇場裡的人都沸騰了,10年後,人們再一次發自肺腑的大笑起來。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甚至在最後自己病重的時候,他都以最專業的態度,堅持在電視上完成最後的演出,也正式和曾經聽過“侯式相聲”的觀眾告別:

我侯寶林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覺得再說幾十年相聲也報答不了養我、愛我、幫我的觀眾。現在我難以了卻這個心願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愛、視為生命的相聲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寶林,獻給人民更多的歡樂。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著微笑而去……親愛的聽眾,尊敬的觀眾,侯寶林將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財有道。

現在的流量明星,靠粉絲活著,沒有關注度就會銷聲匿跡。

而對於侯寶林大師,我們是靠他的相聲“活著”,哪怕他早已離我們而去,我們仍然會不斷回味那些經典的段落,帶我們走進一段歲月,聽懂一段人生。

恐怕也只有真正的大家懂得:

只有真正的藝術傍於己身,才能不懼怕一時的低估,不擔憂鮮花的凋零和時光的流逝。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不管哪個年代,專業,永遠是立身之本。

或許今天的小鮮肉會獲得萬人矚目,但轉眼間,他又會被後來者居上,被人們遺忘。

而真正的大家,那些韻味悠長的作品,像紅酒一樣,隨著時間流逝,餘味更足。留給無數的後來人,去紀念,學習和緬懷。

譬如侯寶林先生和他一生熱愛且認真對待的相聲,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也譬如張國榮先生和他的霸王別姬。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真正的作品是有力量的,它們能記錄一個時代的變遷;真正的大師是有溫度的,他們陪伴了幾代人的時光,至今也仍然鮮活地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因為真實和專業的耀眼光芒永遠不會被時間磨滅。

也許是網際網路的發達,在這個講求速度、流量當道的年代。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去品味一段趣味橫生卻又意義深刻的相聲。

但是,我們無比懷念那個年代:

一個人,一支話筒,一段相聲,一群聽故事的人。用語言講述生活,高而不冷,溫暖而又厚重。

相聲界有一句話“侯寶林對相聲有功”,他開創了一代“侯式幽默”,也讓相聲登上了曲藝最輝煌的舞臺。每個懂相聲的人都清楚:

無論講相聲的人有多麼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