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墨魚豆腐絲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李一凡)

祁陽墨魚豆腐絲,是一道地方傳統名菜,也叫“祁陽三絲”。因主材是墨魚絲、豆腐絲和肉絲而得名。

美食之鄉祁陽,有諸多美味佳餚,用材極為普通的墨魚豆腐絲能夠勝出,且在省、市烹飪比賽中評選為地方名菜,自有它獨到之處。

祁陽墨魚豆腐絲

從食材來看,墨魚在海鮮中並不起眼,但在物資匱乏又交通不便的歲月裡,海味往往令人趨之若鶩,墨魚的身價當然也並不低。記得父母親回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倆是郵政局的職員,當時收入穩定且較高。每逢發薪水,同事們會輪流請客上酒樓打牙祭。酒樓的宴席往往分為三個檔次,即魚翅席、海參席、墨魚席;墨魚席價格稍低,滋味也不錯,父母和同事們百食不厭。而那時,百姓家要想吃海鮮,只能在過年時,買一些幹墨魚回家,做個三鮮湯,就很了不起了。

至於豆腐,現今是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而在物資緊缺的年代,其身價也並不菲。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豆腐很是珍稀,要憑票供應。記得當時家裡要醃製黴豆腐,須攢上幾月的豆腐票,大清早排隊才能買回所需的水豆腐。追溯一下,古代豆腐算是上等食材。清代美食家袁枚就講:“豆腐得味,遠勝魚翅。”在他的美食典籍《隨園食單》中,介紹了豆腐的九種烹飪方法。說明作者對豆腐的喜愛,也表明豆腐菜餚在當時的滿目琳琅。有史料記載,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接駕的蘇州織造普福在家宴上專為乾隆上了兩道豆腐菜,即“菠菜雞絲豆腐湯”和“肥雞徽州豆腐”。皇上用畢,龍顏大悅,不僅賞銀給廚師,還把“徽州豆腐”賞給皇后品賞。這江南豆腐,竟然勝於宮中御品!

祁陽墨魚豆腐絲

由此可知,墨魚和豆腐雖是普通食材,但在大廚手中,卻能演繹出珍饈佳餚。祁陽墨魚豆腐絲就有這樣一個傳奇故事:上世紀三十年代,祁陽縣潘家埠(潘市鎮)的民間廚師申建篤,做得一手好菜,在當地很有名氣。他年輕時做豆腐出身,特別擅長做豆腐菜。祁陽名人劉鐵夫(解放後曾任湖南省政府參事)為其母親辦八十壽宴,特地邀請申建篤來主廚。申大廚拿出自己的絕活,獨創之

“墨魚豆腐絲”,色香味俱全,在酒席上博得滿堂喝彩,眾賓客讚口不絕。從此,“墨魚豆腐絲”成為祁陽大小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

前些年,當地還流傳一個趣話。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省裡的領導來到祁陽白水鎮調研,吃了當地一個叫做“搭耐”的菜,印象頗深。再來祁陽時,點名要吃“搭耐”,弄得陪同的當地領導一頭霧水。經反覆詢問,方知所謂“搭耐”,正是墨魚豆腐絲,土話叫“搭耐(趁熱)”,意思是趁熱才好吃。據說這位領導對“搭耐”很感興趣,還將其介紹到省裡,祁陽“搭耐”因此在省城揚名。

2017年舉辦“永州市首屆旅遊文化美食節”,“墨魚豆腐絲”作為祁陽傳統名菜參賽,被評為“永州金牌源味名菜”。2021年舉辦“味道湖南·永州味道”名菜評選,祁陽“墨魚豆腐絲”又一次榮登名菜榜。如今,這道菜作為祁陽傳統名菜,已經揚名四方。

“墨魚豆腐絲”的正宗傳人周明春師傅道出了其烹製的要點:首先,選材極為講究。必須選用上好的純香而無腥臭味的淡幹墨魚,豆腐則是祁陽定製的乾溼恰當的水豆腐,豬肉則要求前腿瘦肉,加適量肥肉條,以便鬆口,還要加入冬筍絲或胡蘿蔔絲,使顏色更鮮豔。烹製方法分兩種流派:一是原創地潘市鎮做法。豆腐絲較細,除墨魚絲、豆腐絲、肉絲外,加冬筍絲,勾芡,其成品呈湯糊狀。一是白水鎮等地做法。豆腐絲較粗,配料多 ,煸炒為主,一般不勾芡,成品為炒菜狀。兩種方法大同小異,各有特色,都呈現出墨魚的鮮香、豆腐的滑嫩和肉絲冬筍絲的鮮嫩脆香,吃起來味在其中,妙不可言。

祁陽名菜“墨魚豆腐絲”能夠長盛不衰,既有消費者認可,也靠廚師世代相傳,這也許就是奧秘所在。

祁陽墨魚豆腐絲

但願優秀的地方傳統菜都能代代相傳,以豐富我們的飲食文化,始終滋潤著食客老饕們的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