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柳宗元教我們自知之明

子貢、柳宗元教我們自知之明

子貢的自知之明

子貢

是孔門十哲之一,在言語、政事、經商方面都有不凡才能,世俗成就甚至超過孔子。

先師孔子身後固然高山仰止,但活著的時候,未必人人都喜歡他“包打聽”的做派。周遊天下,卻不得志於諸侯,甚至有困於陳蔡之間,孤萍無依,惶惶如“喪家犬”的狼狽經歷。後世立志追求世俗成功者,如不知變通,有樣學樣,則難免有膠柱鼓瑟,一言難盡的感慨。

所以有一次,魯國執政

叔孫武叔

(三桓之一)在朝堂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德。”

魯國大夫

子服景伯

把這話學給子貢聽了。

一般而言,聽到領導表揚,又是背後表揚,凡夫俗子還不美的屁顛屁顛的,受用無比。

但子貢聽後卻誠惶誠恐,表示不敢當,並說了這樣一段話:“拿圍牆來比喻,我家的圍牆只有齊肩高,路過的人都能對家裡的好一覽無餘。但我老師(孔子)家的圍牆有幾仞高,如果找不到大門進去,根本看不到牆內宮室的富麗堂皇。能夠找到門進去的人本來就不多。

叔孫武叔

那樣說,不也很正常嗎?”

子貢並沒有因為

叔孫武叔

的地位高,受到他的表揚就忘乎所以。也沒有遷就他,直接說他連孔子之道的門都沒摸到。

又有一次,叔孫武叔在背後詆譭孔子。子貢說:“這是徒勞的。孔子是無法詆譭的。別人的賢德,好比小山丘,努努力還可超越過去。孔子如日月 ,無法超越。如果有人非要自絕於日月,對日月本身又何妨呢?只不過是彰顯自己的不自量力罷了。”

子貢、柳宗元教我們自知之明

柳宗元的自知之明

有人問柳宗元,上級表揚我,或者指責我,我都從自身找原因,這樣做可以嗎?

柳宗元說,那怎麼可以?也應該考察一下讚譽或者毀謗的話是出自誰的口吧?

出自好人之口,我就相信它。出自壞人之口,就不信。如果自己連好壞都分不清,那還聊什麼?

再說了,那種不瞭解我的人(對我不客觀的人),即使罵我是盜賊,我為什麼要害怕?說我的賢德堪比孔子,我難道會感到榮耀嗎?

所以呢,對自己誠實,對自己有自知之明非常重要。

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社會中,找到和自己德才能級匹配的位置。

這樣既能避免小馬拉大車,德不配位的狼狽和災難。也能避免懷才不遇,明珠暗投的遺憾。

@禾麥文化

子貢、柳宗元教我們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