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善於傾聽

作者|寧夏吳忠市吳忠中學高二 盧冠宇

人要善於傾聽

泉水用潺潺歌唱生活,飛鳥用鳴叫傳達資訊,我們用語言交流思想抒發情感,這就是傾聽。說白了傾聽就是一種交流。人,能說或會說很重要,但善於傾聽更為重要。傾聽,是親近自然的方式,是接收資訊的渠道,是淨化心靈的藝術,更是增長知識與才幹的捷徑。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於反思、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

閉目塞聽,剛愎自用,只能為世人所嘆惋。譬如“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項羽,率領著項家軍在戰場上力破秦軍主力,其身姿是何等颯爽!可最終成就偉業的卻是“市井小人”劉邦,項羽也只能落了個自刎烏江的下場。可悲可嘆之餘,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項羽剛愎自用,閉目塞聽,唯我獨尊,聽不下不同意見;而劉邦卻虛懷若谷,任人唯賢,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善於傾聽,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和修養。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顏直諫的魏徵,廣開言路,虛心納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終,開創貞觀盛世,這些都說明傾聽的重要。縱觀古今,又有多少人因為不會傾聽而釀成千古遺恨?楚懷王聽信張儀、鄭袖的讒言而將屈原放逐,拱手將大好河山送給虎視眈眈的秦王,讓屈原徒留一首悲壯的《離騷》遺曲。歷史告訴我們,唯有善於傾聽,方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記得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說:“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 清朝康雍時期,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為我們留下了一段“傾聽”的佳話。有一次,方苞攜所撰《大父馬溪府君墓誌銘》請年輕學者李鈸指正。李鈸只看了開篇第一行文字——“苞先世家桐,明季,曾大父副使公以避寇亂,之秣陵,遂定居焉”,就毫不客氣地把文稿遞還方苞。方苞問:“某文竟不足一寓目乎?”李鈸:“然!”方苞放下身段傾聽李鈸的評判:“今縣以‘桐’名者五:桐鄉、桐廬、桐柏、桐梓,不獨桐城也。省‘桐城’而曰‘桐’,後世孰知為桐城者?此之不講,何以言文?”方苞的地位遠高於李鈸,面對李鈸直率的高傲,他以寬闊坦誠的胸襟接受了李鈸“一字師”的意見,現在我們從他的文集中翻檢《大父馬溪府君墓誌銘》,其文已是“苞先世家桐城”了。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自然賦予人類一張嘴、兩隻耳朵,也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美國通用公司前總裁卡耐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無論你是什麼人,要善於傾聽!尤其是我們這些高中生,更要善於傾聽。傾聽父母的殷切囑咐、老師的諄諄教導……傾聽的越多,你就會變得越聰明越有學識。讓我們都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