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慧敏:一雙布鞋的小確幸

友人送的這雙千層底布鞋帶給我的“小確幸”很踏實,不僅穿著舒適,還如同收藏了一段百年人文記憶。

章慧敏:一雙布鞋的小確幸

大伏天,我將友人送我的千層底布鞋拿出來曬太陽。這雙“內聯升”方口搭襻鞋是友人好幾年前去北京學習時買了送我的。她對我說:“別小看這雙布鞋,它可是用了40多種工具、90多道手工工序才製成的,保你穿著舒服。”

方口布鞋是我們年輕時腳上的標配,我當年還做過幾雙:把一摞舊布鋪平後先勾勒出鞋樣,然後一針一線地在厚厚的布堆上納,為了讓鞋底的牢度紮實,“咬牙切齒”地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納,鞋面則是用厚糨糊一層又一層刮在黑色的斜紋布上漿硬,等到幹了以後還要在鞋面四周滾邊。不過,最後一道鞝鞋的工序不得不花錢請弄堂口的老皮匠幫忙完成,只見他拿出一把帶鉤的錐子,上上下下地把鞋底和鞋面鞝在一起,不出半小時,一雙布鞋就做成了,這時候只要在新鞋上噴點水,楦上幾個小時便大功告成了。

老皮匠坐在小板凳上一面鞝鞋,一面搖頭,他嫌我納的鞋底軟撲撲得不得力,他說:做鞋必須三道彎:腰彎、脖子彎、腿彎,這樣才能用得上勁。他還說,做鞋看似簡單,實在是一針一線皆有章法。現在回想起老皮匠說的那些話,雖然樸素卻是做鞋的門道,富含哲理。這“章法”造就了“內聯升”長久不衰的信譽,一雙千層底布鞋近百道的工序更是老字號的精氣神啊。

章慧敏:一雙布鞋的小確幸

友人送的這雙布鞋除了上腳試穿過,我從沒捨得在地上踏步走。我寧願不厭其煩地每年夏天拿出來“曬黴”,然後細細地欣賞它整齊劃一的純手工針腳,以及它不動聲色的高貴。然而,每次見到這雙鞋時便聯想到上海的“小花園”,上了點歲數的對“小花園鞋店”應該不會陌生,它也曾盛極一時,要不也不會有“南有小花園,北有內聯升”的美譽了。

我外婆的布鞋是去“小花園”定製的,像她這種專門去定製布鞋的老太太有很多,大多因為纏過足而雙腳畸形,一般的鞋店哪有三角粽子似的小腳鞋子售賣?但小花園的師傅就有本事讓那些曾受過腳傷的老太太穿上舒適的鞋。他們不厭其煩地對兩隻腳反覆量尺寸、尋角度,然後一針一線地製作。我還記得外婆說她親眼見“小花園”門口停滿了一輛輛取貨的黃包車,聞得到陣陣幽香,那是太太小姐們身上散發出來的脂粉香。可見生意之火紅。

我幼年時也跟著母親去“小花園”買過鞋子,印象中這家店好像在南京路旁邊的浙江路上。店員陪著母親挑選鞋子,我便目不轉睛地盯著店裡那一雙雙鞋面上繡的金色鯉魚、紅色牡丹、青紫蓮藕……母親那時出客常穿旗袍,繡花鞋與旗袍搭配,是當年的絕配。

章慧敏:一雙布鞋的小確幸

的確,凡是稱得上百年老店的,都有值得稱道的故事,就說“內聯升”的聲名之所以傳遍大江南北,他的驕傲就在於當初專為朝廷命官、舊時名士定製舒適的朝靴和布鞋。自然,今天的“內聯升”為了順應時代潮流,也在求新求變。從京城的朋友發來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家的店堂裡設了咖啡吧,這讓我立刻聯想到上海的百年老店邵萬生的那杯糟香咖啡。

友人送的這雙千層底布鞋我仍將珍藏,它帶給我的“小確幸”很踏實,不僅穿著舒適,還如同收藏了一段百年人文記憶。於我而言,老字號是品質與匠心、技與藝融合的保證。我會關注他們的創新,比如去品嚐一杯老字號裡的跨界咖啡,去入一件改良產品,但打卡之後,老店還會推出什麼吸引人的內容呢?這是一個需要不斷進取的課題。(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