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的各種技巧全在這了

音樂在生命中如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存在,無須刻意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求創作,不求高超的技巧,只是讓它一直延續生命中各種感動悲歡離合!愛音樂是種習慣,它會令人上癮,就如鋼琴只有不斷堅持才能繼續深愛!如果你還沒有想好把它當作一直陪伴你的存在只能是你練的還不夠酒是越醇越香琴是越彈越愛!

鋼琴基本技術,可從兩種角度來分類:

一、從人體的生理結構、生理機能,具體說,從人的手臂來分類。從手臂分類,鋼琴基本技術分為三個方面的技術——手指技術;手腕技術;手臂技術。

二、從鋼琴曲的織體結構分類。

從鋼琴曲的織體結構分類,鋼琴基本技術分為四個方面的技術:單音技術;八度技術;和絃技術;其它特定形態的技術。

單音技術,是指彈奏一個個單音音符接連進行的技術性鋼琴織體的技術。這種技術主要包括四大型別:音階與琶音;顫音;重複音;其它無統一模式的單音織體。

八度技術,是指同時彈下兩個相互距離為八度之同音的技術。

和絃技術,是指彈奏由幾個互為一定音程關係的音組成之和絃的技術。

其它特定形態的技術,指的是前面說過的那幾種最常見的鋼琴織體形態以外的其它鋼琴織體。如:單手雙三度;分解八度;分解和絃。

以上講的鋼琴從兩種角度來分類,是互相關聯和統一的。

所謂單音技術,主要就是手指技術,在整個手臂中,彈奏單音的技術,最關鍵的部位是手指。

所謂八度技術,八度技術=手腕技術,主要為手腕技術,彈奏八度的技術最關鍵部位是手腕。

所謂和絃技術,和絃技術=臂膊、手腕、手指共同技術。彈奏和絃的技術最關鍵部位是這三個部位。

單音技術的正確彈奏方法

首先強調兩點:

1、以彈音階與琶音的正確方法來說明單音技術。因為,音階與琶音是鋼琴技術性單音織體中最基本、常見的織體形態,世界上鋼琴曲中的技術性單音織體,大部分實際上都是音階與琶音或它們的演變。就是那些非音階與琶音型單音織體,其彈奏方法一般也同於或基本同於音階與琶音。因此,以音階與琶音來說明整個技術性單音織體的正確彈奏方法,是最形象、貼切的。一個嚴格學鋼琴的人,一定要堅持不斷地練音階與琶音,因為音階與琶音技術是整個鋼琴技術的基礎。

2、所要講的彈奏方法,是基本方法,也是進行音階與琶音基本練習方法,而不是根據樂曲的不同音樂要求而需變化運用的種種特定彈法。

音階與琶音的正確彈奏方法可分十五點

一。手指要彎曲,以指尖部位觸鍵。觸鍵時,除大姆指尖外,其它指尖與鍵面成90度直角後傾少許的基本垂直角度。觸鍵時,各手指最前端小關節要挺立,形成向外支撐的弧形狀。彈琴時手指要有一定硬度,彈出的音才會結實,有力。而指尖要有硬度,手指小關節就必須挺立;如塌陷,一定鬆軟無力,也就彈不出充實的聲音。這就是手指小關節要挺立的原因。彈琴時,指尖觸鍵時間越短,琴音的泛音震動延留也越長。一般人彈琴如手指彎曲,指尖反應力會比手指平直更敏捷,觸鍵時間也就能比手指平直更短,這是手指要彎曲的又一原因。

二。彈琴時,手指要抬高,每個指頭彈每個音之前、之後都要抬高,暫間隔不彈的指頭也要抬高。抬時,手指要保持彎曲。彈琴時手指抬高,指頭才能距琴鍵一定距離,才可產生足夠的慣性力,彈出結實有力的聲音,使聲音有足夠的泛音震動延留。再者,練琴時手指抬高,還可加大指頭的動作量,增強手指彈奏機能的訓練效果。這就是手指抬高的原因。

三。以手的掌關節為發力點,要以手指與手掌相交處的掌關節為彈奏的主要發力點。掌關節要發出足夠的力量,必須做到:1。動作敏捷;2。動作幅度儘量大;3。動作用力。

四。彈音階與琶音,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放鬆。手腕和小臂這兩處彈琴最易緊張,酸累的部位,要儘量放鬆。這方面,不少人都遇到一個矛盾:手指用力,手腕和小臂即下意識地隨之用力和緊張;手腕和小臂放鬆,手指也隨而軟弱無力。要盡力協調二者的關係,使前者用力,後者放鬆。這一課題較難,但必須解決。

五。彈音階與琶音,要用手指處自身的獨立力量,切勿用手腕、小臂來加壓、加力。不少人彈奏,由於手指無力,一味用手腕、手臂加壓、加力,這就往往產生兩種不良後果:一是手腕、手臂因而酸累不堪,致難於持續彈奏,個別嚴重者甚至把手彈壞,變成所謂‘職業病’;一是形成一種惡性迴圈,即由於的手指無力而藉助手腕、手臂;又由於藉助手腕、手臂,手指養成對藉助手腕、手臂的依賴性,自身之力就總練不出,總要藉助,依賴。衡量藉助手腕、手臂有無加壓、加力的外觀標準,是看彈奏時手腕和小臂有無強烈抖動。如抖動強烈,則表明在加壓、加力;反之,如加以約束使之強烈抖動不得,則失去加壓、加力的可能。因此,克服手指因無力而藉助手腕、手臂這一毛病的有效辦法就是,彈奏時嚴格約束手腕和小臂的強烈抖動,便手指在無外力藉助下自行活動,逐漸練出獨立功力。人體手臂的大多處,即手掌、小臂、大臂乃至肩,彈琴都有可能酸累;唯有一處,就是日夜不停地彈,也永不會累,就是手指。因此,只有當手指練出充分獨立功力,彈奏不須依賴其它外力,彈琴才能持久、自如,才能彈好。

六、彈音階與琶音,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體成一直線,並與鍵面基本平行。手腕最好略低於手掌,而絕不可高於手掌。因為,有條規律:手腕略低於手掌,彈出的音就能結實、有力,果粒感強;而手腕高於手掌,彈出的音必輕飄、模糊、缺乏果粒感。當然,有些樂曲中的音階或琶音織體,音樂表現特別要求輕飄或模糊的效果,手腕只得高於手掌來彈,這是特定情形,另當別論。有些人彈琴,手腕高出兩邊的手掌和小臂,像個駝峰。還有些人除此另加手指不彎而直伸,像只爬行的烏龜,彈出的音也模糊不清。這些壞毛病都必須糾正。

七、彈音階與琶音,手背內、外兩端高低要大體相等,整個手背呈基本水平狀。人的手指中,四、五指最弱,不少人彈琴因四、五指無力支撐,致手背外端四、五指處向外下斜塌陷,形成手背內高外低,四、五指彈出的音也因而軟弱模糊。這樣,還往往形成一種惡性迴圈:四、五指無力致手背外端下陷,手背外端下陷,又壓住四、五指,使之不能充分抬動,而練不出自身力量,致手背外端下陷得不到改變。克服這一惡性迴圈的辦法是,彈奏時嚴格限制住手背外端下陷,甚至在使用四、五指時,有意識地將手背外端微微提高,給四、五指以足夠空間充分活動,使其力量慢慢練出。四、五指充分抬動,彈出的音就能清晰、明亮、有力了。

八、彈音階與琶音,大指前半截應自然向裡微微彎曲,後半截與手掌要稍有間隙。有些人彈琴,大指前半截不向裡彎,而向外逆撇,後半截與手掌緊緊並貼,這種姿勢完全違反生理自然。大家可以試試,大指若外撇,不僅大指本身緊繃、僵硬,連手的整個內側半邊也必然緊繃、僵硬。

九、彈音階與琶音,手指、手掌,特別是掌關節處都要凸起、挺立,整個手,形成一個自然形態的“架子”、“模子”狀。這個“架子”、“模子”既不能緊繃、僵硬,又不可鬆垮、散軟,而要鬆緊、軟硬適當,呈自然狀態。有些人彈琴,手繃得又緊、又僵、又硬,像只鐵爪;有些人彈琴,手鬆垮垮、軟棉棉、像團棉花,都是不對的。

十、彈琴,包括彈音階與琶音時,整個手臂要置於自己感到適當、舒適的自然位置。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緊緊夾著身子。也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過分外撇和高懸。這都是壞習慣,應糾正。

十一、彈音階與琶音,右手往上彈或左手往下彈時,兩手大指每彈完一個音後,應即刻向內彎曲收進掌心下。

大指收進時,須做到幾點:

1。鬆弛、自然、不可緊張、生硬;

2。在下個彈奏手指彈奏之時同時收,不可遲後;

3。果斷迅速收,不可遲疑、緩慢;

4。一收到底,不可只收一半;

5。收時,手腕高低不變,手腕不可拱起。為什麼大指要收進呢?因為音階與琶音中要用大指彈的每個琴鍵之間,隔有其它琴鍵,而且互有一定距離大指每彈完一琴鍵後,如收進,其再彈下一琴鍵時,恰到下一琴鍵位置,就能從容彈出。如不收進,該彈下一琴鍵時,大指尚在原琴鍵處,離下一琴鍵還有一定距離,只能生拐硬跳去彈。大指一次次生拐硬跳去彈必帶起手腕和小臂一下下搖晃拐動,非但樣子難看,彈出的音也是一團團的。對於大指要收進這一重要要求,許多彈琴者都忽視未顧,甚至根本不知。特別提醒大家要重視。

十二、彈音階與琶音,右手往下彈或左手往上彈時,兩手三或四指繼大指之後彈時的抬高動作,要切實做出。

因為,這裡三或四指彈時,要交迭越過大指上方,跨度較大,動作較難。不少人彈到這裡,往往困難,而只顧使三或四指彈對位置、發出聲音,對於這兩指的抬高及相應的彈奏效果則忽略不顧。有些人為使三或四指夠到目標琴鍵,甚至拐動臂肘、手腕一起去夠彈,彈出的音混濁、模糊,樣子也很難看。正確彈法是:大指下彈時,三或四指同時彎曲地抬高,再彈下;三或四指抬高時,掌關節及手掌前端亦一併上抬;而手腕要保持原有高度,勿上拱。

十三、彈音階與琶音,手指觸鍵有兩條重要準則:

1。要儘量集中手指觸鍵那一瞬間的力量;

2。要儘量縮短手指觸鍵那一瞬那的時間。

為達到後一條,手指下彈時動作要敏捷,彈下後要儘快離鍵抬起(不針對音階與琶音的慢速彈奏)。很多人都以為,彈琴手指動作中最難、最重要的環節是手頭下彈;其實,下彈後指頭離鍵上抬的環節同等重要,而且,從一定角度說,難度還超過下彈。以上所說手指下彈後要儘快離鍵抬起,不針對音階與琶音的慢速彈奏。因為,慢彈時,手指每彈一鍵,都要在鍵上停頓片刻,方可接彈下一鍵,不可能迅即離鍵抬起。

十四、彈奏包括音階與琶音在內的鋼琴技術性單音織體,手的各部位中,以兩處最為關鍵,即掌關節和包括手指小關節在內的指尖部位。

掌關節的主要功能為:啟動手指的彈奏動作,發出手指的彈奏力量,和支配手指的指頭變換。

指尖的主要功能是將手指彈奏的力量傳導至琴鍵,並在此過程中對手指觸鍵進行細微控制、調整。

一些人彈琴手指技術欠佳,歸根結底是掌關節和指尖功力不足。因此,訓練手指彈奏技能,應著重掌關節和指尖的訓練。使掌關節靈活、有力,指尖堅硬、敏銳。

十五、彈音階與琶音,彈奏者在內心觀念與自我感覺上,要以每一個音、每一個琴鍵、每一個手指各為一獨立體,音與音、鍵與鍵、指與指之間互不依附、混淆、粘連,一個是一個,乾乾淨淨,利利落落,清清楚楚。人們通常用“顆粒性”一語形容上逑要求。所謂“顆粒性”,包括四個特點:

1。彈出之音如一顆顆、一粒粒,個個獨立、凸起、鮮明、清晰;

2。所彈每一個音,都似有一堅實之芯,聲音集中、充實飽滿;

3。觸鍵短促,彈出的各個音,間隙分明;

4。彈出的每一個音相互均勻、規整、統一。

彈音階與琶音要達到的效果標準:

1、彈出之音集中、有力、挺拔、飽滿、鮮明。

有些人彈奏,聲音軟弱虛飄,模糊不清,若以視覺形象比喻聽覺形象,有如一幅焦距不準而景象模糊的照片,完全不合標準。

2、彈奏準確、乾淨、清楚、流利、順暢。

有些人彈奏漏音不斷,錯音百出;有些人彈奏不清不楚,糊糊塗塗;有些人彈奏斷斷續續,結結巴巴。這都不合標準。

3。彈奏均勻。均勻範疇包括速度、力度與音色三方面。

有些人彈奏忽快忽慢,速度不穩;有些人彈奏忽強忽弱,力度不均;有些人彈奏忽明忽暗,音色不一。這也都不合標準。

4、彈出之音色明亮、通透而有厚度,發音延續長、泛音足、共鳴夠。

有些人彈奏,音色或暗、或悶、或乾,這也與標準相違。

5、雙手彈奏非大體齊整,而是高度齊整。彈奏效果有如人的兩排齊整的牙齒,而不能犬牙交錯,參差不齊。須知,近些年,世界鋼琴舞臺對於彈奏的齊整性較過去更為注重。

彈鋼琴的各種技巧全在這了

彈音階與琶音的幾點練習規則:

1。最好每遍彈四個八度音區,兒童也同樣。

2、除主要練雙手同向彈奏外,也應練雙手分向。

3、慢、中、快速都要練。但力不勝任的快速不要練。每彈一琴鍵後,手指在鍵上停留許久再彈下一鍵的那種過慢彈法也不要練。因為,這種彈法,脫離正常彈奏的實際要求。

4、應主要練大、小調平行八度音階與琶音。也要練其它音階與琶音(包括和聲小調與自然小調)。也要練半音階,雙手三度、六度與十度音階,屬七和絃與減七和絃琶音。

彈鋼琴的各種技巧全在這了

八度與和絃彈奏技術

八度技術是鋼琴中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技術之一。鋼琴彈奏者八度技術差的遠比單音技術及其它技術差的人多很多。就是著名鋼琴家中,也有些人八度技術並不算很高明。八度技術十分高超的鋼琴家,世界上不是很多。

八度技術主要為手腕技術,因為,彈奏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為什麼?這是人體的生理構造與生理機能所決定的。人的手臂關節有指關節、掌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與肩關節。這其中,彈八度,可作為手臂動作軸心的關節,只可能是腕、肘、肩三個關節。誰也不可能以指關節或掌關節為動作軸心來彈八度。在腕、肘、肩三個關節中,如以肘關節為軸心來彈八度,動作反應必笨重、遲頓,不可能彈快。如以肩關節為軸心來彈八度,動作反應比肘關節還不如。而以腕關節為動作軸心,動作反應就很靈敏,就可彈快。所以,彈八度要以腕關節為動作軸心;相應,八度彈奏力量的發出和彈奏位置的支配,也應主要在腕部。因此,我們說,彈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這樣說,並非無視手臂其它部位對彈八度的重要作用。彈八度,除手腕必須靈活、有力、有彈性外,手掌、手指也須堅硬、有力,觸鍵時能牢牢撐住,使手腕所發之力經手掌、手指時凝聚不散,充分傳導至琴鍵。如手掌、手指軟弱、鬆散,縱使手腕再有力,力量經手掌、手指時也會大大散失,發出的音必虛、散、飄、浮。此外,如彈強音量八度,僅腕力還不夠,還須加進小臂乃至大臂的力量。所以,彈八度,手的其它部位也相當重要。

八度的正確彈奏方法

須說明,這裡講的是指彈奏技術性或華彩性(CADANZA)織體型別之八度的基本方法,而不是指彈抒情性八度旋律(LYRICAL OCTAVE-MELODIE)的方法,或以樂曲不同音樂要求而變化運用的種種其它特定方法。

首先講彈一般音量八度的方法,也是進行八度基本練習應持的方法。之後,再講彈強音量八度的方法。

一般音量八度(OCTAVE)的正確彈奏方法可歸納為十五點:

一、觸鍵時,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體成一直線,並與鍵盤面基本平行。如手腕和小臂高於手掌,而所彈又是一般音量或弱音量,彈出之音必輕盈、飄浮。有少數樂曲的八度,就要求這種輕飄效果,手腕和小臂必須高於手掌來彈。但一般情形,特別是進行八度基本練習時,手腕和小臂切莫高於手掌。有些人彈琴,手腕一處高高拱起,高出前後的手掌和小臂,這種手形違反人的生理自然,彈出的音會異常虛散或僵硬不堪。這種怪樣子定要糾正。

二、彈一般音量八度,小臂要保持穩定。整個手要以腕部為軸心上下動作,動作大小視彈奏音量強弱而定,一般音量愈強動作愈*R>但進行八度基本練習,特別是初練八度時,動作幅度愈大愈好,以加大動作量,增強練習效果。不過,八度技術高的人,動作幅度一般都較小,因其腕功強,稍加動作就可達到各種要求。但他們的技術了必定來自當初長久的大幅度的練習。

三、彈一般音量八度,要以腕部為主要發力點。腕部既要用力,又要放鬆。彈奏中要隨時調節同一部位的這二者矛盾關係,使之協調、統一。若用力有餘,放鬆不足,必動作僵木,發音尖硬,手臂酸累過度而無法久彈;反之。若放鬆有餘、用力不足,定動作鬆垮,發音模糊,手臂失控而亂甩亂拍。腕部發力時,還要用鬆弛、自然的巧勁,不能用僵緊、生硬的拙勁,特別要充分發揮腕部自身固有的彈力。

四、彈一般音量八度,臂膊(尤其是小臂)要放鬆,勿用臂膊尤其是小臂加壓、加力。不少人彈八度因腕力不足,一味用臂膊,尤其是小臂加壓、加力,往往產生兩種惡劣後果:一是臂膊,尤其是小臂因之僵硬、緊張,彈不多久即酸累不堪,無法久彈;二是往往形成一惡性迴圈,即由於腕力不足而藉助臂膊;又因藉助臂膊,手腕養成對臂膊的依賴性,自身之力就總練不出,總要依賴臂膊。

克服困難這一惡性迴圈的辦法是:讓臂膊,尤其是小臂充分放鬆,而失去加壓、加力的可能,使手腕在無外力藉助下自行動作,逐漸練出自身獨立功力,無須再*臂膊。

五、彈八度,手的起落要充分利用自然反彈力與慣性力,落下後要*反彈力彈起,彈起後要*反彈力落下有如跳動之球,往復不斷。這樣彈,一則富於彈性感,效果生動;二則省力,能久彈。一些人彈八度,不懂用這樣的自然之力,手起手落用盡拙勁,酸累不堪。

六、彈技術性或華彩性織體的八度,通常以大、小指並彈為好。非特定情形,最好其中不夾換大指同四指並彈。

因為,大、小指並彈出的音,較大指同四指並彈的音更集中、挺拔、鮮明,顆粒性、彈性感與清晰度也更強。

七、彈八度時,彈奏之大、小指最前端小關節要彎曲、挺立,整個指頭要堅硬。要用大、小指尖外側部位觸鍵,觸鍵面要宜小不宜*R>一些人彈八度,指頭散軟,小關節鬆垮開不停甩動,像在琴上拂掃,彈出的音虛散、模糊。這種不良形態必須糾正。

八、彈八度時,彈與不彈的手指都要自然彎曲、挺立,掌關節也要挺起,整個形成一種向上禹外支撐的自然形態的“架子”、“模子”。這個“架子”、“模子”要有一定的緊度和硬度,但不可緊張、僵硬,彈奏時要只做以腕部為軸心的上下整體動作,自身形狀定型不變。

一些人彈八度,手不撐立和定型,亂晃亂甩,像把刷子,彈出的音含糊不清,並充斥手指拍鍵的雜音。這種壞毛病必須糾正。

九、彈八度,手背內、外兩側高低要大體相等,整個手臂呈基本水平狀。不少人彈八度因小指無力支撐,致手背外側傾斜下陷,形成手背內高外低。本已無力的小指又被下陷的手背壓住,更用不上勁,彈不出有力之音。這樣,還往往出現一惡性迴圈:小指無力致手背下陷;下陷的又壓住小指,使之難以充分活動,而練不出自身之力,令手背下陷得不到改變。克服這一惡性迴圈的辦法是:彈奏時,盡力令小指支撐住,使手背下陷不了;甚至有意識將手背外側微微抬高,給小指以足夠空間充分活動,使其自身之力慢慢練出。

十、彈一般音量八度,臂膊要放鬆,手要有一定緊度和硬度。

這是一個矛盾難點:往往臂膊放鬆,手也隨之鬆散、疲軟;手有緊度和硬度,臂膊,尤其是小臂,也連帶繃緊、僵硬。要努力使這二者協調。辦法為:

1、意念上將二者區分開,心中同時想到和感到一處放鬆,另一處有緊度和硬度;

2、掌握好手腕的用力與放鬆。手腕是臂膊和手的交界部位,與二者緊密關聯,手腕的用力與放鬆關係掌握好了,臂膊和手的同類關係也就易於協調了。

十一、在八度兩個音的相互音量關係上,可有三種彈法:

1、左、右手用力重心分別偏重於左手大指或右手小指,突出這兩指所彈之八度高音;

2、與前者相反,用力重心分別偏重於左手小指或右手大指,突出這兩指所彈之八度底音;

3、兩手用力重心各都均衡,左、右手所彈音量基本相等。

第一種彈出的效果較清晰、生動、明亮、光彩,節奏性與顆粒感較強;第二種彈出的效果較寬闊、渾厚、豐滿,雄勁,混響度與共鳴感較多;第三種彈出的效果介於一、二種之間。彈奏者應依所彈奏音樂要求,目的明確地擇彈其一。人的大、小指中,先天大指強、小指弱,彈八度大指彈出的音往往容易自然性強於小指。對此,彈奏中要隨時留意糾正。

十二、彈八度除特定要求外,手指觸鍵那一剎那,一要力量集中,二要時間短促。這樣彈出的琴聲就響亮、持久。

十三、彈八度的人體技術關鍵部位是手腕,而關鍵作用僅次於手腕的則是大、小指指尖部位,包括大、小指指頭最前端小關節。手腕在八度彈奏中的功能主要為:啟動手的彈奏動作,並作為動作軸心;發出手的彈奏力量;支配手的彈奏位置。

指尖部位的功能主要為:支撐手的落鍵;向琴鍵傳送手的彈奏力量;對手的觸鍵進行細微調節。許多人彈不好八度,究其原因,多因缺乏手腕功夫,次為指尖部位功力欠缺。因此,要彈好八度,關鍵要練好手腕及指尖部位的相應彈奏技能,即手腕要靈活、有力、有彈性、有耐力,指尖部位要堅硬、敏銳。

十四、遇到長的快速連續八度段落,即使八度技術強的人,彈到後面,手臂也難免一定程度愈彈愈累。要圓滿彈下來,不致因手臂過累而堅持不下,就要掌握好手臂,尤其是小臂的放鬆,調節好整個彈奏過程中手臂力量的耗用,使手臂彈到最後仍有餘力。

十五、初練八度時,可從下列基本練習方法入手:

1、在一個鍵上重複彈多下,再換彈另一鍵;

2、彈各種下同八度音階與琶音;

3、彈自己確定的各種八度模進音型。

初練時,宜多分手彈,多慢彈。專練八度的練習曲不多,初可選練如車爾尼練習曲作品740第49首,等等。當已初步掌握了八度彈奏技能後,還可挑選一些樂曲中的八度段落來練。當然,這些段落多較難。請參看下列曲目單:

莫扎持 A大調奏鳴曲 作品331

肖邦 降A大調波蘭舞曲 作品53

李斯特 帕格尼尼練習曲 “鍾”

李斯特 高階練習曲 “英雄”

李斯特 “葬禮”

李斯特 “弄臣”

李斯特 西班牙狂想曲

李斯特 改編舒伯特的 “魔王”

李斯特 B小調奏鳴曲

李斯特 第一鋼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 第一鋼琴協奏曲

莫士科夫斯基(MOSZKOWSKY)“雜技” 作品52 之4

強音量八度同一般音量八度的彈法多相同,有別之處有以下六點:

一、彈強音量八度,除用腕力外,要兼用手力和臂力。所用臂力一般為小臂臂力;音量要求極強時,加大臂臂力。手、腕、臂彈奏和用力要協調一致,成一整體。用臂力時,大體可有三種彈法:

1、腕部為彈奏動作軸心,小臂、臂肘略高於腕部,使臂力充分下落、集中至手,特別是手指。

2、同樣以腕部為動作軸心,手掌、手腕、小臂和臂肘互成直線,並與鍵盤面基本平行,一起用力彈。

3、肘和腕部同為彈奏動作軸心,彈時手、腕、臂作為整體一起大幅度上下動作。這種彈法音響宏亮,彈性感強,富於氣勢和魄力,但只宜彈速度不快的八度,或快速八度開始時的慢速部分。

二、兼用手力和臂力彈強音量八度時,手腕應作為動作發力的關鍵部位,要靈活、有力、有彈性、富有能動力。一些人彈八度手腕僵硬,同手之間無任何動作起落變換,只彼此凝固一起而動,彈出的音僵、硬、虛、淺。這種彈法定要糾正。

三、彈強音量八度,每下觸鍵前後,手指及整個手同琴鍵距離可較彈一般音量八度稍遠些,彈慢速強間量八度尤應如此。因為,距琴鍵遠些,就能更多借助手下落的自然慣性力,既省力,又能彈得更響。

四、彈速度不快的強間量八度,手臂於音之間抬起的瞬間,要儘量放鬆,使之有緩衝、休息的間隙,減輕疲勞。

五、彈又快又強的連續八度段落,手臂完全放鬆不太可能,一定程度的緊張是正常、允許的。尤其彈至最後,手臂甚至可拼出全部餘力,緊張衝刺般的彈完。

六、彈強音量八度時,前面說過的彈一般音量八度的各點正確彈法均應運用其中,尤其是手指最前端小關節要彎曲、挺立,指頭要堅硬,掌關節要挺起等諸點,更要強化做出。

八度彈奏應達到的效果標準:

一、聲音堅實、飽滿,有亮度,又有厚度。

二、聲音凸立、挺拔,有立體感。

三、聲音乾淨、利落、清晰,有顆粒性。

四、聲音敏銳、短促,有彈性。

五、節奏準確、靈敏、生動,有節奏動力感和節奏感染力。

六、發音整齊。彈單手八度時,構成八度兩音之間相互整齊;彈雙手八度時,兩個八度之間相互整齊。

和絃的正確彈奏方法

以音樂特性,和絃可大體分為以下多種:

一、宏偉、輝煌的,如格里格“鋼琴協奏曲”

二、威武、雄壯的,如舒曼“狂歡節”

三、壯嚴、持重的。如貝多芬“奏鳴曲‘悲愴’作品 13 號”

四、熱烈、激昂的,如劉詩昆、藩一鳴“青年鋼琴協曲”

五、寬廣、開闊的,如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六、密集、持續的,如舒伯特“降A大調即興曲” 作品 90 之 4

七、鋼硬、乾枯的,如普羅可夫耶夫“進行曲選自‘三個桔子的戀愛’”

八悲壯、沉重的,如肖邦“降B小調第二奏鳴曲”‘葬禮進行曲’第三樂章

九、陰沉、冷峻的,如貝多芬“奏鳴曲‘黎明’”作品53

十、醇厚、平穩的,如舒伯特“降A大調即興曲”作品 142 之 2

十一、深沉、渾厚的,如貝多芬“‘熱情’奏鳴曲 作品 57 號”

十二、端壯、典雅的,如莫扎特“F大調奏鳴曲” 作品 332

十三、靈巧、機敏的,如丁善德“兒童組曲”‘撲蝴蝶’

十四、活洛,歡快的,如施特勞斯“蘭色多瑙河”

十五、抒情、如意的,如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十六、輕柔、飄逸的,如萬利格“春”

和絃音樂特性的種類如細分,多不勝數,且有不少和絃之音樂特性,介於以上二種或多種和絃之間,故無法一一說全。以上所舉僅為其中這最典型、多見者。

由於和絃音樂特性的種類繁多,和絃的彈奏方法亦多種多樣,難於說盡。下面,講述一些最基本的和絃彈法。

一、彈和絃,除要求聲音效果虛飄的特定和絃外,手指,特別是指頭最前端小關節要挺立,有一定硬度。而手掌、手腕和臂膊要鬆弛、鬆軟,整個手臂基本形成上軟下硬、上輕下重,使彈奏力量充分下達、特別是指尖,沉落於琴鍵。這樣,彈出的音方能充實、豐滿。一些人彈和絃手指埸軟、鬆垮,而手掌、手腕、臂膊緊張、僵硬;或手掌、手腕、臂膊均埸軟、鬆垮;或全都緊張、僵硬。彈出的音或虛弱、模糊;或僵木、尖硬,難於入耳。

二、彈一般和絃,下彈前,手腕要略微提高,下彈時落下。手掌提高,是為有下落的餘地;手腕落下,是為使彈奏力量透過其下落,而充分下達、集中至手指,特別是指尖,奏出充實的聲音。這方面,須掌握如下幾點:

1、手腕提高和下落時,其本身及與之相連的手掌和小臂都要放鬆,而彈奏的手指要挺立,有硬度。這樣,才能使彈奏力量充分下達、集中至手指。有些人彈和絃,手腕雖提高又落下,手腕和手掌、小臂也都放鬆,然手指也隨之鬆垮,這樣彈奏力量,就不能充分下達、集中至手指,而大多隨著手腕的下落散耗於空間,彈出的音也自然模糊不清。有人形象地比喻說:“這樣彈,力量沒多少彈到鍵盤上,大部分都散落到鍵盤下面的空間去了”。

2、手腕於落下的一瞬間,尤要完全放鬆,並放鬆而產生的墮落力自然落下,而不要僵緊地硬壓下去。這樣彈出的音能既充實、又鬆弛;而且,即使所彈音量較強,手臂了不會很費力。

3、要使彈奏力量全部下達、集中至手指,特別是指尖;而不應只部分下達,部分仍留於手掌、手腕或臂膊處。

4、彈非強硬或非跳躍的一般和絃,手腕提高或下落時,彈奏的手尖要始終貼鍵面。換彈和絃時,指尖要提前到達並貼上所換和絃的鍵面再彈下。有些人彈一般和絃,下彈前,手指不貼鍵,鬆垮、散軟地從琴鍵上方甩彈下來,不像彈琴,而像拍琴,發出的音模糊紛亂,指頭拍擊鍵盤之雜音充斥其中。不定期有些人彈和絃,不彈前手指也不貼鍵,手指同手掌、手腕、臂膊形成一僵滯整體,一起笨重、遲頓地落下,不像在彈奏,而像在擺放,發出的音,又淺、又弱、又虛。5、手腕下落這瞬間有速緩之分。一般,所彈和絃愈響亮、強烈,手腕下落也迅速。

三、彈跳躍性和絃,彈奏方法基本同於八度的彈法,手的起落主要以腕部為動作軸心,彈奏手指要彎曲、挺立,有一定硬度,手掌亦要撐住。

四、彈強響、堅硬的和絃,手指、手掌、手腕和小臂可凝為一體,主要以肘部為動作軸心,整體上下起落彈奏。這樣彈手指要堅硬、挺立,手掌要撐住,手腕要有刃性、彈性。這種彈法,彈出的音響效果堅實、飽滿、宏亮,富有共鳴感和立體感,但難度較大,只宜技術水平較高的人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