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開掛?清代后妃晉升並不簡單

《延禧攻略》最近剛剛收官,《如懿傳》也在火熱的上映更新之中,這兩部宮鬥劇吸引了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次的大量觀眾關注,尤其是《延禧攻略》講述了魏瓔珞從一個內務府出身的宮女一步步成長為皇貴妃的心路歷程,可以稱之為開掛模式的皇貴妃升職記。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後宮女子像電視劇中的魏瓔珞一樣晉升為皇貴妃甚至皇后需要經歷哪考驗呢?

一路開掛?清代后妃晉升並不簡單

第一重考驗:是否有資格成為秀女並透過挑選。秀女選看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者,十分看重血統的純正與否。因此,在選看秀女時,也主要從八旗及漢族重臣的子女中挑選,且以滿族為主,蒙古族為輔,歷史上著名的孝莊皇太后就是蒙古族人。秀女的年齡也有著嚴格的限制,秀女年滿十三歲就可以參加挑選,稱為“及歲”,超過十六歲稱為“逾歲”,便不能再參加秀女的挑選。同時,想要進入後宮,成為皇帝的女人,自然不能身有殘疾,也不能像漢人女子那樣纏足、著寬大衣袖,以免被斥責忘了祖宗。因此,很多秀女在第一關就被刷了下來。

一路開掛?清代后妃晉升並不簡單

第二重考驗:嚴格的后妃等級制度。清朝從努爾哈赤起事到康熙帝,逐漸建立起了嚴格的后妃等級制度。根據《清史稿·后妃傳》的記載,“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也就是說,清代后妃可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八級。秀女在透過第一關的挑選後,多數被封為妃、嬪、貴人。宮女被寵幸後被封為常在、答應。後宮中,貴人以上為“主位”,有朝服和朝冠。而最高等級的就是皇后,皇后為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後宮之主。其他后妃同皇后既是妾與妻的關係,也是臣與君的關係。重大節日和皇后的生辰,諸后妃也要行禮祝賀,《延禧攻略》關於荔枝樹的一部分就是發生在富察皇后的生日宴會上。由此可以看出,後宮等級分明,從最低等級的常在到最高等級的皇后,中間有六級之多,便可以想象后妃晉升之路的艱難。

一路開掛?清代后妃晉升並不簡單

皇后朝服

除了這兩大考驗之外,皇帝的寵愛、家族勢力、宮中資歷、生育子嗣也是影響后妃晉升的重要因素。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的人可能出生就在羅馬。清朝的大多數皇后都是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早早的就被選為了皇位候選人的嫡福晉或者直接是小皇帝的大婚物件,根據統計,清朝的28位皇后中,有11位是皇帝的原配,原配去世後上位的有7人,兒子繼承皇位被尊為皇后的7人,撫養繼承人有功的1人,作為寵妃去世後被追封為皇后的1人,只有1人是在皇后被廢后上位的。因此,沒能成為皇帝原配的后妃們想要晉升為皇后,除了養育皇位繼承人之外,剩下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