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國臺酒怎麼配閩菜?四道閩味,醬酒絕配

在福建,不僅茶道讓人歎為觀止,酒文化之厚重亦讓人望而興嘆。福建人有著曠達的飲酒性格,見諸於“茶七酒八”的禮敬之道,“愛拼才會贏”的福建划拳,“海碗”喝酒的情真意切。

作為經濟富足之地,福建人的酒桌從不缺好酒。在醬香白酒風靡全國之際,福建人開放包容的消費心態,讓福建成為醬酒發展的沃土。近年來,醬酒在福建人酒桌上的佔比能超過六成,足見閩人對於醬酒的喜愛。

習慣了海上搏擊的生活,福建人何曾虧待自己的口腹,好酒自然要有美食相伴。帶幾瓶產自西南腹地赤水河茅臺鎮國臺酒,遠赴千里,在東海之濱邂逅閩菜,這河海之間,海味的鹹鮮以及中外交匯的食材,與醇厚飽滿、層次豐富的國臺酒,會產生什麼樣的“香遇”故事呢?

 01.福建之“福”,口福之福。

就食材而言,福建坐擁無與倫比的天然優勢。福建擁有的海岸線長度位居全國第二長,淺海灘塗遼闊,魚、蝦、螺、蚌、蠔等海鮮佳品型別豐富。不僅如此,福建內部,還有遼闊的江河平原,盛產稻米、蔗糖、蔬菜、花果,尤以荔枝、龍眼、柑橘等佳果譽滿中外,與此同時還有茂密的山林溪間,盛產茶葉、香菇、竹筍、薏米、石鱗、河嫚、甲魚等山珍野味。

《福建通志》有云:“茶筍山木之饒遍天下”、“魚鹽蜃蛤匹富齊青”、“兩信潮生海接天,魚蝦入市不論錢”。得天獨厚的食材資料,為膾炙人口的珍饈佳餚奠定了根本基礎,催生了福建百花齊放的烹調技藝。

技法上,福建歷史上經歷中原漢族文化和當地古越族文化的雙重交織,飲食文化具有相當多元的屬性。此外,福州、廈門、泉州先後作為重要對外通商口岸,四方商賈雲集,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海外技藝也相隨傳入,特別是與南洋群島人民的長期交往,海外飲食習俗,更滲透到閩人的飲食生活之中。閩菜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博採各路菜餚之精華,對習俗加以調整變化,逐漸朝著精細、清淡、典雅的品格演變,以至發展成為格調甚高的閩菜體系。

閩菜,是中國菜系中食源豐富且調味奇異的一類,有些食材並不常見,有些味道更不尋常。閩食閩味,自成一格,福建之“福”,口福之福。具體而言,閩菜形成了三種地域之流變。

一是,百味福州。福州菜特色為“強調百湯百味,注重海味山珍”。福州菜是閩菜的主流,除盛行於福州外,也在閩東、閩中、閩北一帶廣泛流傳。福州菜尤其講究調湯味而烹海鮮,形成“百湯百味”的認知,如“茸湯廣肚”、“肉米魚唇”、“雞絲燕窩”、“雞湯汆海蚌”、“煎糟嫚魚”、“淡糟鮮竹蛭”等菜餚,均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二是,食趣閩南。閩南菜體現在“調味歎為觀止,滋味妙趣橫生”。閩南菜,盛行於廈門和晉江、尤溪地區,在使用沙茶、芥末、橘汁,甚至於藥物等原料進行調味方面,均有獨到之處。名菜如“東譬龍珠”“清蒸加力魚”、“沙茶牛肉”、“蔥燒蹄筋”、“當歸牛腩”、“嘉禾脆皮雞”等,均較為突出地反映了濃郁的閩南食趣。

三是,山珍閩西。閩西可謂“遍用山珍之物,嚐盡世間之鮮”。閩西菜,盛行於“客家話”地區,以烹製山珍野味見長,略偏鹹油,善用生薑,在使用香辣佐料方面更為突出。如“爆炒地猴”、“燒魚白”、“油燜石鱗”“炒鮮花菇”“蜂窩蓮子”、“金絲豆腐乾”、“麒麟象肚”、“涮九品”,均鮮明地體現了山鄉的傳統食俗。

 02.四道閩味,醬酒絕配

福建菜美食奇多,名菜更是浩如煙海。若喜歡用茅臺鎮正宗大麴醬香白酒國臺酒佐以閩菜,有四道風味必須品飲體驗,堪為閩菜中的醬酒絕配。

上榜酒餚一:

  佛跳牆配國臺十五年,風味盛宴

喝國臺酒怎麼配閩菜?四道閩味,醬酒絕配

“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佛跳牆,作為人世的絕佳美味,集盡葷食精華,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雷同,從此,人們普遍稱此菜為“佛跳牆”。

“佛跳牆”這道菜的前身本平常無奇,主要材料是雞、鴨、羊肘、火腿等常見菜品。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一官員做宴請,令內眷親自主廚,用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煨製成一道菜,取名福壽全,效果頗佳。

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製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保留了酒罈煨菜的儲香保味的精髓,卻換下了尋常肉食,起初大量使用海參、魷魚這些海鮮。隨後,在饕客推動下,又加入了魚翅、鮑魚——食材越換越名貴,直到被奉為“閩菜之首”。

珍貴菜餚自然佐以上佳美酒。首選國臺十五年,除了珍貴之感契合之外,更重要的是,佛跳牆以“醇香濃郁,齒頰留香,葷而不膩”為風味特色,一菜可品嚐十數種主料,湯汁中可感受上百種韻味,複雜至極、鮮香至極。國臺十五年之厚重,可與佛跳牆相配,形成一場酒與食的風味盛宴。

 上榜酒餚二:

  沙茶燜鴨塊配國臺十五年,別具風情

喝國臺酒怎麼配閩菜?四道閩味,醬酒絕配

沙茶類菜餚,是閩菜中最富特色的風味。其所用到的“靈魂醬料”沙茶醬,早在上個世紀,就隨海外華僑的頻繁往來流傳進國內,尤以閩南僑鄉為甚。

沙茶醬是一種最早起源於印度尼西亞風味調味品,製作相當考究,原料就要用到三十多味,如花生仁、椰子肉、馬拉煎(外來品,是用幼蝦加鹽醃製而成的)、亞三(外來品,是水果加工而成的)等。這些原料經過磨碎或炸酥後,再加油、鹽慢慢熬煮成為一種色澤淡褐的醬,味道奇特且滋味豐富。在中國白酒,只有醬酒的豐富度方可與之相配。

幾乎所有肉類食材,均能與沙茶醬演繹出美好,沙茶燜鴨塊,便是其中的經典。鴨子的製作,需要經過兩道工序,先炸後燜。炸,須使用豬油,將醃好的整鴨下鍋,而燜則講究小火收汁,將沙茶味道吸收殆盡。

佐味此菜,用年份更長、老酒更香的國臺十五年最佳。因沙茶燜鴨塊經過油炸,自帶一種焦糊之香,這與國臺十五年濃郁的焦香相配。而沙茶醬本身,使用到很多植物類香辛料,與醬酒中陳香氣息相近,國臺十五年的老酒陳香,自能與之烘托到恰當好處。

上榜酒餚三:

  淡糟香螺片配國臺國標,醇香四溢

喝國臺酒怎麼配閩菜?四道閩味,醬酒絕配

除了沙茶醬,閩菜之中還有一類調味奇特的菜餚,即使用紅糟製作而成的糟香類菜品。早在唐朝徐堅的《初學記》就曾提到:“瓜州紅曲,參糅相半,軟滑膏潤,入口流散。”

所謂紅糟,即是福建地區釀造紅酒後得到的附產品。把糯米用清水泡漲後入籠蒸熟,取出來撥散並晾冷,然後撒上一定量的酒餅和紅曲拌勻,等裝進小缸裡後,再用稻草和棉被蓋嚴以保暖。數天後,缸裡的糯米飯便發酵成糟粕,並滲透出紅酒, 而釀酒剩下的糟粕,另外加食鹽混和勻,就做成了紅糟。

紅糟的製作方法,歷史上雖然由中原移民帶入,但廣泛應用於烹調,則得益於福建人的智慧。紅糟在福州、閩西和閩北地區都很常見,其色澤紅亮、糟香味濃,炒﹑爆﹑榴、燜、煨、炸等烹調方法均適宜加入,淡糟香螺片即是糟香類菜餚的首選。

這道菜,以質地脆嫩鮮爽,糟味馨香醇美而著稱,使用上湯、冬筍、花菇使螺片鮮上增鮮,同時借用紅糟自帶的酒香,賦予其美妙的醇甜香。菜餚的鮮香與醇香,這與以醇潤協調的國臺國標契合度極高。國臺國標回香中顯著的糧香和糊香,還能夠與菜餚湯汁中的白醬油、芝麻油的香味融合交織,味道十足。

 上榜酒餚四:

  油燜石鱗配國臺國標,山野留鮮

喝國臺酒怎麼配閩菜?四道閩味,醬酒絕配

油燜石鱗,為閩西饒有特色的風味菜,集中體現了這裡靠山吃山的特性。石鱗,其實是山澗中所產的一種蛙,尤其產自產地於重慶、江西與福建交界處,閩西北的大武夷區。它的面板薄軟,呈烏褐色,肉質鬆軟鮮嫩,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質、鈣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營養價值甚高。《閩中海錯疏》記載石鱗,“生高山深澗間,皮斑肉白,味美”。

這道菜的主要特色,就在於石鱗經炸後,繼而注油再燜的烹調技法,將石鱗柔嫩細膩、鮮香甘甜的食材特性放大到極致。如果搭配國臺酒,最佳搭檔為國臺國標,醇香增加肉鮮,而微酸襯托肉甜,石鱗的味覺體驗進一步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