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散文流派作品系列」崔洪國|大白菜的冬天

「膠東散文流派作品系列」崔洪國|大白菜的冬天

大白菜的冬天

文|崔洪國

小區外面的商品房新開了一家叫做優品團購的超市,類似於一家網上商超,主人拉小區的人們建了一個群,還開發了小程式,不間斷地推送新上的貨源,生意非常紅火。小店開業的第一天有一個優惠酬賓活動,只要掃描入群,就送大白菜一棵,下班經過,我進去了一趟,主人正忙著招呼客人,分發著白菜。我也湊了個熱鬧,掃了碼,領了一棵大白菜。讓我頗有感觸的是,小店的主人生意有道,原本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大白菜派上了很好的用場,身價頓時高了起來。

在中國的北方,我老家魯北平原,早前每年的冬天都要儲藏一些白菜過冬。那會,時令的菜蔬本來就少,在一個漫長的冬季能夠儲存的就屈指可數了。我的印象裡,每家存的多白菜、地瓜、蘿蔔。關於地瓜,我曾經寫過一篇散文《岳父與地瓜的初心》,詳述了農人與地瓜的濃濃深情,其實,農家人對白菜和蘿蔔也有著同樣深厚的情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到了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凍,有了儲存的白菜、蘿蔔、地瓜,心裡也是安生踏實的。

在北方人的生活裡,那些冬天的白菜與農村的娃一樣有著潑辣的性格。華北大平原的土壤是最適宜大白菜種植的。北方的大白菜耐寒,喜好冷涼氣候。我記得小時候,我們老家那些保水、保肥,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和黑黃土的菜園裡,到了8月份就都種上白菜了。秋季大白菜的播種有條播和穴播兩種方式,條播就是在壟中央開一條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壓實。穴播就是在壟頂部按照一定穴距,與土壤垂直方向開溝穴播種壓實。出苗後經過間苗、定苗、中耕除草和追肥,根據墒情澆幾次水,到了11月份就可以收穫了。

收穫前的大白菜在菜田裡一棵一棵昂首挺立著,像極了金枝玉葉。那些個頭結實,個身豐滿的大白菜在秋後綴著晶瑩剔透的白露,鮮嫩細亮。長實的大白菜身子被葉子一層一層包裹著,最外面一層是鮮綠的顏色,越往裡層越加白皙,每一棵剛收穫的白菜能夠剝上十多層,每一層的下半身又嫩又脆,咬一口甜絲絲的,不少的農家人用水一洗,就掰著生吃。每一棵長在地裡的白菜根部緊緊地貼著大地和泥土,團攏成一個厚實的土墩,有時用手拔不出來,農人就用了鐵鍁和頭小心翼翼地起出來,保持著一棵白菜從葉到根的完整性。

秋忙後,魯北平原的人們收穫了棒子,收穫了地瓜,收穫了白菜和蘿蔔,考慮最多的就是怎麼把它們存好。棒子曬乾後有的是搓了棒子粒粒放在圓圓的糧囤裡,那些糧囤都是竹篾做的,澄黃澄黃的,像一位上了歲數的老翁戴著圓頂的斗笠。有的是放在圓圓的大缸裡。那時老爹和哥哥走街串巷賣過那些缸,都是從博山拉回來的,有大有小,家裡存了不少,有的盛水,有的就放了玉米粒和麥子,那是一家的粗糧和細糧。很多人家的地瓜和蘿蔔是放在保溫的地窖和窨子裡,白菜大多就在院子裡放著。

深冬天寒的時候,那些白菜也是怕凍的。所以秋收後如何儲存,鄉人們也要動不少的心思。有的也會和地瓜、蘿蔔一樣放到地窖和窨子裡,但是白菜與蘿蔔和地瓜的儲存要求還不一樣,白菜需要隔一段時間曬曬太陽,那樣葉子不容易蔫,好保持水分。地瓜和蘿蔔在窨子裡就是一個冬天存好了也不會脫多少水分的。所以農家的白菜更多是放在光光的院子裡。

我記得當初是把白菜在院子裡一棵一棵摞上去,根對著根,身子向外。儲存白菜的時候擇下或掉落的葉子也不能扔了,母親都醃了鹹菜。家裡的小缸小甕多,正好用來做了醃白菜的器皿。我們家裡那時吃飯的人口多,晚上擀麵條,娘就從醃缸裡提了幾個白菜幫,用清水洗過了,切成了一段一段的長條,喝麵條就著,真是下飯的上好佐料。清洗過的醃白菜鹹淡適宜,口感猶脆,吃起來非常開胃。比現在超市裡賣的酸辣白菜口味好得多。

冬天,堆在院子裡的白菜成了一個小小的山包,那些白菜的外面裹了厚厚的玉米秸,那是老鄉們給白菜在寒冷季節穿的冬裝。你別看那些棒子秸,除了那時燒火做飯取暖用,它們更大的用途就是幫著儲存大白菜。它們就是地裡到家裡的院裡,也沒有什麼成本,曬乾了就靜靜在牆角堆積著,大白菜摞好了,需要穿冬裝了,它們就被人們從牆角的角落裡抱了出來,一層一層裹在白菜的身上。棒子秸的保暖效能好,白菜穿了一滿身,裹了好多層,是可以安心舒適地過個冬天了。入冬後,過幾天,趁了太陽暖洋洋的,娘就把棒子秸掀開,讓那些可愛的白菜曬曬溫旭的太陽,白菜就又鮮汪汪的了。

冬天的大白菜是北方人餐桌上必備的菜蔬。因為易儲藏,價格實惠,而且可跟多數菜餚搭配,是名副其實的“平民菜”和“百搭菜”。宋代范成大在其《田園雜興》中專門盛讚冬日白菜的美味,“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那意思大概說的是冬天的白菜甜如蜜藕,但又比蜜藕更加鮮美。北方大白菜的全身都是寶,沒有一處不能吃,就是白菜的根部,醃製好了,也能切一盤脆爽的白菜根,放一點香油和醋,加一點辣椒絲,那味道和飯店裡的香菜根小菜不分伯仲。白菜榨的汁還能喝。有的喝不慣的會搭配點別的調味品,但很多人很喜歡從豆漿機榨出來的原汁原味,細嫩的白菜汁沒有渣,清淡滑爽。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說:“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和中止嗽”,並說“冬汁尤佳”。

國人食用白菜的歷史悠久。有史料記載,白菜最早名為“菘”。最早的記載見於三國時期的《吳錄》:“陸遜催人種豆、菘。”但白菜廣泛種植應該是在唐代。食療家孟詵就在他的《食療本草》中有過記述:“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不但說其味美,還發現了它的食療功效。另據記載: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後,大文學家韓愈因得罪權貴,被貶謫河南(洛陽)縣令;其間,孟郊、盧仝等人居於洛陽,與韓愈並稱“韓孟詩派”。有一年冬天,大雪飄飄,孟郊、盧仝來訪,韓愈把儲藏的白菜細細切絲,加湯慢燉,滿滿一碗好像燴銀絲,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筍。眾人品菘嘗筍,煮酒論詩,好不酣暢。韓愈更是欣然寫下了“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的佳句盛讚“菘、筍”之美味。

到了宋代,楊萬里就開始將“菘”稱之為“白菜”了。他在自己的一首詩《進賢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中曾這樣寫到,“新春雲子滑流匙,更嚼冰蔬與雪虀,靈隱山前水精菜,近來種子到江西。”同時代的吳則禮也發出過“擬向山陽買白菜,團爐爛煮北湖羹”的感慨。看來,那時候白菜的吃法還很單一,就是撕碎了放進白水裡煮一下就可以吃了,卻已經是齒頰留香的美味佳餚。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更是將白菜稱為“百菜之王”。齊老有一幅寫意的大白菜圖,畫面上點綴著幾顆鮮紅的辣椒,並題句說:“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稱白菜為“蔬之王”,才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白菜在北方人冬天的菜譜上,比上面說的那些吃法要豐富得多,因為白菜潑潑辣辣,每天就融匯在平原平民的煙火氣息裡,所以白菜在農人們的菜譜裡可以衍生出很多的吃法。有幾種吃法雖然登不了那些高檔餐飲,但是老百姓喜歡,所以古往今來就一直傳承著,到如今白菜的吃法都為人們津津樂道。白菜可以燉著吃,我們那地方也叫“亂燉”,一道菜就頂了好多菜,既省事又美味。那吃法就是五花肉炒出油,看著鍋裡的五花肉都快要酥了,再放上白菜,倒點老抽,片刻之間那肉的香味就出來了,然後加了水,水半開再放上粉皮、豆腐、東北松菇(魯北老家叫莪子)小火慢燉,出鍋之前,可以再加一些炸好的肉丸,那真是最美的人間佳味美食。

我小時的冬天,娘經常做的就是這道菜,我和哥哥、姐姐每次都要吃一碗,那種大鍋燉,每次都做不少,但從來沒有一次說吃夠了,到如今那道白菜燉也是很多家庭的經典。我在《鄉村愛情》系列中還多次看到過劉能等幾個喜樂家庭餐桌上的白菜燉。東北那旮沓不少是山東人闖關東過去的,再者說東北的平原和土壤、季候也很很適合大白菜生長,所以東北人對大白菜也是很偏愛,大白菜也是百姓餐桌的重要菜品。東北的酸菜餃子有時用的就是祖傳調製加工好的白菜,味道帶點酸頭,餘香最是誘人。

我從小就從娘那裡承繼了愛吃麵條和餃子的生活習慣。每週都要吃麵條,每週末都要包餃子。下麵條經常撕幾片白菜,爆鍋的時候,炒一下,加點油,下麵條的時候色香味俱佳,麵條快熟了,再在湯裡放幾片白菜葉,那湯著了一點淡淡的色,更能提振口腹之慾。至於餃子,我最愛吃的還是白菜肉的餃子,白菜吸油,白菜肉的餃子最好是用五花肉絞碎的肉餡,白菜芯剁碎了,用紗布攥過了水,再過一下油,包出來的餃子噴香。每到冬至、小年、年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我家都要包白菜肉的餃子。白菜在民間素有“金玉”之稱,和百姓生活貼的最近,包餃子在民俗中也是頗有講究的,所以一直是人們包餃子的首選,別的地方是否如此,我不得而知,在我們老家,一說包餃子,說得最多的就是“白菜肉”的,那真是既親切又醇香。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有詩云,“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說了白菜那麼悠長的歷史,那麼多的吃法,那麼多的好處,有誰還不喜歡那些可愛的大白菜呢!如今,超市裡,集市上,一年四季見得最多的還是白菜。有段日子,超市裡擺著賣的白菜看著品相挺好,但吃起來味道不新鮮,據說是為了保鮮,施了類似保鮮劑之類的東西,把白菜好端端的鮮味串了。所以平時我一般就是週末到外面的集市上買棵大白菜,那些白菜很多就是從田間地頭直接到了集市,從集市到了餐桌,味道鮮美,特像魯北老家小時滿院堆的白菜,像極了樓下那家剛開的優品團購開業的時候送的白菜,美味如初,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原味,再哲學一點,就是初心吧!

「膠東散文流派作品系列」崔洪國|大白菜的冬天

崔洪國,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寫作學會散文評論委員會委員,濟南市作協會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尋找靈魂的牧場》《與海陽最美的邂逅—崔洪國散文精品集》長篇非虛構紀實作品《列車前方到站徐家店》《膠東散文十二家。崔洪國卷》,在報刊、媒體、平臺發表散文、書評400餘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號膠東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