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火爐煮泡麵

散文:小火爐煮泡麵

我高中時,回到縣城的中學就讀。原因很簡單,考市區的一中沒考上,其它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如縣城一中,再加上伯父伯母都在縣中任教,算是有關係可以得到照顧。

回縣城上學,我是開心的。可能是童年在農村和縣城生活的印記太深,進市十幾年,除了普通話變得標準,我始終無法融入所謂的市民生活。就拿吃飯舉例,同樣的囊中羞澀,市裡人吃涮羊肉不叫涮羊肉,叫什錦涮鍋,以菜為主肉為輔,絕不丟面;我們吃涮鍋,菜是解膩的,若買不起肉,我家寧可不吃也不會去琢磨什麼什錦涮鍋。

伯父一家在縣城住的是平房,只有兩間,因有姐姐在,我不方便借住,只能住校。我是喜歡住校的,感覺沒有長輩在身邊看著,自在。哪怕學校的住宿條件十分簡陋:宿舍為兩排平房,大通鋪,一個宿舍住十幾個人,由於距離水房較遠,怕水管在冬天凍蹦,宿舍是沒有上下水的。洗臉需要拿著臉盆裝著牙刷毛巾走很遠去水房,順便打壺熱水拿回來喝。

廁所是公共廁所,在回宿舍的路上,緊挨著“怪樹林”。怪樹林乃是學校各種傳說傳言的聚集處,一堆小樹沒有規律地隨意生長,歪歪斜斜,亂七八糟,晚上上廁所,樹林子被風一吹,發出嗚嗚的怪聲,有點嚇人。所以,女生宿舍遠離此處,算是學校對女同學的照顧。

我不屬於本地學生,報名較晚。入校的時候,宿舍已經沒有我的位置,好在有伯父伯母的面子,學校把我安排在了看管宿舍大爺的辦公室,白天他上班,晚上歸我們睡。“我們”包含著和我同樣情形的另外兩個人,比我大一級,以歲數論,他們是大哥二哥,我是小弟。

散文:小火爐煮泡麵

縣城中學的學生們學習很刻苦,早上不到五點就有人去教室點著蠟燭做習題,一直做到六點半教室通電改為早讀。晚上下晚自習是在九點半,給學生們留出洗漱時間,十一點熄燈,不允許點蠟燭,防止引起火災。

我和宿舍的大哥二哥不同年級,只有下了晚自習才見面。我們匯合後不是去擁擠的水房洗漱,而是先去小賣部吃包泡麵。

學校的小賣部是單獨的一間小平房,父子倆經營,就住在裡面。小賣部很有過去鄉村供銷社的樣子,淺藍色的窗戶稜條已經在歲月中斑駁出了木頭的原色,門下半部分包著鐵皮上半部分是小窗戶,把手上繫著粗皮筋兒,可以自動關和。

夏天還好,冬天的小賣部四處透風。好在它面積小,貨物多,生一個爐子即可滿屋如春。小賣部生的火爐不大,我們管它叫小火爐。這個小火爐是常年不熄的,它是小賣部賺錢的利器,可以煮泡麵。

高中時節,學生們青春活力,不管飯點吃得多飽,一會兒便消化殆盡,時常腹感飢餓。尤其是下了晚自習,多數男同學都會找點吃的,最受歡迎的是泡麵。

家中條件不好的同學,吃泡麵是不會去小賣部的。他們合夥批發一大箱子放在宿舍中,吃的時候也不用飯盒,直接撕開面袋,把調味料灑好,開水直接倒進去泡,熟了後捏著袋子吃。

條件允許的同學,則會選擇去小賣部的小火爐上煮一包。我們宿舍的三個人是小賣部的常客,一來二去和老闆熟悉起來。到了小賣部,我們如果要的是六丁目之類的,老闆會從櫃檯上拿泡麵的同時再拿出三個雞蛋三根火腿腸;如果我們要的是福滿多之類的,老闆則不給我們拿雞蛋。反正總價一樣。

散文:小火爐煮泡麵

煮泡麵得自己煮,老闆提供鍋碗一次性筷子。鍋是小號鐵炒鍋,有雞蛋時先放雞蛋再放面,調料一股腦灑進去,不蓋鍋蓋,我們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等著。三四分鐘後,鍋裡面將熟,把火腿腸放進去打個滾,然後全都盛到不鏽鋼小盆裡。三個人停止說話,吸溜著麵條,咬著嫩滑的雞蛋,時不時咬一口火腿腸,感受下吃肉的美妙。

煮泡麵有時人多,需要等待。等待最難熬,鍋裡的香味散發,旁人吸溜麵條,惹得自己不住吞嚥口水,真想衝過去幫他們趕快煮熟。

冬天時候,小賣部老闆會提供醋、辣椒和鹹菜,不要錢,也不主動端出來,熟客們知道,會和老闆要。香噴噴的泡麵,倒上一股子醋,拌上辣椒油,就著鹹菜,吃得滿腦門的汗。外面寒風呼嘯,小屋子裡面熱氣騰騰,厚厚的棉門簾阻隔了兩個世界。

吃煮泡麵既是飽腹,又是休閒。一天緊張的學習,到了晚上腦子都是濛濛的,吃點熱乎面,直接衝散了腦中的懵懂。吃碗麵簡單洗漱一下,回到宿舍能睡個好覺。

畢業後,宿舍三個人天各一方,各有境遇,偶爾聯絡,總要說起高中時的生活,煮泡麵的事說了無數遍也不覺煩。或許,我們都在感嘆回不來的青春,畢竟那是我們最純真年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風舞鷹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