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特有的美食——湯圓菜

海國空自暖,春山無限清。

冰溪結瘴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清雷發,先催冰筍生。

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蓴羹。

一代文宗蘇軾從鄂州轉任在嶺南度過的第二個新年,蘇軾與幼子蘇過同遊白鶴峰,又遊惠州豐湖——湖畔景緻清奇,天落寒雨,簌簌凍結成冰屑,更助遊覽雅興。在湖畔人家尋些粗茶淡飯,蘇東坡但見一碗湯羹之中菜葉圓潤,略似當時鄂州的知名的湯圓菜,再品滋味,只覺得嫩滑甜美,口感竟也不湯圓菜,詢問起來,村人答覆道:“此乃藤菜是也!”

鄂州特有的美食——湯圓菜

落葵別名蔠葵、蘩露、藤菜、臙脂豆、木耳菜、潺菜、蘩露、豆腐菜、紫葵、胭脂菜、蘺芭菜。

落葵科、落葵屬一年生纏繞草本。莖長可達數米,無毛,肉質,綠色或略帶紫紅色。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或圓形,下延成柄,全緣,背面葉脈微凸起;果實球形,直徑5-6毫米,紅色至深紅色或黑色,多汁液,外包宿存小苞片及花被。花期5-9月,果期7-10月。

落葵從播種至開始採收時間很短,加上耐熱、耐溼,所以在長江流域和華北地區自4月晚霜過後至8月可陸續播種。華北地區以春播為主,一般在4月中下旬,晚霜已過,地溫在15℃左右時即開始播種,進行露地栽培。如用風障陽畦育苗移栽栽培時,可在3月上中旬在陽畦、塑膠大棚等設施中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在露地。落葵的春早熟栽培一般在1~2月育苗,2~3月定植在日光溫室或塑膠大、中、小棚中。越冬栽培在10~12月播種,在日光溫室中栽培。

然而“落葵”的大名如今卻少為人知,反倒是它的另一個別稱揚名於鄂州各大菜市場——湯圓菜。落葵的葉子兼具脆滑與鮮嫩,口感和湯圓菜相似,因此湯圓菜這一俗名在鄂州越叫越響亮起來。雖是古已有之的菜品,實則落葵並非我國原生植物,而是漢朝前後由熱帶亞洲引入我國的,起初作為新優蔬菜栽培,而後逸至菜園之外,終於成了南方的一種可食野草。

落葵除了富含銅、維生素c、鈣等營養外(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髮、面板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維c具有保護牙齒健康,預防動脈硬化,清除自由基防癌,保護細胞、解毒,保護肝臟,提高免疫力、應急能力;鈣是骨骼發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響身高,調節酶的活性,參與神經、肌肉的活動和神經遞質的釋放,調節激素的分泌,調節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腫,維持酸鹼平衡等。是家常菜品之外,)還是民間常見的草藥之一,據說有利腸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醫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順著牆根網壁爬,一路懸壺濟世。春日結紫珠果時,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濾出紫液用來染素棉紙,倒也淡雅。

鄂州特有的美食——湯圓菜

李時珍稱“落葵葉冷滑如葵”,從味道到口感,都與經典的“葵菜”相似—古時葵菜一度被奉為百菜之主,以葉片嫩滑著稱,又可分數種,落葵亦是其中之一(關於葵菜詳見《博物》2010年7月號)。至於“落葵”得名由來,則是因這種葵菜“常蔓延於籬落之間”(籬落即指籬笆)。古時此菜又名“承露”,相傳它的葉子最能承載露水,常年被甘露滋潤,葉片才會生得格外肥嫩。

另外,落葵還有美容功效。唐人孟詵在《食療本草》之中,還記載了一則用落葵果實製作面膜的方法:把果實內的種子取出蒸熟,在烈日下曬乾,去皮後研磨細碎,和以白蜜塗抹在臉上,“令人面鮮華可愛”。今人宣稱木耳菜具有美容之效,卻與其種子無關:吃進肚裡的落葵葉子,確實可使大便通暢,多少具有排毒養顏之效。

鄂州特有的美食——湯圓菜

除之之外,三國魏晉時期生活在鄂州人還將湯圓菜的種子用來製作胭脂。據歷史記載,魏晉之前的植物類食材,大都製為菜羹,因此口感滑嫩的各種葵菜大行其道;而後炒菜等烹飪手段興起,食葵之風便漸漸不再盛行。唐宋時亦有種植落葵者,卻不僅是為了吃葉子,而是喜愛它的果實——落葵的花淡粉色,似小珠微裂,不太起眼,果實卻累累懸垂,至深秋時成熟,呈紫黑色。《本草綱目》中記載,將果子“揉取汁,紅如燕脂(胭脂),女人飾面、點唇及染布物”,分明是極好的天然染色劑。故而落葵又有了“胡燕脂”、“染絳子”等別名。時至今日,落葵果汁液的提取物,亦被用作天然無害的食品著色劑。只不過若是用這紅色汁液來染衣物,經日曬和浣洗,稍久便會逐漸退色。

因為湯圓菜的最佳賞味期只有三十分鐘,因此菜市場和超市很少有售賣的,一是因為不容易儲存,二是營養容易流失,如果沒有很好保鮮措施就會瞬間枯萎,因此在鄂州民間湯圓菜都是鍋裡的水快燒開時,再從菜園裡摘下來洗洗丟進鍋裡,這個時候起鍋才是最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