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普通人的快樂—你還有這份勇氣嗎?

做一個普通人的快樂—你還有這份勇氣嗎?

好久沒有上網,每天都在為某知名英語考試疲於奔命。

從學外語這件事,竟然能聯想到做一個普通人的勇氣,純粹出於個人原因。準備考試是為了繼續上學,繼續上學是為了避免成為一個普通人。

說來奇怪,幾經周折,最終回到了事情的起點,也無怪家人,誰讓自己以前總是擺出一副自以為是做什麼都輕鬆的樣子,讓人誤以為我是個不甘於平凡生活的人。其實,我真的是個對生活隨遇而安的人,至於要成功到什麼地步,要過上什麼樣的生活,要去什麼地方生活,對我來說沒什麼要緊,只要心裡舒坦,哪裡都行,也許不會大富大貴,也許不會成為什麼人上人,也許不會留在大都市,可是,那又怎麼樣呢?自己的生活,為什麼一定要別人認同呢?

我願做一個普通人,有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過一種平靜的生活,遠離喧囂,自得其樂,在別人拼命飛奔向前之時,我閒庭信步,享受沿途的小美好,有何不妥?

“我們為什麼失去了做一個普通人的勇氣?”

做一個普通人的快樂—你還有這份勇氣嗎?

這個問題在近幾年被反覆提出,但依然難以消除我們對平凡人生的恐懼。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一個人都是普通人,從生到死,短短數十年,總做過一些什麼,總留下一些什麼,多或少的區別罷了,為什麼強求每個人都是成功者呢?

一直覺得,性格這種東西,雖說也受後天影響,但與生俱來的特質是無法改變的,老虎再怎麼弱也變不成兔子,兔子再訓練也吃不了別的動物。性格傾向是沒法一下子被更改掉的,卻可以暫時受到影響。就像我自己,本來就不是那種為了出人頭地一定要怎樣的人,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壓力和原因,不得不變成另外一個模樣,無外乎不讓家人失望。

中國父母自古如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己沒有完成的好多心願都希望子女去爭取。站在他們的立場來看,完全沒有問題,生養不易,就算有一些額外目的也著實可以理解。但真正壓到並不真正那麼好強的子女身上後,期待便成了壓力,偶爾會有大學生畢業抑鬱自殺或者崩潰弒母的新聞,更有甚者,小小年紀就因為不堪考試壓力跳樓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做成功者,而父母永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父母會這樣,歸根結底是社會導向問題,誰都希望子女爭氣長面子,至於他們本身快樂不快樂那都是次要的事情。

每次走進書店,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暢銷書架上的勵志書和成功學,那些印刷鮮豔的封面都讓我莫名恐慌,對自己產生小小的懷疑,對很多事情不夠熱衷,如此波瀾不驚,是否要早早被世界淘汰?我天性不愛和人打交道,更加不喜歡競爭很激烈的行業,曾經奢望過有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做喜歡的而且力所能及的小事,安安靜靜度過一輩子。無奈,在日復一日的折騰中,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做一個普通人的勇氣,這其中便包括我。

為了開闊眼界、適應社會、增強自身競爭力,我們必須去做一些不喜歡的事,在這一過程中,本身不愛折騰的人便會覺得痛苦和疲憊,特別是為了一個不是自己選擇的目標,我們並不想那樣,卻不得不努力去做到,究竟為了什麼?久而久之,怕是連當事人自己也難以記起,到底是怎樣失去做普通人的勇氣的。

做一個普通人的快樂—你還有這份勇氣嗎?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人生的第一要務就是工作,稍稍一閒下來,似乎就有一種犯罪感,好像生命被虛度了浪費了,生活成了工作的附屬,這種本末倒置的工作哲學,不僅讓我們失去了心靈最初的簡單快樂,也讓很多人的生活陷入了困惑和痛苦中,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更是沒有自己的真正快樂。

生活中,一部人總以別人為參照,把別人的目標當做自己的目標,把別人的高度當做自己的高度,一生忙忙碌碌,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被工作綁架,活得很累,從沒有享受過生活的快樂,其實又何苦呢?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不做工作的奴隸,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不是更好嗎?現在,就讓我們大聲喊:我的生活我做主,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做一個普通人的快樂—你還有這份勇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