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泠風送晚秋

寒露,泠風送晚秋

白露、寒露和霜降,是3個連在一起的節氣。這3個節氣是秋天漸行漸遠的腳步,以水凝結成露、進而為霜這樣三種形態為標誌,讓一個秋季特別是深秋季節,變得如水墨畫一樣,可觸可摸。在這裡,露兩次出現,顯示出其在秋季位置的重要性,與蒹葭或落葉或鴻雁等秋季常出現的象徵物相比,都要格外別緻。如果說前者都有些秋季的蕭瑟感覺,唯獨露顯示出秋季的晶瑩剔透的一面。中國有很多說秋的詞彙,其中一個特殊的詞,叫做清秋,這個清秋的“清”字,應該是露所塑造而成的,只是寒露的“寒”字,讓這晶瑩的露變為清冽,透露出季節的嚴肅與嚴酷性。

寒露的露,比白露的露,要冷了許多,這時候的露與馬上到來的下一個節氣霜降,緊迫得只有一步之遙。過去常用一句詩是: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也可以這樣說 :寒露來了,冬天還遠嗎?寒露時節,能夠隱隱聽到冬天的腳步聲,在霜那邊等候,在雪那邊整裝待發。

寒露時節,露是主角。儘管它們只是在夜裡出現,在清晨的陽光下消失。但是,它們就像一幕大戲裡那些主宰全劇命運的神靈,在倏忽一閃中,在不動聲色裡,主宰著季節的症候,讓開放了整整一個夏季絢爛的花朵盡情凋零,讓春天就開始長出的繽紛樹葉紛紛飄落,讓秋草可以一夜變黃。古詩裡說:素秋寒露重,芳事固應稀。又說:九月寒露白,六關秋草黃。說的都是寒露不可阻擋的力量。

在中國古詩裡,有很多這樣和節氣密切相關的詩句,中國古詩為節氣立傳,體現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因為中國古代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如今的詩歌講究自我和內心,在向內轉化的過程中,流失了很多的東西,是非常可惜的。如今,如果不知道白露和寒露的差異,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寒露時節,大雁和菊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在寒露的節氣三候裡,它們佔了兩候,說是鴻雁來賓、菊始黃華。它們一為動物、一為植物,一動一靜、一天一地,作為這個時節與露水相配的配角,是再合適不過了。儘管落葉紛紛,來年還可以重新綠滿枝頭,但是落葉畢竟有死亡的特徵。大雁南飛,來年依然可以飛回來,和落葉的含義本是一樣的,卻因為生命的存在,便像南飛過冬串門走親戚一樣,讓人有了期盼的情感。孟郊有詩:秋桐故葉下,寒露新雁飛。他在大雁前偏偏用了一個“新”字,是修飾,也是強調大雁來年飛回時新的生命意義。

菊花在這時候開得最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是冬天的象徵、荷花是夏天的象徵、蘭花是春天的象徵、菊花是秋天的象徵。詠菊的詩多如牛毛,如果不算屈原詩中的菊花有過於強烈的個人情感意義,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說是鼻祖。清淡如菊,淡雅而有味道,是隻有人生到達這個季節裡才會有的心態和境界。

寒露時節,登高是最好的選擇。其實,登高任何時候都可以,但在寒露時節登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特徵。這時候登高,才會看到大雁南飛、菊花盛開,更會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壯觀。這時候,大自然的生老病衰,一下子顯得格外醒目,生命在對比中顯示出特別的色彩和意義。所以,唐代劉禹錫的詩裡才會說: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他強調寒露和山的最高處。應該說,這更是這個季節里人在大自然的感召下最高的心態和境界。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肖復興),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