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精”味精,致癌還傷身?不敢吃味精的,看權威機構怎麼說!

現代社會,家庭及餐館烹飪、泡麵、火腿腸等方便食品製作,都會新增適量的味精用於提鮮。人們在享受味精帶來的鮮味的同時,也有人說味精有害,吃多了影響身體健康,等等。那麼,味精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食用味精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到底有沒有危害呢?

“害人精”味精,致癌還傷身?不敢吃味精的,看權威機構怎麼說!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嗎

味精是採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以糧食(玉米澱粉、大米澱粉、小麥澱粉、甘薯澱粉)為原料釀製成的調味品,其學名為穀氨酸鈉,是一般家庭常備的調味品。圍際上許多權威機構對味精做過各種毒處理實驗,包括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和致突變性等,到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昧精在正常使用範圍內對人體有任何危害的依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為“在目前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條件下,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無害”。但食用味精仍然要講究科學,正確適量地食用才能保證人體的安全和健康。

味精進入人體後去哪了

穀氨酸鈉存在於很多天然食物中,無論是調味品中的穀氨酸鈉還是食物中的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的代謝途徑基本一致,即水解為穀氨酸和鈉。穀氨酸的去向大致有這幾個方向 :合成人體蛋白質 ;轉化為谷氨醯胺,參與生理功能 ;參與代謝迴圈,變為二氧化碳、水和尿素,並釋放能量。

“害人精”味精,致癌還傷身?不敢吃味精的,看權威機構怎麼說!

味精怎麼吃才健康

特殊人群避免味精

目前,沒有權威機構釋出老年人、孕婦或兒童需控制味精、雞精的攝入量或不宜攝入味精、雞精的資訊。雖然 1973 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新增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曾規定味精每日每千克體重 153 毫克的攝入限量,同時也規定該限量不適用於 12 周以下的嬰兒,但該規定在 1987 年由上述組織組辦的 19 屆荷蘭海牙大會上被進一步驗證後正式取消,並做出“味精無需特殊限量和特殊人群限量”的決定。

味精中含有鈉,過多食用會使人產生口渴感,還會引發高血壓病,而 60 歲以上老人對鈉的攝入比較敏感,所以,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腎病、代謝綜合徵等疾病的病人應少吃或不吃味精。

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

“害人精”味精,致癌還傷身?不敢吃味精的,看權威機構怎麼說!

拌冷盤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冷盤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冷盤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冷盤之中。

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捲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了不能拌餡,在製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餚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味精用鹹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鹹味菜餚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併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餚中不能加味精。

可見,味精、雞精適合絕大多數消費人群,特殊人群在正常使用量的前提下產生不良或過敏反應的機率不會高於其他天然或高度加工食物。調味品的功能主要是改善風味,每次的使用量不會過多,因而,用食物、營養保健品甚至是藥品的功能效果來要求和衡量調味品是不科學的。消費者應從客觀、科學角度瞭解味精、雞精這類調味料的本質,避免被謠言所誤導,享受調味品所帶來的美味。

關注膳食一度,共享健康美好人生。

膳食一度,您的飲食指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