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山海關,隸屬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古稱“臨榆”或“榆關”,但是在這裡並不是單指山海關,而是指整個秦皇島地區。有人說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起點,因為它有老龍頭,起點在海上;也有人考證,萬里長城的起點應該是遼寧省丹東市的虎山長城,這個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山海關一個彈丸之地,為何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呢?下面我想從幾個方面說一說: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山海關最早的時候不叫山海關,而叫“山海衛”。山海關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當時朱元璋為了加強京城防務,特派大將徐達和劉伯溫到邊關要塞修建城池,他們一路考察,便來到了臨榆這個邊境小鎮,徐達和劉伯溫覺得這個地方非常適合修建城池,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建成了山海關。因為這裡的地勢依山傍海,朱元璋便賜名“山海關”。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一、山海關的地形地貌

山海關的北部是角山,海拔並不高,但是比較陡峭、險峻,易守難攻,在這裡修建了角山長城,角山再往北就是長壽山,海拔要比角山高出很多,是山海關境內最高峰了,這裡面的地勢更加險要,山上怪石嶙峋,同樣是易守難攻,長城依舊修到了這裡,並繼續往北面延伸,一直到今天的遼寧境內,並與今天的九門口水上長城連線在一起,形成了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山海關的南部就是大海,長城往南繼續延伸,一直修建到海里,形成了今天的老龍頭,原來被稱為“萬里長城的起點”。山海關的防禦體系以“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中心展開,在南北兩側分別修建了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威遠堂、鎮東樓等輔助設施,再配以四角的甕城,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防禦體系。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據《臨榆縣誌》載:“南北翼城城牆均高二丈有奇,城週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城南北各有一門,為明巡撫楊嗣昌建”。

整個城池四周總長大約四千米,一共四座城門,東門“天下第一關”門,西門“迎恩門”,北門“威遠門”,南門“望洋門”,關城中心建有一座鐘鼓樓。今天,除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以外,包括其他的五座箭樓、鐘鼓樓,還有四面的城牆以及城門、甕城等都是後來復建的。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二、山海關的地理位置

1、在軍事活動上

山海關距離北京大概二百九十公里左右,現在走高速公路三個多小時就到了,在古代騎快馬也就一天的路程,可以說近在咫尺。山海關距北京沿途地勢平緩,屬於華北平原的一部分,無險可守,非常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因此,山海關的的戰略位置對於北京來說至關重要,基本就是北京的東大門,關乎大明王朝的生死安危,所以,從明朝的中後期開始,就在山海關派駐重兵把守,因而就有了“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說它第一,不僅僅是大明王朝東部長城防禦體系中第一座重要關隘,更是萬里長城的起點,是扼守遼西走廊,拱衛華北平原的第一道戰略屏障,一旦被後金南下的大軍突破,京師就無險可依,危在旦夕,因而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2、在商貿活動上

明朝的時候,由於山海關處在關內和關外交通樞紐的位置,逐漸形成了邊境貿易重鎮,這裡商賈雲集,關內和關外商旅往來頻繁,因此,山海關既是軍事重鎮,又是商貿重鎮,也是出關和進關商品的集散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現在依然儲存完好的“王家大院”,充分說明了當時商貿的繁榮,這個王家當時是山海關的首富,擁有房屋幾百間,據說薊遼總兵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來山海關的時候,都是這個王家接待,現在還保留陳圓圓居住過的房間。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清朝自順治皇帝入主北京紫禁城以後,山海關一帶的長城便失去了軍事防禦作用,山海關作為軍事重鎮的防禦功能便有所下降,僅僅作為東北和華北的交通要道而存在。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3、在人口遷移上

同時,山海關還是關內通往關外的唯一通道,也是關內和關外的分界線,當年那些闖關東的人,拖家帶口、砥礪前行一路往北,山海關是他們必經之路,今天在山海關城內還有闖關東紀念館,裡面的很多珍貴文物也記錄了那段往昔的歷史。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是納蘭性德當年寫下的詩句,也許正是闖關東人心裡的真實寫照,與其說他們嚮往關外的“白山黑水”,倒不如說他們嚮往的是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山海關的軍事防務

山海關因為是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更是抗擊後金的主戰場,所以明朝政府特意在此設立兵部分司署,這是明朝兵部唯一的分設機構,具有獨特的軍事與政治價值。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明朝的宣德九年(公元1434)設立之後,至大明朝滅亡,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共有九十位兵部分司主事在此任職,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曾在此辦公。現在山海關廣場上的兵部分司署舊址依然存在,成為人們遊覽的地方。

1569年,戚繼光被任命為薊鎮總兵,鎮守山海關一帶,由於原來長城駐守軍隊疲憊不堪,戰鬥力低下,便分兩次從南方調回自己的戚家軍,一共兩萬三千人,充實長城沿線防務,在各個主要的隘口部署重兵,現在的駐操營和板廠峪還有義烏兵的後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融合,現在這些義烏兵後人已和當地人無二,他們對長城的保護和發掘也做出了不少貢獻。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四、山海關發生的有名戰役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山海關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役“石河大戰”,“石河”本是一條河流的名字,它發源於北部山區,向南注入大海,被稱為“山海關的母親河”。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這一年的三月十九號,闖王李自成帶領十萬精兵,與原薊遼總兵吳三桂在山海關“石河”一帶展開決戰,在此之前本來說好歸順的吳三桂,由於父親和愛妾陳圓圓被起義軍拘禁,一怒之下轉而投降了多爾袞,並獻出了戰略要地——山海關,因而闖王李自成親自帶兵前來,決定徹底消滅吳三桂。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在戰爭前期,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分三面對吳三桂形成了包圍之勢,就在吳三桂山窮水盡的時候,多爾袞率領十四萬大軍從側面包抄農民起義軍,在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聯合夾擊下,最終導致戰鬥失敗,一個星期後,李自成帶領少數殘兵退回北京。

這場戰役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多爾袞依託這次戰役的勝利,一路長驅直入,攻進北京城,徹底結束了明王朝在中原的統治,開啟了大清統一中國的序幕,最終導致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徹底失敗。

結束語

山海關集山、海、關、城為一體,以其險要的地形地貌和戰略要地,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依然是關內文化和關外文化的分水嶺。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憑什麼成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配圖來自網路

今天,我站在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上,遙望遠方的長城,彷彿又看見了戰火硝煙,彷彿又聽見了陣陣的喊殺聲和戰馬的嘶鳴聲,英雄已經遠去,但精神依然還在。在這萬里長城腳下,在這天下第一雄關的城門下,兩種文明在激烈碰撞,然而,山海關依然沒有擋住滾滾的鐵流,沒有擋住歷史前進的腳步。

當硝煙慢慢散去,喊殺聲漸漸遠離,小小的山海關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祥和,“天下第一關”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也許能給你的記憶帶去無限的遐想,時時提醒你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