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前一段時間由以色列導演希拉梅達利亞歷時四年拍攝的紀錄片《剩女》刷爆網路。

幾年前的熱門話題沒想到又重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

讓我想不通的是,中國的文明與科技已經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在大部分中國人眼裡,婚姻還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條件。

還會有大部分人會去認同單身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像放久的水果一樣價值在流失”這一錯誤觀念。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該紀錄片圍繞著三個職場女性展開。

第一個人物邱華梅是三十幾歲的律師

,來自農村,由於傳統社會畸形的婚姻觀和來自於父母的壓力,

讓她從排斥再到妥協,試圖去尋找所謂“正常人”的幸福。

邱華梅為找到合適的結婚物件,告訴相親機構的婚姻諮詢師她希望找的另一半型別。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然而諮詢師對她的剖析是你不年輕、不漂亮,如果再晚一年結婚,就變大齡孕婦了。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邱華梅繼續說,我不要孩子。諮詢師繼續分析她性格太強硬要放軟,讓人覺得可笑。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她的故事道盡了萬千大齡單身女性所經歷的心酸故事。

紀錄片中第二位女性是一個只有二十八歲的播音員。

母親性格強勢,幼年時“不聽話”就會被母親棄之不管,任由她一個人在原地自己走掉。

母親對她的人生具有百分之八十的決策權。

紀錄片中她談到之前幾任男友都因為母親的挑剔而不了了之。

她既對母親依賴,又希望不被幹涉,性格上的弱勢讓她痛苦不已。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紀錄片的第三個女性是一名大學老師,一方面主張女性權利一邊降低自己的婚姻決策底線,按照傳統的生活規律按部就班,結婚生子,內心充滿了矛盾衝突,婚禮上毫無喜悅之感讓人尷尬。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希拉梅達利亞拍攝的三個職業女性形象都很具中國特色,讓我們覺得真實和感同身受。

紀錄片中涉及的很多問題點都直中要害,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這麼老的話題拿出來還能引爆網路的原因。

“剩女”這一具有侮辱性的代名詞就是以道德約束為制高點來壓迫我們的,

現實中很多女性一旦被打上剩女的標籤後,隨之而來的是他人的歧視和人云亦云,婚配的選擇權也被剝奪。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在電影《剩者為王》中舒淇主演的角色有一段臺詞很觸動我,“單身會死啊,不結婚會被判刑啊,這個社會對我的歧視已經夠深了,你不去質問這個世界,還跟他們一起來歧視我啊。”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在中國幾千年儒家思想對女性的綁架下,致使很多女性成為了傳統婚姻觀中的受害者和造成“剩女”效應的推波助瀾者。

她們將傳統觀念灌輸給自己的孩子,不惜犧牲自己的權利維護自己丈夫的一家之主的大男子主義地位,讓她們的兒子成為了男女兩性關係中的受益者和擁護者。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在他們眼裡,女性就應該是溫順、賢惠的,她們的職能應該是相夫教子,家庭成了別人眼裡她們的“幸福”。任何追求經濟獨立、思想自由、女性獨立的單身女性對於他們而言都是病態的、荒繆的。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時代在進步,女性在當今社會上也開始承擔著重要角色了。我希望這個紀錄片能讓中國人警醒,

不要再用怪異的眼神看我們,也不要用“剩女”的標籤來定義我們。

請不要叫我們“剩女”,放過我們

無論我們的選擇是單身還是走進家庭,都應該是出自於我們的自由選擇和對幸福的追求,而不是因為被迫妥協和社會輿論帶給我們的壓力,我們每個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有選擇的權利,都有從容生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