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前些天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問“中國茶葉十大品牌都有哪些”,然而底下有不少朋友卻答非所問,可能是因為沒有看清問題或者是把品牌等同於“名茶”,所以就有了“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回答。

其實我們常說的西湖龍井、福鼎白茶等茶並非是個人品牌,或者是屬於某一家茶企品牌,而是區域公共品牌。那麼什麼叫區域公共品牌呢?它是指在一定地域範圍內才能供符合條件的企業使用的品牌名稱,只有符合條件的能使用這個品牌。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西湖龍井

01

有名無牌

以福鼎白茶為例,因為福鼎白茶是具有地域唯一性,且是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所以只有當你賣使用福鼎本地白茶茶樹製作的茶,才可以用“福鼎白茶”這一個區域公用品牌。也就是說,你不能拿政和白茶來當“福鼎白茶”賣。

福鼎白茶是區域品牌,是名茶,不是某一家茶企的“品牌”。有人簡單的把品牌認作商標,其實兩者有很大不同。品牌的概念更廣,它包括商標,還包括產品、售後服務、以及群眾對某公司的整體評價和自己的企業文化等。

那麼福鼎白茶都有哪些品牌?

比如有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的“品品香”。而西湖龍井也是如此,西湖龍井有幾個比較知名品牌,比如杭州茶廠有限公司的“西湖牌”、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獅峰牌”、杭州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的“貢牌”等。

以上品牌皆出是大企業,此外一些中小企業的品牌,叫法是五花八門,數目之多不可計數。西湖龍井只是綠茶中的一個品類,每一類綠茶可能都有很多不同叫法的品牌。尤其是近些年,人們對品牌越發重視,對商標有著極其狂熱的追求,所以但凡有能力開公司或者註冊商標,期待未來發展的,就會不遺餘力造品牌。

人們重視品牌消費,努力嗅取商機,造屬於自己的品牌。老闆想要做大做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打造品牌並非像註冊商標那麼簡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久久之功。而且品牌是需要維護與宣傳的,更需要靠實打實的本事,一步一個腳印去發展,去壯大。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福鼎白茶

02

茶業窘境

中國茶葉學會上海天泰茶葉科技董事長葉揚升說:我國茶商有七八萬家,多數弱小,規模上億的茶葉企業鳳毛麟角。雖然聽著刺耳但也不能否認事實。

絕大多數人只知各產地名茶(比如福鼎的福鼎白茶、杭州西湖龍井)、而不知具體的某個茶企的品牌名字。買茶前先看是否為原產地,然而再看品牌,很少直接看品牌買茶。也有可能是因為品牌名氣不夠大,不能從名字中看出茶企所賣何茶。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茶企大概有7萬多家,然而9成以上的茶企,其產值不足500萬元,沒能出現一個品牌“獨角獸”。像“天福茗茶”這樣國內知名茶企,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在2017年的銷售額也才16億,不到整個市場的1%。

人民日報也曾發表過一篇文章《破除“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窘境 》,丟擲一個深刻問題“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指出我國缺少知名品牌的事實。

這是一個怎樣的事實?

在2008年,中國7萬家茶企共實現茶葉總產值300億元人民幣,而聯合利華立頓一家茶加工企業的年產值就將近200多億元人民幣。

我國飲茶文化燦爛,製茶飲茶歷史厚重,甚至可以說,其他國家的茶樹、加工工藝、飲茶方式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走出去的。茶葉是源於中國的,我們有太多驕人的成績,這是不能否認的,但是如今面對“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這樣的窘境,可能一時間慌了神。

難道正應了那句話,外來和尚會念經?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立頓的創始人就叫做湯姆斯·立頓,從他於1890年在英國創立立頓紅茶到如今,這個品牌也有百多年曆史。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03

立頓創業

湯姆斯·立頓家裡沒有茶園,一開始也不是做茶的。他出生在一個地道的窮苦人家,小時候過得窮但好在有遠大理想,有一次他遠遊錫蘭(斯里蘭卡)且在當地發現了錫蘭紅茶。因為當時英國人喜歡喝紅茶,而錫蘭紅茶又是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香餑餑,所以湯姆斯·立頓發現了商機,那就是做錫蘭紅茶生意。

湯姆斯·立頓是個實幹的人,說做就做,回到英國後馬上推出立頓紅茶,並且想好了廣告詞“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說句題外話,這句有些類似國內某二手車公司的廣告詞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總之,湯姆斯·立頓是想要打當時英國市場的紅茶價格給打下來,在自己賺到錢的同時也想讓大眾能喝上珍貴紅茶。

湯姆斯·立頓是幸運的,他成功的,生意做得火熱,後來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地。先是在美國建廠,後又在印度紮根,有條不紊開啟遠東市場。因為湯姆斯·立頓的出色表現,他在1898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位,而立頓紅茶也獲得了“世界紅茶之王”的美名。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湯姆斯·立頓

04

東方市場

在1972年,立頓紅茶被聯合利華收購了。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個人消費品集團,聯合利華好比一艘巨輪,欲載著立頓進行一次更加強勢的發展。也因此,在1992年,立頓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可能當時立頓心裡頭也會嘀咕,自己能否在茶文化極其厚重的中國站穩迅速腳跟。但讓立頓與我國茶行業吃驚的是,短短用了5年時間,銷售額達到了300億,而同年我國茶葉銷售總額為230億。

立頓用5年時間就在中國百家商城系列調查中獲得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成績。用現實發生的事情來證明“外來和尚會念經”,靠本事贏了中國7萬茶企。

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事。

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的60%,而且產量佔世界的40%,將近1千個縣從事茶葉的相關工作,用一片葉子來富裕一方百姓。眾所周知,我國茶葉資源豐富,也是世界上唯一生產六大茶類的國家。我國茶葉市場廣闊,不僅做茶的人多,同樣也是全球最大的茶葉消費市場。

可是中國7萬家茶企為何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要知道英國不產茶,卻能將立頓做成全球最大茶葉品牌,無疑是不可思議的。但存在是有原因的,立頓的成功可以簡單概括為“四化三心”。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斯里蘭卡茶園

一、規模化、標準化、工業化、全球化

立頓於1890年在英國推出立頓紅茶後,又於1892年馬不停蹄開始全球化程序,去美國建廠,還在印度開分店,有計劃的規模化和全球化,尤其是後來立頓搭上聯合利華的快車,如虎添翼,加速全球化的程序。聯合利華有出色的營銷經驗,靠著聯合利華的幫助,立頓把茶葉賣到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而且立頓成為世界第三大非酒精飲料,僅次於可樂和百事。

把茶葉做成頂尖的消費品,而且要讓每一件茶包保持該有的相同口感,這是非常難的。對於我國茶行業來講,標準化是不可忽視的難題。暫且不說茶葉品種繁多,每一大類下有很多小品種,而且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甚至不同的人採摘的茶葉在口感上表現也是不同的,標準化也是我國茶產業的主要難題。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斯里蘭卡茶園

規模化同樣如此,我國茶企眾多,可真正達到規模的茶企是鳳毛麟角的,所以憑一家之力很難規模化。因為靠個人力量常舉步維艱,所以很多生產茶葉的縣開始力推區域公共品牌。只有把當地的名茶名氣給搞上去,出名了,市場熱鬧了,那麼才會帶動當地經濟,底下經營此茶的茶企或茶農就會獲得不錯收益。

搞區域公共品牌是因為我國名茶具有地域性特點,每一個地區的茶葉品種會不同。我們拿白茶來說,白茶可以分福建白茶和其他省份白茶,而福建白茶又分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福鼎白茶又可細分點頭、白琳、太姥山等鄉鎮白茶。每個地區的白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同之處。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斯里蘭卡茶園

如此不同,如何才能達到一個絕對的標準?若產品或商品沒能達到標準化生產,同個產品,今天是這個味道,明天又是那個味道,沒有標準化,如何能成全國乃至全球的品牌?

那麼立頓是如何達到標準化的?

立頓為了能夠長期保持茶葉高質量,著重於拼配工藝。因為不同生產的地域、氣候條件、海拔高度以及土壤結構會讓茶葉的風味變得不統一。即便是同一產地同一個人採的,做出來的口感很難一樣。

所以立頓為了讓產品能標準化,他請了世界各地經驗豐富,熟悉茶藝科學的品茶專家和調茶師,把茶葉進行拼配,而拼配之後的茶葉會更有質量,做出來的口感不會突兀,能達到質量標準。

立頓在斯里蘭卡開發茶園,培養優質茶樹,在茶園福建建立許多工廠,以便用最快速度在採摘後2小時內處理鮮葉。當然,立頓還會從其他國家採購優質的茶葉。立頓還成立茶葉研究所,重視產品開發和研究。

除了拼配技術之外,立頓的包裝技術同樣是具有巔峰性的。袋裝茶的飲用方式十分簡單,一袋茶包,一杯茶,你不需要準備繁瑣的茶具,不需要花精力去泡茶,也不需要處理茶渣。袋泡茶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符合現代生活的快速節奏,所以年輕人才會喜歡,立頓紅茶成為白領階層的心頭好。

或許只有先達到標準化,才能很好進行規模化,乃至後來的工業化和全球化。話說回來,不管做什麼,質量都要擺在第一位。質量關把控好,大事可成。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二、溝通之心、創新之心、進取之心

從立頓紅茶的包裝上就能看出來,立頓很用心宣傳宗旨“光明,活力和自然美好的樂趣”,竭盡全力把自己的理念“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傳播出去,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廣告還是活動,總之都是想讓品牌變得更響亮,讓茶葉更好賣。

立頓重視消費者體驗,喜歡與消費者建立溝通的橋樑,不停下溝通的步伐。從立頓自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開始,就一直有清醒的認知,要想讓中國接受立頓,就要進行創新。有進取心的立頓很快發現了機會,立頓的市場就在於都市年輕人身上。

一開始立頓打感情牌,讓自家品牌獲得不錯的口碑,做了很多免費送茶活動。等好感上來就推出很多新花樣吸引年輕人目光,比如立頓奶茶。除了做好自己的主打紅茶之外,立頓為了迎合市場,開發了立頓綠茶、立頓茉莉花茶等茶,可謂抓住了年輕人的喜好。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個世界總是在獎勵有頭腦有行動的人。立頓進入中國市場後並沒有端著架子,而是努力瞭解市場,發現機遇,並且抓住機遇。立頓開發立頓綠茶、茉莉花茶來迎合年輕人,從中獲得口碑。並且在定價上顯得很公道,沒有高昂的價格,讓年輕人都能喝得起。

反觀當時我國茶葉市場,好像缺少了交流之心。不少茶企過分重視茶文化,講茶道和飲茶技藝,好像沒有華麗茶具與昂貴茶葉就不叫喝茶。把茶捧得太高,結果斷開了與群眾交流的連線。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05

飲茶差異

我們可以把喝茶的人分幾類,比如有初入、正式、職業、知名、著名。那麼絕大部分人是在“初入”這一類中,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大眾型。通常這一型別的人會覺得茶葉只不過是有點味道的開水罷了,不會太看重茶葉,更不想要過多瞭解茶文化和茶道。

對方沒有了解茶道的需求,只想要喝一杯還算不錯的“開水”,那麼我們只要把“開水”做好就行,不需要把“開水”誇成“聖水”,讓大眾望而卻步、望而生畏。如果面對職業或者知名型別的,那麼我們再擺出茶道來就不要很突兀,但知名、著名型別的人是少數的,而做茶葉生意不能只靠一兩個人生存。要讓每個人都能喝到茶,體會茶的美妙,這是最重要的。

從古至今,茶葉並非只有一面,既可以高雅淡泊,又可以具有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在茶文化鼎盛時期的宋代,不僅宋徽宗愛喝茶,王公大臣愛鬥茶、文人雅士好品茶,就算是老百姓也對茶也極為痴迷。

汴京城茶樓林立,茶樓不僅是喝茶的地方,還是聽書的地方,一邊喝茶一邊聽書,高官與文人也會出入茶肆。還有些茶坊會供茶客蹴球玩樂或觀賞蹴球遊戲,總之茶肆興盛。汴京就算到了夜半三更時,街上還有擺攤的,有那提瓶賣茶的人。在茶的面前,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百姓,其實都只有一個平等身份,那就是飲茶人。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言歸正傳,我們能否“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立頓”那套做法:先滿世界買茶葉、然後拼配、弄個好聽的品牌名、接著進行各類推廣、去各地開公司賣茶。

這能否讓我們快速“四化”?

我們如果還捨不得放下身段去學習,吃虧的還是自己。但學習並非要全盤照搬,畢竟兩者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東西方的飲茶觀念上的差異,還有整體文化差異。

照搬不能讓我們快速四化,而且就算我們有心照搬,恐怕也無法做到。

一、我們對飲茶的理解與西方不同

東方人把茶與飲料區別開來,而西方人喜歡在茶中加入牛奶或其他東西,把茶等同於其他飲料,比如可樂或者咖啡。這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體現,因為我們認為茶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與飲料有些巨大區別。

我們不僅喝茶,還想要從茶中悟道。我們喜歡並習慣談茶文化,談茶道。茶是媒介,是自己與自然交流的依據。按古人的話來講,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陶冶情操。

茶不僅是飲料,它被賦予的意義十分重大。幾千年下來皆如此。我們很“貪心”,不僅要享受到茶本身的美味,還想要從茶身上得到心理慰藉。

也因此,飲茶這件事越來越厚重起來。西方人可能無法理解,喝個茶而已,怎麼討論到哲學去了。總之,東西方飲茶文化的差異,讓照搬變得不可能。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二、我們習慣於一山一味、一人一味、一季一味

我國茶葉種類不可計數,單單綠茶一類就有諸多劃分,比如代表茶西湖龍井就有多個產區,每個產區又有些許不同。綠茶按工藝劃分可分為4類,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比較知名的綠茶有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安吉白茶、廬山雲霧茶等,都具有自己的個性和濃濃的地域特徵,皆是當地名茶,發展本地經濟的依靠之一。

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進行整合拼配,只叫同一個名字,只擁有一個口味,那這樣就會失去了多元性和多樣性,豈不是很可惜。茶葉品種多樣性和地域性是我國實情,改變還需要從長計議,不能簡單的統一口味,不能完全照搬。

三、我們的茶葉經營方式和理念可能太傳統

我們目前的茶企體量都不是很大,企業規模很小,茶葉產量不大,而且製茶工藝和裝置還需要加強,製茶效率需要得到提高。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更新一下經營理念,或許做一些適當改變有利於未來發展。

我們一般去哪裡買茶?一般是茶城或者是街邊茶葉店,又或者直接去茶葉交易市場或原產地。當我們想要買茶的時候,往往會先想到一個地方,並非是一個品牌名字。因為我國茶葉“有名無牌”由來已久,沒有出名的牌子自然就不會想到。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而當我們想要買手機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想到蘋果或華為。當我們想要買鞋子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到耐克和阿迪達斯。這就是品牌的力量,讓你第一時間想到它。越是出名的品牌,你就越放心,即使你暫時不瞭解新產品,但你可能會天然覺得,這新品應該不錯。

茶葉被茶農採摘下來後會被拿到茶葉交易市場賣,然後工廠收茶青加工,加工成毛茶或成品茶被茶商收購,接著被運到各地茶城、茶葉店售賣。而茶葉的價格也是隨著這一層層的增加而增加,畢竟要運輸費、儲存費、調集費、水電房租費等,中間商多了,價格必然要上去。

要想做出改變,那麼這條製茶產業鏈就要做出適當的改變,改變不合格的地方。但是如何改變卻又是一大難題。並且傳統的賣茶理念也要適當調整,賣茶可以簡單點,不要高談闊論茶文化。沒有說一定得穿茶藝服裝,臉上留著鬍子,手上掛著珠子,一副高逼格的樣子,因為把自己搞得太神秘的話,就容易與年輕人產生代溝。年輕人的市場是廣闊的,想要讓茶行業煥發光彩,很有必要取得怕繁瑣的年輕人的支援。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四、茶企生產能力還不夠強大

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是農業大國,但很可惜,暫時還不是農業強國。所謂的農業強國,主要體現在農產品產量高、經濟效益高、農業現代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等。而我們的製茶產茶能力還不夠強大,技術還需要提高。

不管是工藝還是裝置,又或者是製茶、銷售茶葉等方面的人才,我們還要去進步、發展。俗話說得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製茶有了先進的技術與裝置,那麼必然提高生產率,增加產量。茶企賺錢了,那麼會加大支出,採購大量茶青。這是有利於茶葉市場繁榮的迴圈,茶農也會獲得不錯收益。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茶農

五、老百姓的購買力還不足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2019年我國GDP為99。0865萬億元,排在世界第二,人均GDP也突破1萬美元,可喜可賀。但大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90%,我們在逐漸縮小差距,但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中,還要努力發展。

從人均水平上來看,我們無法消費太高階的茶葉,那些動輒幾千幾萬或幾十萬一斤的茶葉,大部分人是無法承受的。低收入是影響購茶能力的,普通家庭不會考慮花一大筆錢在飲茶上,最多買些便宜的茶喝喝。

因此茶企很有必要在價格上多思量,茶葉整體價格太高就可能會失去了群眾基礎,反而不美。當然,老百姓要努力賺錢,增加收入是關鍵。收入增加了,茶葉銷售量也會增加,有利於茶葉市場的良性發展。

為什麼中國7萬家茶企,打不贏英國1家立頓?

總結

“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的窘境雖然讓人很不舒服,但我們不能對自己太失望,要自勉。打造品牌的事情是需要久久之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我們要謹記,打造好品牌是需要靠產品質量和過人口碑,是一點一滴累積的。

我們不能照搬立頓的成功之路,因為我國茶行業“只知名茶不知品牌”的實情就說明了照搬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現如今茶行業標準化、規模化能力不足,茶園產量低、茶企規模小、效率低、裝置落後等問題一時間也無法快速改變,就算想照搬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還得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立頓身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借鑑的地方。有專家建議,可以透過整合區域資源,最佳化品種結構,延長產業鏈。穩定產業規模,用創新管理模式運作,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管理。

要跳出傳統經營茶葉的視角,把茶葉當做熱門商品去經營,真正的站在商業角度去運營,更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多與年輕人交流。

抓住年輕人,就抓住了機遇與未來,因為這個世界的未來永遠屬於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白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