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德國百年企業雙立人,為什麼章丘鐵鍋才火了三個月就“涼”了

三個月前,筆者曾寫過一篇關於“章丘鐵鍋”的文章,文章中寫道:“技術,永遠在前人的經驗和基礎上地不斷進步和革新,吸收前人的優點,改正過去的缺點。哪怕是一口鍋,也同樣如此。”

當時筆者認為,這口“網紅鍋”之所以火熱起來並不是透過真正的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吸引使用者,而是依靠大量的炒作營銷來吸引眼球。

這樣的產品就如同現在娛樂圈當紅的流量小生,炒作可以讓其迅速走紅,但因為缺少真正值得觀眾讚歎的才能和實力,在熱度過去之後,就會如流星般迅速隕落。

對比德國百年企業雙立人,為什麼章丘鐵鍋才火了三個月就“涼”了

果不其然,短短四個月後,紅極一時的章丘鐵鍋迅速“遇冷”,不僅產品出現了滯銷,甚至很多跟風的家庭小作坊也紛紛關門。

從一鍋難求到倒閉關門,章丘鐵鍋經歷了什麼?

今年2月,央視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使原本默默無聞的章丘鐵鍋一夜爆火,全國消費者瘋狂搶購,一鍋難求,價格炒到上千元,連淘寶店鋪都賣斷了貨,廠家訂單也排到了一年後。

可是誰也沒曾想到,僅僅過去了4個月的時間,章丘鐵鍋就跌下了“神壇”。不僅銷售遇冷、產品滯銷,眾多小作坊也紛紛停業,儼然走了一個“過山車”行情。

這口“網紅鍋”如流星般絢爛,然後又迅速歸於沉寂,不禁讓人思考,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它的迅速崛起,接著又迅速隕落?

首先,我們不得不去窺探一下它走紅的門徑——炒作與營銷。

在《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國民IP的巨大影響力加持下,章丘鐵鍋幾乎在一夜之間被千家萬戶認識。特別是紀錄片中“歷經十二道工序”、“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等誇張的描述使觀眾對鐵鍋的質量心馳神往。這第一步的營銷可以說非常成功。

接著,各大紙媒、網路媒體開始對章丘鐵鍋爭相報道,什麼“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章丘鐵鍋熱賣斷貨”等新聞鋪天蓋地襲來。新聞媒體的輪番發酵,成了走紅的強大推力。

經過這兩輪優秀的營銷策劃,章丘鐵鍋在極短時間內聞名全國,從一口默默無聞的鐵鍋成為了民眾心中幾乎能代替“現代工業技藝”的“傳統神技”。

但是光有營銷是不夠的。營銷只能一時的銷量保證,卻不能確保一個優秀品牌的建立。之後的工作章丘鐵鍋並沒有做好。

在購買了章丘鐵鍋後,很多消費者反映:“鍋太沉了,根本掂不動”、“一不注意保養就會生鏽”。消費者怨念叢生,紛紛表示跟電視、新聞中描述的落差太大,完全價超所值。這巨大的落差使消費者看清了這口鍋並沒有宣傳中的那麼神奇,於是口碑下降、購買量迅速下滑,僅過了四個月,章丘鐵鍋就跌下“神壇”。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章丘鐵鍋的爆紅源於一系列的炒作營銷。但是依靠營銷炒作使傳統手工產品變“網紅”只是一時手段,難以持久提高產品的銷量,更不可能支撐起一個優秀品牌的建立。

質量與技術才是產品最好的保證

我們從同樣是做餐具、炊具的世界知名品牌德國雙立人的發展歷史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公元1731年6月13日,距今兩百多年前,雙立人誕生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小鎮索林根。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商標之一,在它誕生的時候,世界上甚至還沒有商標局。

1783年,為了研究不鏽鋼的組合,雙立人建成了自己的鍊鋼廠與鋼材實驗室。

1855年,雙立人的產品在巴黎世博會上榮獲金獎。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 雙立人取得了展會上唯一的榮譽獎章。

1939年,雙立人獨有的刀面處理技術研發成功。

憑藉著優秀的鋼材、製作技術和日耳曼民族特有的嚴謹與精湛工藝,雙立人延續經營了兩百多年,至今已成為全球刀剪餐具的象徵品牌之一。

相較於章丘鐵鍋的崛起與“遇冷”,雙立人很好的詮釋了沉心靜氣,以品質、匠心取勝的精神。

如章丘鐵鍋一樣,今天,我們的製造業同樣過於浮躁,總想著靠各種營銷炒作走紅,一步登天。但這是不現實的。章丘鐵鍋的“遇冷”給了我們一個警示,急於求成只會走向歪路,一個優秀的企業需要打造高品質、市場化、符合消費者真正需求的產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不違背市場規律,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

不疾不徐,不浮不躁,“工匠精神”終會發光,製造業也才會有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