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沒有水泥,為何卻能夠數百年不倒,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水泥,建築行業最為普遍的、必備建材之一,如果沒有水泥的話,不要說高樓大廈,可能連基本的民用房屋建設都難以完成,哪怕是以現代技術和材料代替水泥,完成了建造,後期效果也不一定有水泥好!

古代建築沒有水泥,為何卻能夠數百年不倒,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但讓人難以想象的是中國古代沒有水泥,但是建造出來的建築卻能夠千百年屹立不倒,比如明朝的城牆,秦朝的長城等,這就讓人有些好奇了,不用水泥的建築為何能夠存在這麼多年呢?

首先,在古代的建築當中,主要是以木頭和石頭為主要建材,特別是一些宮廷建築,它們對建材的要求是極高的,比如說沉重所用的木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頂樑柱,並不是普通的樹木都可以的,常用的都是南方生長的一種杉木,而且粗度要求極為嚴格,一般都是生長了幾十年到百年的樹木。再比如說石頭,精益求精的工匠會把每一塊石頭雕刻得非常平整,而且整體是比較大的,這就增強了穩定性。

古代建築沒有水泥,為何卻能夠數百年不倒,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精挑細選出來的建築材料在古代建築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它們具有高度的耐腐蝕性,以及良好的承重力,這就讓部分建築能夠長期儲存下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夠見到這麼多的古代建築,瞭解那個時代的歷史。

其次,在古代建築中,有一種叫“三合土”的材料,這種土是利用生石灰和糯米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粘性非常強,因此,它在古代建築過程當中就相當於今天的水泥,在宮廷建築或者“國防”工事建設中,它經常被利用。

古代建築沒有水泥,為何卻能夠數百年不倒,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在有關明朝歷史的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沈萬三和皇帝比賽,兩人各自修建一段城牆,最終看誰修建的城牆的硬度比較高,最後沈萬三贏得了這場“比賽”,原因就是皇帝找人修的那一段城牆只是應用的普通工藝手段和材料,製造出來的城牆和普通城牆就沒有區別。

但是沈萬山修建的城牆就不一樣,他利用糯米水和石灰攪拌泥土,形成“粘合劑”,硬度自然提上去了。從中可以看得出來,這可能在古代城牆中也得到了普遍應用,所以它們才能夠長期保留。

古代建築沒有水泥,為何卻能夠數百年不倒,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再次,古代城牆和宮廷建築都不是很高,這使得地基和牆體本身承受的重量減少,繼而更長久的留存世間。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時代,以皇宮為核心,不管是城牆還是房屋建築,都要伴隨等級的降低而降低,這就導致了整個封建社會時期的房屋建築都不高。

低矮的房屋建築除了承受重力比較小之外,還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風力侵蝕,這樣的話,它能夠更為長期的儲存你就可以理解。

古代建築沒有水泥,為何卻能夠數百年不倒,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最後,古代的城牆和宮廷建築是經常修繕的,質量再好的建築,也經不住時間的考驗,讓能夠滿足當時的需要,體現出富裕和地位,每一個朝代的君王都會對宮殿和一些重要城牆進行修繕,比如故宮,哪怕是到了今天,也要定期檢查修繕,讓它更好的留存下去。

只不過現在的修繕很多時候會加入水泥,這和古代都是有些區別的!對於這些建築來說,只要有被破壞的地方,就及時被修復,留存的時間自然就長了,傳到今天也沒什麼不可能的了。

古代建築沒有水泥,為何卻能夠數百年不倒,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綜合來看,古代城牆和建築沒用水泥還能留存至今,屹立不倒,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不管是建築材料的選擇,還是特殊工藝的運用,又或者是不斷的修繕,它們都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