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我們沒有不被批評和非議的特權

胡錫進:我們沒有不被批評和非議的特權

可以說,在所有中規中矩的媒體發聲中,老胡的團隊是最被備受爭議的一個。

胡錫進:我們沒有不被批評和非議的特權

老胡們自身所處的位相就已經決定要備受爭議

為何會如此?

老胡們並非要做“最正確”的那一隊,而是面對洶湧的“輿論”時,採取不迴避的姿態。

他們在面對公共議題時,能夠有所擔當地站出來,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角度,為公眾解讀自己的看法。

一旦他們站在公眾的輿論場域面前,勢必會面對不同的聲音和質疑。

其實,以他們所處的位置,大可不必站出來捱罵。好好地躲在公眾議題後面,以“天然”的知識分子和民眾相“隔離”的姿態應對,這完全不會有什麼問題。

胡錫進:我們沒有不被批評和非議的特權

你永遠不可能使所有人滿意的,每個人在閱讀他人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知識場域和結構。

同樣一句話、一篇文章,都要接受不同人群,他們各自的某種思維透鏡一般的挑選、曲解。

胡錫進:我們沒有不被批評和非議的特權

在閱讀他人的時候,習慣用“知識方言”去轉譯他人的觀點

我們常常在企圖閱讀他人的時候,從中找出自己可以“共鳴”、“討論”或者可以“指摘”的角度,並用自己“知識的方言”去轉譯。

老胡面對的群體,無論是身份、知識儲備背景、社會處境等方面都是龐雜不一。

胡錫進:我們沒有不被批評和非議的特權

而這種情況就註定老胡他們所要面對的偏見、刻板印象和解讀,是無時不刻地在發生著。

在這裡,我們往往把對一個作品的多種可能性解讀,當作是對這個作品的開放性的肯定。

但也忽略了後面,那種人為劃分的不真實邊界、自以為客觀的慣習以及某種如同稜鏡般的思維模式。

它們無時不刻地都在影響和曲解人們對他人及其思想的閱讀。

就猶如

有認為作者瞎掰胡來,一個事關生死存亡的事情,咋可能是由幾座神廟就可以解決的。

還有人從地區文化解讀,臺灣和大陸之間文化趨同,勢必會給兩岸和平解決找到契機。

胡錫進:我們沒有不被批評和非議的特權

更有甚者,認為文章在傳播一種迷信,本來想看如何讓臺灣不戰而降,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謀略。

不同的讀者,總能從文章中找出自己想看或者想批判的角度來進行回擊。

總之,閱讀他人時的最大困難,不在於別人複雜的句法和晦澀的措辭,也不在於自己的閱讀偏好。

畢竟最簡單的一個事項申明,放在不同的場域下,也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解讀。閱讀他人主要阻力是源於潛意識的知識生產場域,這是人們思維體系的基石。

這種阻力使得原本藏匿於眾人利益之下,那種應該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解讀,突然被拉出來展示的“掃興”而大為光火的場景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