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味道的澳門遊,就是在老城區走街串巷,故事都藏在街角旮旯

最有味道的澳門遊,就是在老城區走街串巷,故事都藏在街角旮旯

澳門旅遊除了住酒店、吃米其林、打卡老字號,在我眼裡最有味道的澳門遊,就是在老城區走街串巷了。不僅因為老城區儲存了400多年的文化精髓,體現老澳門的歷史文化風貌以及中西文化交流,還因為美麗的建築和道路背後藏有許多故事。

最有味道的澳門遊,就是在老城區走街串巷,故事都藏在街角旮旯

老城區主要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線而成,包括了8個廣場空間: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以及22處歷史建築: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大樓、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仁慈堂大樓、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臺、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等。

最有味道的澳門遊,就是在老城區走街串巷,故事都藏在街角旮旯

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議事亭前地,俗稱‘’噴水池‘’。開埠至今議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呈一前寬後窄的漏斗形,兩側建築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此前地為巿政署大樓前的廣場,右側主要建有具西方古典主義特色的郵政局大樓,新古典主義的仁慈堂大樓;左側是一列三層高帶有行人走廊的新古典主義樓宇,建築色彩多樣,窗式各有不同;1993年起,前地一帶鋪設黑白色碎石地面,並砌成波浪形圖案,既美觀又有特色;襯托周圍顏色鮮豔的文物建築,互相輝映,使前地一帶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眼前這座明黃色的教堂,被譽為澳門最美教堂。它就是玫瑰堂,正名為玫瑰聖母堂及聖多明我教堂。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才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燬,當年進行了重建。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教堂旁的“聖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2005年,這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去鄭家大屋的路上偶遇亞婆井前地,位於澳門西望洋山北面的廣場。同樣也是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亞婆井前地背後的故事很有意思。傳說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人稱呼水池為亞婆井。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為澳門水池之一。

有井就有人住,澳門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處,故為最古老的住宅區之一。澳門昔日的葡萄牙人有民謠說:“喝過亞婆井水,忘不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這附近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古建築,歐式風格明顯,亮麗的色彩讓人心情也隨之明朗起來。

我很喜歡這邊的一個轉角,類似的轉角在廈門鼓浪嶼也見到過,但這裡的人彩繪上大海的圖案,感覺風景無處不在,多了一抹街角的浪漫。

澳門夜呣街,這個應該很少遊客知道的地方。古天樂的《撲克王》取景地之一就在這裡,這條街上有家很有名的古法炭燒杏仁餅:最香餅家。整條街可以感受到澳門當地人的煙火氣。

我最喜歡這個通道,一端通往層層疊疊的居住區,一端通往大海。有人說澳門很小,但可以拍世界。因為這裡擁有世界各地多種風格的建築,在我眼裡老城區還有傳統的一面,很有意思中西交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