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到高平陵掃墓之際,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等曹氏親信。但是俗話說‘’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如此激烈的動作作為曹操麾下的老將謀士們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們又為什麼沒有阻止司馬懿大肆殘殺曹氏後人呢?在小編看來,從以下這三個方面就不難理解。

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第一個方面,看曹爽自身的性格特點。

世人皆知曹操一代奸雄,而頂著曹操後人的曹爽品行又會如何呢?據《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所言:

初,爽以宣王年德並高,恆父事之,不敢專行。及晏等進用,鹹共推戴,說爽以權重不宜委之於人。‘’又說‘’羲深以為大憂,數諫止之。又著書三篇,陳驕淫盈溢之致禍敗,辭旨甚切,不敢斥爽,託戒諸弟以示爽。爽知其為己發也,甚不悅,羲或時以諫喻。

這幾處對曹爽的描寫足可以看出曹爽是個專斷、愚昧、好色之人。半點沒有繼承曹操的雄才大略,心中裝的盡是些上不得檯面的東西。

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誠如正史所說,曹爽心胸過於狹隘。在曹明帝曹芳託孤以後,便忍耐不住,將司馬懿明升暗貶,奪取了司馬懿的權力。這一舉動不僅激怒了司馬懿,還得罪了滿朝堂的曹氏子孫。因為司馬懿不僅僅是站在曹爽對立面的敵人,更是曹魏政權的一代元老。曹爽這招使司馬懿短暫失去了與其爭鬥的能力,殊不知也使眾多的老臣寒心。

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第二個方面,看司馬懿的性格特徵。

上文提到曹爽德行不好,但實際上這也只是一個方面而已。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在《三國志》中雖然沒有太多關於司馬懿的描述,但在《三國演義。毛宗崗批評本》第八十五回和第九十五回中,司馬懿的多疑本性已經暴露無遺了。司馬懿在幼時非常的聰明好學,長大後也是因為才智而被曹操威逼利誘著到曹營為曹操賣力。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司馬懿的能力也的確不俗。在長期為曹魏服務的同時,也再不知不覺中拉攏了一大批老臣的心。最起碼有些老臣同司馬懿是上過戰場的交情,面對血氣方剛還無甚良德的曹爽,自然會選擇與自己交好的司馬懿。

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許多曹操的老部下或許並未覺得這是司馬懿在奪權篡,反而會有一種是曹爽欺人太甚,司馬懿只不過是再自保的感覺。又或許說這些老部下們的坐視不管只是為了觀察曹爽與司馬懿二人誰能夠在這場權力的爭奪戰中勝利,以免自己站錯隊伍,招來殺身之禍。

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第三個方面,看‘’高平陵政變‘’所處的時間節點。

先看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歷史大背景,此時是公元249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早已經不復存在。蜀國後主劉禪不值一提,吳國此時與曹魏形成對峙局面。而對於曹魏政權來說,最不利的因素就是缺乏如曹操一般的時勢英雄的引導,曹魏雖不說是一盤散沙,但至少在與東吳的對峙中這是一個劣勢。

經過時間的篩選,曹魏早已經不是那個曹操帶領下的實力強大的曹魏了。自身的實力不斷的削弱,在朝堂之上又因為曹爽的狹隘性格,眾多大臣無法或者不敢提出自己的忠言,又如何期待曹魏可以更上一層樓呢?

司馬懿誅殺曹爽夷其三族,曹操的老部下們為何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在這段時間內,曹魏君臣離心,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到的:‘’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曹爽的無理舉動使得眾多大臣寒心,不願再為曹公守天下。此時出現的司馬懿或許正是大臣們期待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曹操老部下的坐視不管就體現出了他們最鮮明的態度。

司馬懿在歷史上的形象與曹爽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是完全的準確無誤的。歷史的記載與闡述會不可避免的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所影響。因此當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之時,曹操的老部下坐視不管也能也可能只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手段。

畢竟一方面是愚昧不堪雕琢的曹氏子弟,一方面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和他幾位優秀的繼承者。作為老狐狸們的曹魏大臣恐怕心裡早就有了選擇,但是又不想揹負叛國欺君的罪名。因此,對他們來說,坐視不管,順其自然才是對待這件事情的正確態度。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懿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