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今年北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活動明顯強於北太平洋

一年中的夏季季節是世界上很多地區氣象災害多發的季節,一方面由於多種氣候型別的降水多分佈在夏季,也就是說夏季季節是一年中的雨季,這類氣候型別包括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這些氣候分佈區由於夏季季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通常容易誘發洪澇災害,比如今年夏季我國南方的江淮地區,由於東南季風帶來了多於往年的降水量,從而造成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

目前來看,今年北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活動明顯強於北太平洋

另一方面,夏季季節由於氣溫較高,又是熱帶氣旋容易生成的季節,從而也就容易形成“颱風”或“颶風”災害,其中北太平洋地區和北大西洋地區是熱帶氣旋影響最頻繁的地區。從天氣系統的角度來看,熱帶氣旋屬於低壓系統,是生成於熱帶地區的低壓系統,熱帶氣旋通常形成在南北緯10°至20°左右的廣闊熱帶洋麵上,這一地區海面溫度高達20℃以上,高溫導致海水強烈的蒸發,從而形成大量的雲系。

目前來看,今年北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活動明顯強於北太平洋

而後在信風(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的激盪作用和以及地轉偏向力作用(水平運動物體北半球往右偏,南半球往左偏)下發生旋轉,逐漸形成熱帶氣旋,隨著勢力不斷髮展,逐漸形成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等級別。在全球不同地區對於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名稱並不相同,在西北太平洋地區,也就是東南亞和東亞地區,通常稱為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而在印度洋海域、大西洋海域和東北太平洋海域,通常稱為颶風,可以根據颶風風力由弱到強劃分為一級颶風、二級颶風、三級颶風、四級颶風和五級颶風。

目前來看,今年北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活動明顯強於北太平洋

一般來說“颱風”通常對應“一級颶風”,“強颱風”通常對應“二級颶風”,“超強颱風”通常對應“三級颶風”、“四級颶風”和“五級颶風”。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颱風和颶風只是命名的不同,都是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而且在北半球兩者氣流運動都是呈逆時針旋轉向內輻合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熱帶氣旋生成數量最多的海域,平均而言生成數量約佔全球熱帶氣旋總數的36%,每年生成在全球各海域的熱帶氣旋數量大約為80個左右,其中有大約28個至29個颱風會生成在這一海域。

目前來看,今年北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活動明顯強於北太平洋

我國就位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地處亞歐大陸的東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每年的夏秋季節常受颱風的襲擊,每年大約有7個颱風會在我國登陸,對東南沿海各省份帶來重大影響。但是,我們發現2020年入夏以來,西北太平洋海域生成的颱風數量明顯偏少,今年以來總共生成了兩個熱帶氣旋,其中第一個熱帶氣旋“黃蜂”是在5月12日生成的,生成時間比正常年份大約晚了兩個月時間,生成之後往偏北方向移動,對我國影響較小。第二個熱帶氣旋“鸚鵡”是在6月14日生成的,生成後在廣東陽江登陸,登陸時風力僅為9級,屬於熱帶風暴,此後就再沒有熱帶氣旋生成了。

目前來看,今年北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活動明顯強於北太平洋

今年西北太平洋海域熱帶氣旋生成數量減少,但是有一個海域熱帶氣旋的生成數量卻明顯增加,那就是北大西洋海域,一般來說北大西洋海域每年生成的熱帶氣旋數量約佔全球熱帶氣旋總數的11%,也就是8至9個左右,其中大約有6個能夠達到颶風級別,這些熱帶氣旋通常會對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產生較大影響。不過,今年這一海域的熱帶氣旋生成數量明顯增加,目前在大西洋海域生成的熱帶氣旋“貢薩洛”是今年的第7個熱帶氣旋。自2005年以來,這是第一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形成7個熱帶氣旋,預計今年夏秋季節可能總共會有10個颶風影響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此消彼長”可能也是自然地理整體性的一個表現。

目前來看,今年北大西洋海域的“熱帶氣旋”活動明顯強於北太平洋